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消费者概念的法律再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玉文 《法学杂志》2006,27(1):136-138
消费者概念可重新界定为: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用于生活消费而非用于经营性行为的单位与个人。消费者的主体要件包括单位与个人,消费者的行为目的要件是通过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客观行为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概念,对单位是否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调整范围学术界存有较大的争议。绝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消费者仅限于社会个体成员,反对将单位纳入《消法》调整,认为消费者指的是"为自己和家庭生活消费的目的而购买商品、接受服务的自然人。"只有少数学者赞同单位是消费者,认为"消费者不能仅限于个体社会成员,也应包括法人组织,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是事实,普通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将是自身权益的保护。客观上消费者面对的可供选择的对象范围扩大,老百姓将成为入世最大的受益者。在我国现行法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为依法有效的维护国内消费者的权益,进一步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势在必行。需明确“消费者”概念的界定问题我国《消法》对“消费者”这一概念的界定不明确。仅仅以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在附则中将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农民视为消费者,在特定情况下,将购买用于单位成员集体消费的日用消  相似文献   

4.
刘谊军 《经济与法》2001,(10):37-38
消费者诉讼是随着消费者纠纷的大量出现而相应产生的一种现代型诉讼形式。消费者因个人生活的需要而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服务,经常会与各种生产者、经营者围绕“商品或服务”的问题发生种种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在法律上表现为消费者纠纷。在消费者领域,作为解决消费者纠纷的司法救济机制,消费者诉讼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吕斌  姜东良 《法人》2013,(10):24-25
1994年开始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称《消法》)首次以国家法的形式对消费者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概念的界定是正确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①的前提,我国应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确立农村消费者与金融消费者主体资格。消费者主体资格的判断应遵循主体要件标准、经营者控制力所及范围标准和客观行为标准。研究表明,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均影响消费者概念的变迁。消费者概念可重新界定为: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非用于经营性行为的人。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的概念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消费者是指非以盈利为目的的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消费者这一概念是与经营者相对应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指的“消费者”原则上仅限于自然人 ,而不应当包括单位 ,单位因消费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 ,应当受合同法调整。不能够以购买的物品是否属于生活消费品作为判断是否为“生活消费”的标准 ,判断是否“生活消费”也不应考虑购买者的目的与动机。关于医疗纠纷能否适用《消法》的问题 ,应当肯定医疗关系是一种医疗服务合同关系 ,符合《消法》适用于商品、服务两类消费关系的规定要求。但对于医疗关系 ,并不一定要适用《消法》第49条的规定对患者的权益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的是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消费者和对消费者的保护以及有关立法的问题.现在的消费者是作为社会流通过程的最后阶段中的购买者,而且是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不仅为个人消费之用,还要为家庭成员和维持再生产劳动力之用.所以作为消费者,他不仅是直接购买商品的人,也包括使用、消费该商品或服务的人在内.  相似文献   

9.
张凤仙 《法制与社会》2011,(20):180-181,204
2008年10月29日,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消费者概念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核心概念,因此,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对消费者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对理论和实践当中存在的争议进行回答:即消费者是否只限于自然人?什么是生活消费?鉴于理论和实践中对生活消费的持久争论,我国应借鉴国外,在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对消费者概念进行排除式界定,即将消费者概念界定为:本法所称消费者是指非为营业和职业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包括自然人和为职工购买生活消费品的单位。  相似文献   

10.
这一天,一名消费者和一位商场经理同时来到了魏律师的办公室,他们各自向魏律师询问了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义务的一些问题。消费者:平时我们消费购物,只知道交钱后,有获取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权利,但不知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规定了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魏律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规定的消费者的权利共有九条:①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概念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红 《行政与法》2005,15(1):100-102
消费者是社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接受者,是购买、使用、持有、处分、接受商品和服务的人,是具有最终消费行为的主体。判断消费者的依据是最终消费行为,不应考虑行为者的目的、动机:是否以盈利为目的;是否为满足“生活需要”。在单位以最终消费主体而非以经营者身份与其他经营者形成的生活消费关系中,单位是消费者。  相似文献   

12.
法律释疑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晶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 损害的权利,简称安全权。安全权是消费者最重要的权利,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 人身权、财产权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 安全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人身安全权,_一是财产安全权。值得注意的是, 财产安全,并不仅仅是消费者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服务本身的安全,还包括除 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之外的其他财产的安全。 具体运用我们在购物或接受服务时,首先要考虑安全性,若对此有顾虑,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  相似文献   

13.
对消费者来说,接受服务与购买商品一样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如邮政电信、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医疗保健等等,无不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消费者对有缺陷的服务和商品有同等的索赔权。该法第11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第40至44条、第47条、第49条、第50条分别规定了服务缺陷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一)刑事责任。第41、42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伤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民…  相似文献   

14.
商品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消费者亦有权知悉其所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在侵犯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中,消费者主张商品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存在品质问题,并提供了相应证据的,商品经营者如主张该商品不存在品质问题,应对其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5.
近日,正在征求意见的上海市消法修订草案,对“打假英雄“王海式的“知假买假“行为作出了新的解释:消费者是指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人,而以打假为目的的购买行为则不属于消费者行为,因而不受立法支持(2002.7.17<文摘报>).……  相似文献   

16.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赋予了消费者在生活消费活动中的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与此相对应,该法第18条又明确规定了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上述条文中所提到的安全权利和义务本应理解为仅涉及交易对象本身,即消费关系标的物的  相似文献   

17.
正知假买假是指消费者在明知即将购买和使用的商品是假货的情况下,仍然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行为。由于此前知假买假者的身份颇受争议,部分知假买假者的维权之路颇为艰难。2014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首次认定"知假买假也为消费者",引发学者和坊间的关注。2012年年末,北京市消费者沈凯知假买假,购买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对经营者的社会监督,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消费者,是指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其权益受国家法律、法规和本条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亟待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亟待修改侯向磊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该条款规定了有欺诈行为的经营...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享有熟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