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刑讯逼供,是反动统治阶级镇压广大劳动人民反抗,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一种残酷野蛮的审讯手段,是反革命暴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刑讯逼供也就成了反动统治阶级国家司法机关审判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刑讯逼供在我国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的.在奴隶制社会,奴隶主可以随意打骂和处死奴隶,根本不需要经过法庭审讯,因此那时不存在刑讯不刑讯的问题.到了封建社会,封建主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镇压劳动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加强内部派  相似文献   

2.
一、刑讯逼供概念的界定及其危害何谓刑讯逼供?其主体和客体何在?内容包括什么?理论界一直未有统一明晰的界定。有的认为刑讯逼供是“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强迫被告人把供的一种审讯方式一笔者认为此概念对刑讯主体未作界定,客体限于被告人,范围过窄;有的认为刑讯逼供是“在刑诉过程中,追诉者对被追诉者进行讯问时采用肉刑,变相肉刑或精神折磨等方法逼取其供认犯罪的行为”,②笔者认为此定义比前者较为准确,但把刑讯的目的仅限于“逼其供认犯罪”,不妥。因为刑讯的客体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外,还可能有被暴力取证的证人;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公安人员在治安管理活动中,对被讯问人进行刑讯的现象屡有发生,但《刑法》上对此却没有明确的规定,给司法实践对该种行为性质的认定和处理带来很大困难,亟待从立法上加以明确。一,对治安管理活动中的刑讯行为在适用刑法上存在立法盲区公安人员在治安管理活动中,对被讯问人进行刑讯的行为,在《刑法》修订前一直按刑讯逼供罪有关规定衡罪量刑。但由于修订后的《刑法》对刑讯逼供罪的构成作了修改,继续适用该罪名,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难免过于牵强。《刑法》第247条规定的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相似文献   

4.
试论沉默权制度的设立对刑讯逼供的遏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但该现象至今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仍然相当普遍。不管刑讯逼供在现实的司法背景下是以秘密刑讯还是以变相刑讯的形式存在,都已经极大的损害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所在。本文通过对刑讯逼供的危害及其屡禁不止现象的解析,进而提出在我国设立沉默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期望能从根本上有效的遏制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5.
遏制刑讯逼供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折磨  被讯问人的精神或肉体以获取口供的一种恶劣的审   讯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明文规定禁止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得口供。然而,刑讯逼供在司法实践中却长期存在,屡禁不绝,防止刑讯逼供已成了刑事司法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难题。刑讯逼供的存在与发展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因此从理论上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借鉴国外相关成熟做法,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立法对策,对于遏制刑讯逼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我国的刑讯制度可谓渊源…  相似文献   

6.
关于刑讯逼供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呈现出文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的世界性趋势,然而由于现行诉讼制度的不健全和传统诉讼观念的消极影响,在各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仍存在大量的秘密刑讯和变相刑讯。为防范刑讯逼供的产生,从宏观上看应从制度完善与观念更新两方面完善刑讯逼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刑讯起源于奴隶制社会,是—个古老的审判制度,在我国秦朝时拷问制度已经合法化,并为历代所承袭和发展。建国后,我国的法律条文明令废止刑讯制度,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刑讯逼供的案件仍时有发生。沉默权起源于十二世纪的英国,作为刑事法治的重要内容,已被联合国的重要文献所确认,它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的尊重。在我国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可以大大减少,避免刑讯逼供的发生,这种做法既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思路,也符合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8.
“刑讯”探究刑讯逼供是与现代文明、法治、德治、保护人权格格不入的,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所不采和禁止,也为大多数司法工作人员所不齿。严禁刑讯逼供、国家三令五申,地方紧锣密鼓,为何有些地方不但屡禁不绝,而且风头一过就“反弹”,就卷土重来、死灰复燃,甚至变本加厉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错误的指导思想是刑讯逼供频发的根源。一些领导和干警认为:坏人挨打应该。现在社会上是好人怕坏人,坏人怕警察,如果司法机关不将坏人的嚣张气焰打掉,就难以伸张正义、树立正气。再说,办案中打人是难免的,现在的犯罪嫌疑人太顽固,往往不见棺材…  相似文献   

9.
刑讯逼供是使一个人遭受肉体或精神上的痛苦以便从他那里获得口供。其之于人之精神与肉体的严酷摧残,是对生之自由的人之人格尊严的极端践踏。刑讯制度在我国古代十分盛行,本文仅就刑讯制度产生以及盛行的原因、刑讯的类型,以及统治者对于刑讯的态度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0.
死刑犯和可能被处死刑者权利保护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萍  姜福先 《山东审判》2004,20(5):40-42
近年来我国作为《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的签约国,在有关死刑方面作了积极的努力,但仍存在 不少问题。我们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 度,赋予被处死刑和可能被处死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必要的权利,确保死刑这一刑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以加快我国正式加入此公约的进程。 一、申请对其人身进行刑讯伤情检查、鉴定和在法 庭上展示刑讯伤情权 为了杜绝刑讯逼供、体罚、虐待等违法行为的发  相似文献   

11.
刑讯逼供不仅发挥查获真相的诉讼功能,而且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控制功能。这是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为了加强对社会的治安控制,刑讯逼供突破发现真相的诉讼功能而渗透到社会综合治理领域中。警察通过刑讯逼供向社会昭示违法的后果,达到维持社会治安的目的;传统社区的民众通过违法典型塑造社区的行为模式;被刑讯者也会自我归类为“罪犯”。刑讯逼供虽然产生一定的功效,但是,却是对人权的践踏,违背了社会转型期对人权的渴求。  相似文献   

12.
杨龙丹 《法制与社会》2011,(14):292-293
当下中国只是在法律上、形式上否定了刑讯逼供的合法性,实践中却无法使办案人员达成其“非法性”的共识,本文拟时刑讯逼供在中国屡禁不止的原因及其遏止对茕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当下中国刑讯之风之所以不可遏止一方面是国家权力转型之不完全,同时与其他原因共同形成合力蹴就了当下刑讯逼供的生存土壤和环境。当下中国若要遏止刑讯之风则应日益提高其“日常监控能力”,立法者理念的改观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刑讯逼供罪比较研究(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讯逼供是发生在执法、司法活动中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读职犯罪。在缺乏人权保障的封建社会,由于实行纠问式诉讼制度,视犯人的口供为证据之王,刑讯就被作为一种合法的审讯手段而长期使用。在此方面,中外皆然。待欧美人权思潮兴起后,刑讯才受到公众的猛烈抨击,并逐渐为立法所禁止。现代各国刑事立法乃至国际公约均将刑讯逼供规定为一种严重的侵犯人权辱B罪,并予以严厉的惩治。但是,法律上的禁止并不意味着刑讯逼供SB罪的绝迹,相反,这种犯罪在各国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就世界范围而言,据大赦国际新近提出的年度报告称:199…  相似文献   

14.
论取供模式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是当下中国刑事司法实践的痼痰,学者们对此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案,虽初见成效,但要达到根治目的,尚须艰苦的努力.本文认为,要彻底遏制刑讯行为,必须使取供模式从刑讯转向协商.与此同时,还应完善侦讯和羁押的程序规定,以构建堵疏并举的反刑讯体制.  相似文献   

15.
严禁刑讯逼供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刑讯逼供是一种野蛮的取供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明文禁止刑讯逼 供,但在实践中却时有发生。刑讯逼供违反党的一贯政策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以及 法律规定,是造成冤假借案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果严重。产生刑讯逼供的原因是多 方面的,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刑讯逼供,必 须采用标本兼治并以治本为主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6.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折磨被讯问人的肉体或精神,以获取其供述的一种极恶劣的审讯方法。虽然我国法律已明文规定禁止刑讯逼供,但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仍一定程度的存在,并且持续侵犯犯罪嫌疑人基本权利,危害正常的司法活动。鉴于此,探讨刑讯逼供的产生根源和遏制具有极大的意义。本文从刑讯逼供产生的思想、历史、法制等方面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根源如何采取相应的遏制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国家赔偿     
《国家赔偿》是我国第一部反映检察机关查处刑讯逼供犯罪的长篇小说:美女明星余娜在激情演出前夜神秘失踪。民工杨长林在刑讯之下供认了绑架、强奸、杀人的“犯罪事实”,并落下肢体重残。由此,女反渎局长佟冬梅与涉嫌刑讯犯罪的“金牌警探”展开一场侦查与反侦查的较量。  相似文献   

18.
论侦查中刑讯逼供的主体心理及遏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克勤 《政法学刊》2002,19(5):17-20
侦查中刑讯逼供主体心理分析,主要是研究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刑讯以获取口供的心理现象。侦查人员刑讯逼供的主要心理原因有,封建专制意识影响,法制观念淡薄,对口供的认识误区,职责认知不当,消极情感的干扰,急功近利心态以及责任扩散感与从众心理等。针对这些心理成因,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完善立法与监督,加大对刑讯逼供罪的惩治力度,提高侦查人员心理素质,增强侦查主体依法办案意识。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河南老板杨金德讲述遭遇刑讯逼供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包括杨金德在内的十多人称被关进南阳警犬基地后遭遇逼供,手段包括灌辣椒水、与狼狗同笼等。有关方面否认曾实施刑讯。此前,杨金德在上访后被以“涉黑”立案,一审被以6项罪名判入狱20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证据制度以重视口供以及与此相关的刑讯逼供为其突出特征,其中刑讯逼供历经战国时期的发展至秦朝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断狱手段,这与法家思想的理论支持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法家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和重刑主义思想为刑讯的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和理论支撑。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