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建立党政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之后,各地党委政府纷纷出台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容错纠错成为热点话题。"错"的八个前提和九种情形正确理解"容错纠错"中"错"字的含义,至关重  相似文献   

2.
刘俊生 《廉政瞭望》2017,(19):44-44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建立党政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之后,各地党委政府纷纷出台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容错纠错成为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把改革的顶层设计落到实处,广大干部是关键,要靠他们在改革中敢闯敢试,破除沉疴痼疾,冲破利益梗阻,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但现实中,一些干部顾虑增多、动力减弱,出现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强调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清流等地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容错纠错机制的探索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提升容错纠错机制的科学性,让责任担当促成干部"愿干事";进一步推进容错纠错机制的规范化,让有章可寻促成干部"敢干事";进一步实现容错纠错机制的制度化,让良性互动促成干部"干成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在建立过程中需正确理解容错纠错机制的概念,界定容错纠错的适用范围与条件,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地进行探索实践,同时也要注重合法化和合程序化,健全容错纠错程序设置,真正帮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正确区分和对待领导干部在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的性质,支持并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锐意进取的干部。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帮助其认识和改正错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  相似文献   

7.
正罗甸县纪委监委合署办公以来,早谋划、早部署,坚持反腐败斗争力度不减,保持高压态势,理清"四种关系",更深层次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为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探索"惩治"与"容错"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来自中央的理解与支持,让真正的改革创新者在放手干、大胆干的同时吃了一颗"定心  相似文献   

8.
<正>为激发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安心干事创业的热情,万山区在关怀激励上做文章,让基层干部真正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村干部开展工作的"主心骨",引领新农村建设的"定心盘"。出政策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一是印发《铜仁市万山区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实施细则》,成立领导小组,为经历容错过程的一线干部撑腰,并加大对被容错干部典型事迹的宣传,积极营造支持改革、  相似文献   

9.
干部容错机制建构具有坚实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当前干部容错机制存在的现实问题包括:干部管理制度的两大价值指引——全面从严治党和鼓励担当作为的关系尚未理顺,造成容错机制落实难;相关制度主体存在强大的行动惯性,主动性不够,造成容错机制启动难;机制本身程序内容科学性不强,造成容错机制运转不畅;部分容错案例结论公信力不足,削减了容错机制的权威性;制度效能显现不平衡,尚难满足事业改革发展需要。干部容错机制的优化路径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容错机制系统化;明确容错机制架构,突出“一把手”主体责任;以党内民主方式推进容错公开,增强容错透明度和公信力;容错和纠错一体推进,实现容纠并举、协同试错;坚持依规容错,提升容错机制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容错纠错是关爱激励干部的好机制。但实际工作中却屡屡存在难以认定、不易操作的现实尴尬。有基层干部反映,一些地方到现在也仅仅是发了个文"赚几声吆喝",并没有启动这项机制;一些地方虽然设定了容错清单和细则,但仍显抽象、笼统,缺乏成熟机制应有的可操作性;一些地方对容错纠错的情形界限、适用范围的认识还存有一定偏差,以至于有好的机制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等等。  相似文献   

11.
正四川省纪委近日提出,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严格区分工作失误与明知故犯、无意过失与违纪违法,为那些苦干实干、改革创新、不谋私利,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与廉政为一体的干部撑腰鼓劲。中国共产党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写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越是复杂局面,越要重视实干,越要鼓励干部敢于作为。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在创新创业中出现"偏差"难免,要宽容失败、允许纠错。尤其是当前,经济社会"三期叠加"、下行压力较大,高压反腐有人不适应、谬论不时冒头,对  相似文献   

12.
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是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特定历史时期,为促进各级干部大胆创新、积极作为而出台的一项保障性措施。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要明确容错主体,界定范围形式、坚持基本原则、构建科学程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宣传指导、实现阳光运行、真正不留尾巴,从而为干部营造宽松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13.
正为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动力不足不想干、能力不足不会干、担当不足不敢干"等突出问题,激励广大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张家口市从强化干部任用、容错纠错、关心关爱、分析研判四方面工作机制入手,激励干部担当干事。强化干部任用。坚持好干部"二十字"标准,全面落实省委"三坚持三重用"、市委"五突出"用人导向,明确了优先提拔使用干部的5个方面13种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一些省市相继出台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保护干事者,为破解"为官不为"、整治懒政怠政积累了宝贵经验。建立容错机制作为一项新课题,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应该秉承实事求是、科学稳妥的态度,既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又要避免失之宽泛,难以操作。深刻领会容错内涵,科学严谨构建容错机制。第一,必须准确把握容错免责总原则。容错机制鼓励干部敢负重、敢作为,但绝非乱  相似文献   

15.
正安岳县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神和中央、省、市容错纠错政策要求,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容错纠错政策取得成效。2018年,将全县48个单位容错纠错情况纳入巡察监督范围;对2017年以来受处理党员干部开展回访教育206人次;县纪委主动适用容错纠错政策对3件4人予以容错免责。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但当前的容错纠错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主动性,容错政策理解不透。部分乡镇、部门对政策理解不透,人为抬高容错门槛,导致容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其活动结果并不都符合人的预期,实践结果存在客观的不确定性。在工作推进中,尤其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激励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容错纠错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民意导向,增强机制的可操作性、可兼容性以及公开透明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探索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依靠制度机制管人干事指明了正确方向.涪城区委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激励约束体系,全面激发党员干部工作激情.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7,(4)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激荡起无数干部干事创业的雄心,不仅为敢于担当的干部吃下"定心丸",更为选人用人树立了鲜明的导向。敢于担当、敢于负责,不但是好干部的必备素质,而且是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敢于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论是哪个单位、哪个领域,都需要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险敢于挺身而出、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不愿为、不敢为"等问题,需要加强对改革创新中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边界、清单及流程的系统化研究,增强实施容错纠错机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切实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直面干部不敢为、不愿为、不作为的慵政懒政现象,为广大干部提供一个干事创业、大胆作为、勇于探索的空间,为全面深化改革释放能量。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1](P63))。这对新时代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福建省福州市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