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妇女研究论丛》2003,(2):68-72
文章对鲍震培所著<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一书做了评论,认为该书填补了女性文学史和小说史研究的空白,其关于建立女性独立的文学叙事传统的论述、对女作家女性意识的挖掘及对女作家女性意识成长环境分析,颇有创建.这些创见对女性研究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艺丹 《前沿》2002,32(6):72-75
“五·四”女作家群由步入文坛时的“问题小说”到以“爱”为主题的创作 ,表明她们的创作视角由社会转向了表现女性自我 ,女性主体意识由对外的追求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审视。作品中的人物不愿再做封建家庭的奴隶、任人宰割的羔羊、为人刀俎的鱼肉 ,女性主体意识开始在“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中觉醒。从“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我们看到 ,“五·四”新女性们不顾社会、家庭的阻挡 ,勇敢地为实现作为“人”的价值 ,迈出了蹒珊的第一步。这蹒珊的第一步为日后女性主体意识走向全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冯晶 《青年论坛》2003,(3):116-118
丁玲的女性写作具有非凡的意义 :其崭新的性爱观念唤醒了沉睡数千年的女性的主体意识 ,并对 8、90年代的女性写作产生了影响 ;其创作中张扬的女性独立人格意识 ,成为以后女性写作的基本主题 ;其革命文学的创作开始了将革命叙事与女性立场相融合的叙事风格 ,并影响着5、60年代宗璞、茹志鹃等女作家的写作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文学中一位举足轻重的女作家 ,张爱玲的成就并不仅仅在于她对旧小说的继承和发扬上 ,更多的是一种超越。本文从市民意识、反父权意识、女性意识三方面来论述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意识 ,以勾勒出她在文学创作中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李广琼 《求索》2005,(3):159-161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成为时代总题的重要子题。对女性同盟的着力书写成为那一代女作家笔下不约而同的文化策略,显示出反传统性别秩序的战斗姿态。然而,庐隐等女作家又不无理性地解构了这一女性同盟的神话,显示出五四女作家对于女性解放更为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侯天皓 《求索》2008,(10):161-163
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之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张以独特视角对以往的文学作品进行多维视角的女性主义解读,对男权主义文学歪曲妇女形象的事实进行批判和拆解;努力挖掘不同于男性霸权主义的女性主义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构建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书写与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心理状况;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同化和淹没,提倡一种全新的女性主义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7.
伴随五四时代的主旋律,现代中国的女作家们奏响了觉醒之歌。从陈衡哲、冰心等第一代女作家到萧红、陈学昭等第二代女作家再到张爱玲、苏青等第三代女作家,她们以迥异传统的女性文本,在不同的历史、文化、生活、情感层面,书写出现代女性生命本体充满激情的审美体验。从...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十年中,随着改革与开放,作家重新获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和表现题材的权利。于是在文学繁荣的背影下,女作家灿若繁星升上文坛。总观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其主要笔墨放在表现女性意识、女性生活与女性命运上。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每个人应当“等待着那个呼唤着自己的灵魂”(《爱是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美国女作家的杰出代表,欧茨把笔触更多的放在了描述下层女性对不平命运的抗争上,她笔下的人物从用暴力对抗暴力,到人性的扭曲,再到以宽容来对待社会的不公体现了探询人的最终价值这一过程,说明欧茨在创作中思索着人的价值之所在,体现出觉醒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的女作家和女性文学盛英在改革开放、现代化浪潮席卷中国大陆的今天,女性文化浪潮方兴未艾,新时期女作家群的崛起以及女性文学的发展,正是这股澎湃的女性文化浪潮最突出的部分。新时期女作家群同历史上女作家群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两大特色:第一,“五世同堂”...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13.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8.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