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需要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徐伟新(本校哲学部副教授、哲学博士)自从古希腊雅典城邦闪出了第一束民主之光,民主,就成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憧憬和追求的政治理想。当“五四”向西方寻找真理,把“德”“赛”两先生请到中国时,古老文明之国阴霾的上空便响起了政治...  相似文献   

2.
涅槃乎?轮回乎?──经济潮中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寂云当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在巡途中发表一系列对中国建设有重要意义的谈话以后,当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在古老的华夏土地上荡起了强劲的经济潮;惯于弄潮的中国青年则以不同的方式纷纷下海,成为这股历史潮流中充满活力和希望的骤悍水显然,改革开放的新举措为中国经济焕发新的活力开辟了道路,也为中国青年发挥新的作用搭好了舞台。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地摆在面前:对经济生活将产生积极作用的原则,对精神生活是否也将产生积极作用?或者换一种更直接了当的问法:如果青年们在经济生活中遵循商品价值规律的行为应该得到肯定,那么青年们在精神生活中受商品价值规律影响而形成的观念是否同样应该得到肯定?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因为涉及到经济法则的理想适用范围的认定),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为涉及到跨世纪一代人精神面貌的塑造)。空论无凭,我们最好还是投身潮流,实地看一看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洗礼”的青年的精神世界。究竟冠之以“涅”好,还是名之曰“轮回”好。人生理想的生生灭灭拥有未来者必拥有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是从来不会缺少理想的。但放到一个具体的时代,比如放到现在这样一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运动80年华诞之时,广大有志青年都在进一步探寻“五四”运动的精神,深刻理解“五四”运动历史贡献,努力在新的形势下,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与改革同行,与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共同跨越新世纪。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历史上都...  相似文献   

4.
论民主精神向民主权利的转化●谭小宝(一)民主的实现,总是从一定时期人民产生的对一定的民主权利的需要开始的。“应该的东西要过渡到存在的东西,就产生出关于应该的东西的新观念。”①民主权利最初作为一定的愿望和需要,人民在追求这种愿望和需要的实现或满足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爱因斯坦的人生追求谈起——兼议事功与修身□张式谷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几乎是当代任何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所敬慕的人物。可是,我们过去所知晓的爱因斯坦,只是一位“自然科学伟大的改革家”(列宁语)。他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许多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代青年应有的历史觉醒焦润明(辽宁大学历史学博士,特约撰稿人)当代青年生活在一个远比上一代人文化更加多样,欲望更加膨胀的年代。金钱,在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诱惑和希望的同时,又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人生理想的困惑和迷惘。在一个人生崇高目标的追求逐渐淡化的时代,人...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期,无论是党政部门还是民间组织的调查都显示:从普通民众到一般党员乃至党员干部的理想都发生了变化,“失落”现象相当普遍,许多人没有了精神追求,而津津乐道于物质生活与感性享受。对此,社会上有人大声疾呼,痛感世风日下,希望回归传统;更多的人则处之泰然,以为本该如此。如何认识这些现象?如何重建理想,在社会常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我们很难给一代人打上标签。但“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这样的标签还是重重落在这代人头上。  相似文献   

9.
1989年在我国发生的政治风波以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局势剧变的过程中,“民主”是一个被使用得最多最滥的词汇。那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以滔滔不绝的演说,连篇累牍的文章,急迫地“呼唤民主”,把“民主”这个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长期奋斗追求的美好政治理想的词汇,竟弄得混乱  相似文献   

10.
如何理解和概括“五四”精神?见仁见智,歧义颇多。笔者以为,就时代特质而言,“五四”精神应是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爱国精神三者的统一体。科学精神实质上就是“五四”先驱们大力倡导的现代性思维方式——引导国人破除封建迷信和蒙昧主义,用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自身。民主精神即是理性地认识社会和认识人自身的体现,号召国人反对专制政体,  相似文献   

11.
进行理想教育要讲清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精神支柱。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理想,否则就没有希望,没有前途。对我们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要强调和树立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这种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理想和信念,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但是近10多年来,由于各种思潮的影响,一些人“理想破灭”。“信念淡化”,例如某地对年轻后备干部的社会主义信念问卷调查,只有42%的人信仰社会主义,ZO%的人不信仰社会主义,38%的人说不清楚。这个调查表明,我们有许多党的干部对社会主义信念存在模糊认识,至于…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政治上的爱国运动,又是一场文化上的启蒙运动。我们抚今追昔,回顾五四运动对中国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宣扬“五四”传统和精神,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陷入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  相似文献   

13.
李抒望 《前进》2012,(6):25-2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都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的高度出发,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各项工作,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我们党的精神家园是在党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论建党初期形成的“五四精神”,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大庆精神”、  相似文献   

14.
按我的理解,“精神支柱”与理想、信念大约是一回事,都是对某一种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体现在行动上,则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去开拓、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除了那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除了那些物欲横流的“金钱拜物教”,人都有自己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或叫心愿,或叫理想,因而也都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5.
对陈永吴他们这一代人来说,“老三届”、“知青”和“民办教师”是生命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精神代码,浸渍了历史的真实与虚妄的新思维迫使他们揭发难以言喻的层面慢障,没有消解式的语言解构,心平气和的阐释总是恰到好处地将极具穿透力的现实能指纳入思想状态。一部叩间文化精神以及寻求困境中情感突围的随笔集《人在旅途)(南海出版公司)引发出精神坐标下消失已久的历史缅怀,伴着一代人心事的累积,一种边缘性的双向价值评判使抵达临界点的自由美感呈现出新的欲望激情。在一个实用性和功利性都很发达的年代,文化的精神很大程度上只是都…  相似文献   

16.
民族英才人物是民族的杰出代表,曾在民族精神发展史上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英才人物从其存在形式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说中的文化英雄,一类是“现实中”的杰出人物。前者虽不一定真实,但却作为一种象征被定格在人们超现实的理想之中,成为人们理想人格的化身和效法的典范。后者是历朝历代实实在在的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民族成员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缔造出许多精神形态,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中叶,西方曾一度兴起了富有刺激性的“三W”人生观,即War(战争)、Wine(美酒)、Wornmwn(女人),这种人生观的时兴是社会道德沦丧,人们精神颓废的表现。现在,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渗透了进来,与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残余思想相结合,在一少部分入中形成歪曲的有“中国特色”的人生观。他们把追求权力、金钱和女人作为人生目标,并引以为自豪、康洒,即权(Quan)、钱(Qian)、“妾”(Qie),我们不妨称之谓“三Q”人生观吧。尽管抱这种人生观的人是极少数.但他们影响极坏,必须…  相似文献   

18.
断想一:五四不能仅仅成为青年的节日,五四精神也不仅仅只是青年的精神。五四运动是青年发起的,但如果没有“六三运动”许多大城市工人举行全国第一次政治罢工以及后来的商人罢市,五四运动不可能成功。尽管后来史学家把六三运动都包括在五四运动内而统称五四运动,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五四给人的印象就是青年人过节的象征。每年五四时照例要教育青年爱国,教育青年崇尚民主和科学以发扬光大并继承五四  相似文献   

19.
一个历史事件,之所以在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以后.还被人们所纪金.唯一的理由就是它身上有某种同纪念它的人们所处时代密切相关的东西。今天,大家普遍都在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这就说明,五四运动的某种东西仍然同我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我们的时代有许多重要的特征,比如,社会主义、和平与发展、市场经济,等等。这里只就五四精神与今天市场经济的关系作些探讨。这些基本要素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五四运动提出的口号、主张,比如捍卫国家的主权和独立(爱国)、反帝、反封建、民主、科学等等;第二个层次是它所体现…  相似文献   

20.
侯子峰 《传承》2014,(8):62-63
马克思文本中多处谈到“自然”,这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深刻理解马克思的“自然”内涵及其使用意义,需把它与人(尤其是工人)的解放紧密结合起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为马克思把“自然”概念巧妙运用于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