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志文 《前沿》2004,(7):142-144
共同隐私是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的隐私权所共同指向的客体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共同的私生活安宁、私生活秘密与信息。共同隐私的各个权利人在分别行使隐私维护权 (不公开隐私 )和隐私利用权 (公开隐私 )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权利的冲突 ,冲突的解决方案应该是看该共同隐私是否涉及公共利益。共同隐私的主动公开者与第三人擅自公开共同隐私时 ,可能产生对被动公开者共同侵权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
朱晓婷 《人民论坛》2020,(11):76-77
未成年人隐私问题常被社会、学校及家庭所忽视,对未成年人内心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为有效保护未成年人隐私,避免在司法活动中产生二次伤害,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法律措施需不断优化升级。要树立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意识、健全法律措施实施体系、建立配套机制、加强法律人才培育,全面做好未成年人隐私保护及防止二次伤害工作。  相似文献   

3.
谈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交易平台,而互联网对现行的隐私保护制度的根本影响则主要体现于它使个人隐私的经济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使得现代社会对包括个人隐私在内的信息的需求与个人需要保护隐私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以至于对现行消费者隐私权益的法律保护带来严重冲击。文章在对电子商务背景下消费者隐私权益保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国外立法经验,以期对将来相关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查询手段,在实践中往往会侵害他人的隐私利益。人肉搜索行为与隐私侵权相伴而生,根据其与隐私侵权的关系可分为社会监督型、惩恶扬善型和单纯侵权型。在人肉搜索中一旦有隐私侵权发生,除侵权人承担责任外,网络服务商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承担过错责任、连带责任或替代责任。  相似文献   

5.
隐私语义考据及法律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特 《求索》2008,(5):131-133
隐私概念为舶来品,传统观点将隐私误解为阴私,不利于隐私权的保护。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小国寡民式的农业社会结构和田园生活方式已不复存在,进而人们的隐私意识也不断强化。然而,对于隐私的理解,人们存在分歧和偏差。“隐私”话语的背后到底蕴藏着现代人怎样的焦虑和诉求?隐私权的调整对象、规范模式、保护范围如何界定?对这些问题正本清源,是法学理论必须要做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吕耀怀 《思想战线》2012,38(5):54-57
实行民主政治体制的社会,一般而言,都会要求政治组织的公开运作。然而,政治组织运作的公开性并不是一种绝对的要求,即并不意味着政治组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毫无保留地公布自身的所有信息。政治组织的群体隐私,对于其存在和发展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只要政治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备正当的理由,那么,政治组织拥有其相应的隐私利益也就可以得到合理的正当性辩护。但任何政治组织对于其隐私利益的声张,都不得超越公共利益这一边界。如果政治组织将其隐私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则其所谓的隐私利益就可能丧失正当性,这样的隐私利益就失去了获得法律保护的正当理由。  相似文献   

7.
隐私影响评估作为政府保护公民隐私的重要工具,已在西方发达国家隐私管理实践中有着二十多年的应用与发展历程。西方隐私影响评估缘起于公众隐私保护诉求和政府隐私管理需要,在特定的政府信息数据管理项目中通过识别隐私风险因素、评估隐私风险影响和制定隐私风险应对方案发挥着一系列积极作用。隐私影响评估的实施分为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和落实阶段。准备阶段的任务是描述评估锚定项目、选择评估执行时机、确定评估执行主体和明确评估协商对象,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描述项目信息流动、识别项目隐私风险和制定风险应对方案,落实阶段的任务是发布隐私评估报告、实施风险应对方案和持续更新评估结果。西方隐私影响评估的丰富实践给我国制定隐私影响评估指南、设置隐私影响评估机构、构建多元主体协商机制和建立隐私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兰 《前沿》2012,(13):18-20,57
相对于神经科学的发展,相关的伦理关注还很滞后。鉴于克隆技术、器官移植等生命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伦理冲击的先例,因此在神经科学技术还没有从实验室进入市场之前,需要考虑相关的道德决策问题。论文探析了脑成像中的思想隐私以及神经增强中安全与公正等实践伦理问题,还讨论了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等概念层面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保密"是商业行为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所广泛采用的一种措施。在民事调解中,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保密条款"也被广泛运用。当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发生冲突时,保密条款运用不当可能会带来不良社会后果,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好心救人却要赔偿"的彭宇案就涉及到个人隐私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文中以彭宇案为例,探讨了"保密条款"合理运用的司法与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兴网络媒体与传统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具有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传统大众媒体上发布的隐私信息被再一次传播到网络上,会进一步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损害。为了避免给当事人造成次生灾害,法律应当赋予当事人隐私信息网络传播权,以控制其隐私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以近年来公开发表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全部期刊论文作为数据源,以电子政务安全与隐私保护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相关的研究文献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电子政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的整体情况,归纳总结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薄弱点,并对电子政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吕耀怀  梁虹 《湖湘论坛》2008,21(4):45-47
对隐私关切做道德限定,应当弄清隐私关切与隐私侵犯的区别,并把握好隐私关切的“度”。限定隐私关切的道德指标应当是:隐私关切应当出于爱心,应当尊重人格,应当排斥强制。  相似文献   

13.
新兴网络媒体与传统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具有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传统大众媒体上发布的隐私信息被再一次传播到网络上,会进一步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损害。为了避免给当事人造成次生灾害,法律应当赋予当事人隐私信息网络传播权,以控制其隐私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中美隐私观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中美隐私观的差异对于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比较了中美文化中隐私的概念、法律的界定,中国人和美国人对隐私的态度,中美文化中隐私在时空行为上的不同表现,简要分析了中美隐私观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隐私权的概念已诞生一百多年了,但目前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还未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本文拟就隐私权的产生发展、含义内容、与相关权利关系、侵害隐私权的责任构成及保护方式等方面对隐私权以阐述,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对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发展历程,以期待隐私最终能成为我国民法上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网络时代,采取数字加密技术加密隐私信息是权利人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手段。而在第三方例外原则下,权利人将丧失对该隐私信息的合理期待。在美国,关于加密信息是否可以获得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保护,学界存在不同观点,实践中还没有相关判决。为了维持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保护之间的利益平衡:公民应对其数字加密信息享有合理的隐私期待,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破解该密码;但警方为了获取犯罪证据并申请搜查令的,可获取加密数字信息;对于已经合法获得的加密信息,警方无需再次申请搜查令即可破解。  相似文献   

17.
隐私与公开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31):32-33
说到法律文书的公开,我们总是躲不开一个词:“隐私。”所谓阻挡公开的理由总是这个隐私:这份文书涉及到隐私,不能公开;那份文书涉及到隐私,不能公开。这份文书公开了效果不好,因为有当事人的隐私;那份文书不能公开,因为涉及了法院的一些“隐私”。有时是当事人之间的事情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有时是法院的一些特殊处理方法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并引以为例。所以总是以隐私的名义不让法律文书公开。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系统、精准地识别政府数据开放过程中潜藏的隐私风险,并助益隐私风险治理推动数据开放进程,基于"机制"原理,结合风险治理理论,构建了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识别机制框架,该框架以识别执行机制为核心,由识别定向机制、驱动机制、调控机制及各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构成。根据隐私保护原则,运用以数据生命周期为基础的隐私风险检查表法发现,政府数据开放过程中的隐私风险包括目的无关风险、告知意外风险、许可无效风险、质量低劣风险、安全侵害风险、重新识别风险、违规操作风险、未经授权风险。构建的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识别机制兼具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法关于侵权责任的方式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针对隐私侵权行为并非都可直接适用。结合隐私权及隐私侵权行为的特点,可将隐私侵权行为划分为侵入型、公开型和干扰型三种。将隐私侵权行为可适用的侵权责任方式进行归类、分析,可针对隐私侵权分别适用损害赔偿责任方式、去除其侵害型责任方式和预防侵害型责任方式。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媒私密话语主要体现在各种情感类节目当中,这种情感类节目更多的是一种"曝光隐私"的过程.当大量倾诉者通过媒体"自曝隐私"时,这种过程极易造成对他人一定的法律侵害.这种侵害既包括媒体对当事人的侵权行为,也包括倾诉者对其他当事人的侵权行为,这些侵权行为与媒体在情感报道中法律意识淡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