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析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初期,许多华人社团创办了实行华文教育的学校。许多华团专门针对华文教育设立奖助贷学金,积极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独立后,面对政府采取的限制、压抑华文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华团尤其是华人教育社团起而抗争,通过各种方法途径,积极维护华文教育的地位和权益。事实上,华团是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董教总的得力领导、广大华人的鼎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在介绍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华文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机遇,探讨华文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周聿峨 《东南亚》2000,(2):55-59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有为数不少的华文学校 ,但战后的几十年中 ,各国华文教育严重衰落 ,包括华人占人口比例 70 %的新加坡。惟有马来西亚是个例外 ,目前 ,全马有以华语为教育媒介语的国民型华文小学 12 82间 ,华文独立中学 6 0间 ,华文大专3间 ,建立起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 ,究其原因 ,最根本的在于 :马来西亚华人把维护民族母语教育提高到维护民族文化高度。一再强调 ,我们的文化 ,便是我们民族的灵魂。这崇高的、圣洁的灵魂 ,必须受到极神圣的尊重。而我们文化的传递与发扬 ,必然寄托在华文教育的继续存在及发展的上面。①…  相似文献   

4.
华文媒体在马来西亚的出现是跟随着华人的出现而出现的,如今包括报纸、电视、网络等多载体、多平台、多手段、多途径的马来西亚华文媒体已蓬勃发展。本文简述马来西亚华文媒体的发展历程,浅析华文媒体在服务华人社会、发挥媒体中介桥梁作用、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1999年大选以来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的变化及其影响。本文指出 ,华人选票对政治的决定性影响是近年来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的重大突破 ,但政治突破并没有给华人带来相应的实质性权利 ,华人执政党在政府中的边缘地位没有改变 ,华人与马来人不同的法律地位也没有改变 ,华人反对党的政治影响则明显减弱。如何使华人地位的实质改变与华人政治发展同步 ,是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发展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董南 《东南亚》2003,(2):63-64
第 2 0届马来西亚全国华人文化节于 2 0 0 3年 5月 1日拉开序幕 ,开始在马来西亚全国各地展开。马来西亚华人众多 ,华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高达 2 7%。在东南亚地区 ,马来西亚是除新加坡外 ,华人占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维护中华文化 ,一直是马来西亚华人争取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 1 984年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等 1 5个华人社团发起举办马来西亚全国华人文化节 ,目的是通过举行各种文化活动 ,以推展中华文化 ,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华人文化节内容包括文艺节目演出、武术表演、猜谜、中华传统画展、中华美食展、中华传统服装展等等。马来西亚华…  相似文献   

7.
华文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一个非常独特的私立教育体系,是我们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应该说,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国内已有一些文章见诸报刊,但根据马来西亚近年来的政策动态,从发展方向的角度来把握这个问题,这还是一个较新的视角。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导向直接决定了华文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在马来西亚,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导向首先是通过经济因素体现出来的。英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歧视政策不仅极大地压抑了华文教育,而且对1957年独立的马来西亚政府也产生了消极的示范影响。1961年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较集中、活跃的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更是如此) ,而在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国内更是华人社团林立,而且尤其活跃。至2001年6月,马来西亚共有华人注册社团7276个(其中包括华人政党组织)①。在东南亚,甚至在全世界,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历史起源最早,其发展脉络也较为典型;而当前马来西亚华人经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渐加强。马来西亚,特别是马来西亚华人与中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马来西亚华人留学生在世界各国的华人留学生中占有…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是个多族群国家。马来人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华人在经济上具备一定的实力,印度人则是马来西亚不可忽视的第三大族群。华人和印度人作为马来西亚的外来族群,移民背景相似,在文化认同和政治参与上既存在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度人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
马来人和华人的不同历史想象,导致马来西亚迄今仍然面对许多政治上的身份认同问题。本文简析马来西亚马来人和华人的民族主义起源,并梳理辛亥革命后的重大历史事件所造成的种种政治后遗症,探讨当今马来西亚族群政治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冷战的终结,国际局势不断趋向缓和,许多国家放松了对华文教育的管制。在这种大背景下,冷战后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通过对冷战后华文小学及华文独立中学发展状况的分析,揭示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来西亚政府社团注册局2001年6月的统计,马来西亚林林总总的华人社团约有7276多个,占全国注册社团32269个总数的大约五分之一。华族是马来西亚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三大民族中注册社团组织最多的一族;马来西亚也是全球拥有华人社团最多的国家,这反映了当前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经济、政治、文化、联谊等方面的全面活跃。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了"2020年宏愿",要在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在教育方面,提出要成为区域优质教育中心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马来西亚政府在许多方面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主要的是管理体制的改革:由政府控制转向监督和调控;公立大学企业化和高等教育私有化。本文对这3方面的改革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期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来西亚华社在庆祝传统农历新年时,除了传承一些中华文化传统习俗之外,还发展起一系列别具特色的庆春活动。本文通过对团拜、举办文化展览和各种比赛、热心公益事业和"闹元宵"等马来西亚华人新年活动的论述,力图在再现马来西亚华人现当代发展起来的庆春活动概貌的同时,发掘其在促进华族文化传承、增强华社凝聚力、增进族群和谐等方面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5.
郑达 《东南亚纵横》2009,(12):87-91
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的原因诸多,本文研究表明,在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中,中马两国关系的发展、投资环境与两国经济政策的发展与完善起了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而华商网络、华人文化的优势也是影响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郑一省  叶英 《东南亚》2011,(2):20-25
独立以来,马来西亚的华人和马来人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共生状态。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虽有族群间矛盾,但两者已基本上形成彼此忍让、相互共处的局面。这种共生态势,主要表现在两者在政治上合作、经济上渗透和文化上交流。共生态在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的关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助多种资料与文献,分析了1970年到1974年间以李引桐和曾永森为代表的几位马来西亚华人以及一些马来西亚华人团体和个人的活动,试图探讨马来西亚华人怎样通过社会文化互动来促成马中建交。因此可见民间渠道或跨国社会文化互动与官方渠道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和文化互动不仅唤醒了沉睡已久的马中关系,最后还迎来了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8.
语言同人类社会一样在不断变化着,马来西亚人使用的英语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经历百年演变,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当今马来西亚英语(Malaysian English)。马来西亚英语是英国英语和马来语、汉语、泰米尔语等语言接触的结果,马来西亚英语从词汇、语法成分、形态成分和音系成分等方面借用了马来语、汉语和泰米尔语等语言的成分,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