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求是》1999,(21)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全会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决定》是亿万群众实践的产物,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全面回答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它不是解决某一方面问题的专门性文件,而是指导我国跨世纪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决定》是一个理论性、开拓性。操作性。指导性相统一的文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的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个跨世纪的战略决策,是指导我们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它的发表,对于实现国有企业跨世纪的改革和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世纪之交,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召开全会专门研究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搞好国有企业,既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正面临着诸多困难,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最艰难、最关键的攻坚阶段。面对困难,如何深入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便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4.
工人阶级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凸现出来的。为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搞清国有企业改革与职工当家作主的关系。一、从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看职工当家作主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和生产资料这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而劳动者(包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又是其中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现实意义、主要目标、指导方针以及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在这个历史性的文件中,中央把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强调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强调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改革问题的同时,把加强企业管理,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一系列发展问题摆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改革与发展是搞好国有企业的两个轮子,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搞活企业,最终成果需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标志.经过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渐进过程中逐步深化,已初见成效.但是,当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候,国有企业改革依旧步履维艰.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是经济制度创新的问题,也涉及诸多深层次的政治制度创新和社会制度创新问题.搞活国有企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要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在政治层面上去考虑,并作出相应的政治决策.  相似文献   

7.
寻找国有企业改革的解困之路蔡瑞先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涉及全局的热点和难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遇到许多问题,关键是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影响使改革未能真正到位。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大都不是政策本身的问题,而是认识上和操作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全局性和关联性的系统工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经四个阶段,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国有企业仍存在亏损加剧、国有资产流失、负债率过高等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只有坚持走渐进式的改革路径,才能最终实现国企改革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以前国有企业产权存在不明晰、过于集中和不能流动等弊端,所以就必须要走产权改革道路,建立“股权——国有企业财产权”的企业产权模式,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要会议,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处在攻坚阶段、发展进人关键时期召开的。这次会议专门研究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决定》,全面准确地领会《决定》的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形势、目标和方针《决定》高度评价了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国有企业在…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国有企业改革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而提出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途径;在衡量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标准上,继承和发展了"三个有利于"思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产权制度已成为经济学和法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在我国国企改革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完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通过对马克思与诺思产权制度理论的比较分析,可以廓清对产权制度问题的认识,从而为我国的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以及法制建设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问题上,其中又聚焦在国有企业的"废存""进退""垄断""不公"等问题上。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既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必须在"两个毫不动摇"和既不走僵化保守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的原则基础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政府加快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被纳入民营化的序列,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但从目前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来看,远未达到预期目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要实现实质性突破,必须转变观念,从价值形态上认识存量资产的优势,借存量的调整和优化,实现资产由存量向增量的跨越,确保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过高的国企市场退出壁垒是造成我国经济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因之一,它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整体效率。文章运用利益结构分析法剖析了国有企业市场退出壁垒的成因,进而提出,以法律手段来规制国企市场退出壁垒,即建立《国有企业产权交易法》,实现国有资本的“安全退出”;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独立完善的法人制度;明晰政府与企业的法律关系,规范政府行为等。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报告中的经济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所作的政治报告,总结了新的经验并为新的实践指明了方向,蕴涵着多方面的理论创新,尤其是经济理论的创新意义更为重大。经济理论的一系列创新集中表现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分配理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道路、引进外资和国有企业改革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就是从行政型政府治理向市场型公司治理的转变过程;就是政府的行政管制不断被削弱,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对公司的制衡作用不断增强的过程。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的最终日的是在企业中形成利益相关相互制衡的共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根据邓小平的企业改革思想,国有企业改革是以构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主线拓展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企业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企业改革思想,实施企业制度创新,着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9.
国企购并是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许多阻力.文章认为,要推进国企购并,必须深化产权改革,完善法律体系,改革配套条件,破除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较西方国家的企业有很大的特殊性,即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所有缺位、企业干部行政化、激励机制失效和约束机制弱化等。因此,完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必须创新委托代理机制,精简委托代理链条;取消行政干部任命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革企业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改革和创新,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