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审理民事案件实行繁简分流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缓解司法资源与司法需求的冲突,在保障司法公正的前提下,为了提升民事案件的审判效率,我国在民事诉讼立法上设置了"简易程序"及"小额诉讼程序"。法国商事紧急审理程序对于我国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制度具有借鉴意义,可以吸收法国商事紧急审理程序之中合理成分,建议改进和整合"简易程序"及"小额诉讼程序",将小额诉讼程序独立于简易程序并扩大其适用范围,为我国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研究被害人和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是对犯罪学多元化研究的有效补充。文章主要介绍了被害人的含义和三种类型,同时具体介绍了西方国家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发展过程。目前国际流行及认可的保护被害人权利的两种重要措施:补偿制度和援助制度。它也为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提出了几项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公益诉讼是保护公共利益的一种有效方式.我国有必要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较之一般民事诉讼在诉讼目的、起诉主体、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和法院审理的职权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因此,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管辖、适用的审理程序等特殊程序制度的构建对于公益诉讼实现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体制转型期,法律制度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的情况也比较突出。证据失权制度的建立,对于规范当事人的举证行为,落实举证期限,保障诉讼程序的合理运转有积极意义,同时证据失权制度运行也需要建立相关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小额诉讼程序的特征包括适用范围有限、审理过程简便、注重调解和限制律师参与诉讼。我国立法已明确规定了小额诉讼制度,应进一步明确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保证当事人对小额诉讼程序的选择权,限制律师进入小额诉讼程序,简化审判程序,从一定程度上保障当事人的上诉权利,并完善执行程序和督促程序,扩大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法官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由于具有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实现诉讼经济、防止裁判矛盾的功能,因而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用。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对第三人的规定极为简单,缺少防止诈害诉讼的第三人,使第三人制度的内在功能受到了限制;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存在着诉讼地位矛盾和不确定、诉讼权利受到限制、参加诉讼方式和被判决承担民事责任有悖法理等缺陷。作为一种程序制度,过分追求诉讼经济、忽视对第三人的诉讼权利保护是问题产生的根源。鉴于上述原因,本文在保留原第三人诉讼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界对第三人制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实体和程序的双重标准,将第三人分为四种类型,并对各个类型分别加以论述,力求使之简明并且合理。  相似文献   

7.
中美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华  王敏 《前沿》2004,19(4):152-154
植物新品种保护又称植物育种者权利 ,是指国家审批机关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依据相关程序授予完成新品种选育的单位和个人生产、销售、使用该品种繁殖材料的排他独占权。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通过植物专利、普通专利和植物品种证书保护植物新品种的制度和我国采用“专门法”保护植物新品种的制度。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保护制度 ,以期对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提供借鉴 ,促进我国农业、林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保证作为债的担保方式之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现行立法对保证人权利保护的规定已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应当从平衡保证制度中各方的利益出发,完善我国现行立法关于保证人权利保护的制度:一是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二是当事人对全部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对主债权承担责任;三是有必要确立有偿保证制度,从而加强对保证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占有之诉制度起源于罗马法中的令状程序,后为英国法所继承,并发展为英美财产法上的占有;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则通过法典化继受罗马法,以请求权为基础确立对占有的保护。在对民事实体法进行改造的同时,可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对占有的保护制度,将占有之诉纳入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最终对其设置单独的案件审理程序;同时,立法上明确规定占有之诉与本权之诉的竞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
建立侦查程序中的权利告知制度,是程序公正理论、诉讼主体理论、有效辩护原则和程序参与原则的必然要求。我国刑事诉讼法应确立侦查程序中嫌疑人权利告知制度,明确规定告知的主体、告知的对象、告知的内容、告知的程序及不告知的法律后果;并规定值班律师、全程录音录像、告知权救济作为权利告知制度的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民事诉讼立法日臻完善,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障有显著提升。在充分肯定民事诉讼立法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事诉讼立法领域存在的不足。首先,当事人诉讼权利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民事诉讼权利体系的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诉权保护的质量,我们依据诉讼权利形式产生的程序法效果将基本民事诉讼权利划分为程序启动权、程序推进权、程序终结权三种类型,并且能够不断吸纳新的诉讼权利进入其中。其次,民事诉权的制度保障有待加强,具体体现在立案受理制度、反诉制度、上诉制度、再审制度和证据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12.
促进诉讼理念以纠纷解决的民事诉讼目的论、保障听审权的程序保障论和当事人自我责任论为正当性基础,体现时间利益和实体价值与程序价值之间的平衡,并展现两大法系的诉讼制度趋同。与之相比,我国仅依靠审理期限宏观外在把控诉讼节奏,导致法院权力不规范扩张和当事人权利过度压缩等问题。我国目前引入促进诉讼制度还只局限于举证,缺乏全局性。全面引入促进诉讼理念,可以"合理"提高诉讼效率,重塑法院不合理的成本分配,并加强诉讼制度的程序保障。为切实贯彻促进诉讼理念,需要在《民事诉讼法》中增添促进诉讼原则,改变我国法官职权权限配置结构,并落实违反促进诉讼理念的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陪审团制度在美国校园准司法审理制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决定了当事双方特别是受指控学生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能否实现。文章通过对美国斯坦福大学《学生司法宪章》的分析,从陪审团工作的基本原则、性质、组成、工作职责及其决策方式等方面分析了陪审团制度“以学生为本”、追求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4.
王彬 《公安研究》2008,(7):54-58
以程序正义的理念关照受刑人权利保护问题,必须在法律关系的视角下对受刑人权利进行重新定位,以程序作为防止国家权力向受刑人权利扩张的防护网,同时在国家权力与受刑人权利的法律关系中进行程序保障的制度设计,从而实现受刑人权利的实证法保护。  相似文献   

15.
刘莹 《求索》2011,(4):143-145
有组织犯罪的"组织性"特征对刑事追诉机关的调查活动带来极大困难。除非赋予警方运用特殊侦查手段的权力,如监听、运用线人或卧底警察,并制定秘密证人的审理程序,或者为证人提供切实有效的保护,以鼓励和保障普通证人、卧底警察或线人可以顺利出庭作证,否则难以对有组织犯罪予以必要的追诉和审判。就秘密证人于审判程序中的审理方式与保护措施而言,德国是目前立法及实务运作上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其秘密证人制度的规定与运作方式可为我国对抗有组织犯罪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人格权侵害禁令是《民法典》第997条创设的一项特殊禁令,要求民事诉讼程序在与之对接时既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颁布禁令,又要保障当事人的基本程序性权利。但是,我国现有的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皆无法二者兼顾。对此,建议结合我国关于民事速裁程序的现有规定,充分考虑人格权禁令制度自身的功能、性质,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困境,专门构建一套包含管辖法院、启动主体、审理程序、证明对象、先行条件等在内的完整的速裁程序,以期最大限度发挥人格权禁令的权利保护功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吸引外资能力大幅提升,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对外商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因此亟待完善相关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以加强对外资管理和规范。我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建设经历了初步建立、向并购审查发展再到全面重构的历史过程。2015年颁布的《外商投资法》第35条正式确立了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但相关配套措施尚在酝酿中。原有的审查制度存在审查标准模糊、审查对象不明确、审查主体和分工不明确、审查程序不完备、缺少投资者权利救济方式等问题,需广泛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从多个方面予以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民用运力国防动员征用属于行政紧急征用,民用运力征用制度应遵循现代财产征用法律原理,对于在国家行使民用运力动员权过程中权利受损的单位和个人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我国民用运力国防动员征用的相关法律欠缺有关征用及补偿的程序.为落实宪法的要求,应尽快完善民用运力征用补偿标准以及救济机制,切实保障被征用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刘聪 《人大建设》2012,(7):36-37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也没有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因犯罪而导致在精神上受到伤害的被害人来说,他们承担着巨大的精神痛苦,却无法获得救济。这是立法的一大漏洞和缺隐。刑事案件的被害人要求进行精神损害赔偿是正当的,对此项权利应予以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实践中,存在着鉴定人出庭率低、质证程序流于形式、立法存在缺陷等问题。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司法鉴定人出庭的权利保障措施、鉴定人准入程序以及鉴定人出庭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