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滥用的公权力对于私权利的损害连续发生,权力的限制反复被强调,但多是从上到下的举措.客观上,这些努力起到了一些成效,但权力天生就具有侵伐性,难以“慎独”.所以在建立“法治”国家的同时,我们应该强调权利的自觉和聚合,并借助社会组织的形式,依靠中层阶层的力量,完善群体诉讼制度,组织分散的民众权利,对抗被滥用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建构的关键在于国家运用公权力协调和平衡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交织,特别是一些公务人员将公权力当作私有特权而予以滥用。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言,应正确处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并从法理上对公权力作出明确界定:"法不授权不得为,法有授权必须为"。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建构的关键在于国家运用公权力协调和平衡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交织。特别是一些公务人员将公权力当作私有特权而予以滥用。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言,应正确处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并从法理上对公权力作出明确界定:“法不授权不得为,法有授权必须为”。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权力指的仅仅是公权力,而法治的使命则在于限制公权力、保护私权利.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权利是被认为正当的权力;被关进制度笼子里的应是现实存在的一切权力,而不仅仅是公权力;在这个基础上来认识权力和权利,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命题,为更好地贯彻“四个全面”、建设法治中国服务.  相似文献   

5.
国家通过立法形式规定或认可公民的私权利,使公民获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法定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使以不妨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国家的公共利益为限度。相对于公民的私权利,国家的公权力显然更强大和更权威,而且更容易导致公权力的行使主体有滥用权力、超越权力、权力腐败等不良倾向。因此,法治社会需要设置有效机制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保护公民的私权利。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政府的公权力越来越大,不时出现侵犯公民私权利的情形。于是,限制公权力以保护公民私权利成为现今提高社会和谐水平、提升公民幸福感的重要一环。然而"公权力存在是为了保护私权利,对公权力的限制便是对私权利保护的削弱。"这句话给盲目的我们当头一棒。我们就要尝试解析公权力和私权利,发掘其在当代的关系现状与问题,并针对公权力的类型,提出限制公权力、保护私权利的一些方法浅见。以此来解决上述名言中的矛盾,限制不合理的行政权、司法权,对症下药,不盲目行动与跟调。  相似文献   

7.
国家通过立法形式规定或认可公民的私权利,使公民获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法定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使以不妨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国家的公共利益为限度。相对于公民的私权利,国家的公权力显然更强大和更权威,而且更容易导致公权力的行使主体有滥用权力、超越权力、权力腐败等不良倾向。因此,法治社会需要设置有效机制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保护公民的私权利。  相似文献   

8.
《政府法制》2014,(2):10-10
我认为法治的核心问题是两个权:权力、权利。权利是私权利,而权力是公权力。改革的方向应当是什么?我觉得既然讲改革,当然是不断扩大私权,公权不断被约束。如果背离了这个原则,公权力不断扩大,私权利越来越缩小,怎么能够叫改革呢?所以从这点来说,改革的目标应该是非常明确的。  相似文献   

9.
张芳 《政法论丛》2004,(4):18-21
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博弈现象贯穿于行政许可设定和运行的始终。本文从法哲学的角度 ,分析行政许可设定中公权力与私权利间的博弈现象 ,将这种博弈现象界分为 :行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博弈 ;立法权与公民权利的博弈 ;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博弈三种 ,并从法哲学的层面透视这一博弈现象的本质 ,提出只有协调好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博弈关系 ,才能早日实现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0.
法治,在中国已不再抽象、静态,更多地走向了动态、具体。法治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条件。其中,有效限制公权力滥用是建设法治中国之要务,而加强私权利保障将是构建法治中国之要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正在渐进地向纵深行进。  相似文献   

11.
《政府法制》2013,(2):11-11
我的核心观点就是必须通过规范公权力的方式来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腐败。我认为,腐败的产生和权力不受制约、权力滥用有直接关系:预防腐败,特别是惩治和消除腐败,也必须将公权力纳入法}台的轨道,通过严格的法律规范,制约公权力,规范公权力,防止可能发生的公权私用、权力寻柑及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于公正。而公正的确立应该以区分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为前提,混淆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往往会造成国家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害。要防范国家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害,首先就应该在理论上把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明确地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3.
叶传星 《法学家》2003,(3):11-15
“黄碟案”涉及到作为国家公权力的警察行政权力、作为公民私权利的隐私权和作为社会权力的媒体舆论权力.这三者的性质不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和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未决羁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作为国家公权力的侦查权和作为公民私权利的公民个人权利发生较量后的一种结果。如何在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之间寻求平衡,使未决羁押既能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又能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备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白洁 《法制与社会》2013,(18):24-25
法律保留是一项积极意义上的依法行政原则,是通过对公权力的规制以此来来保护私权利。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公权力与私权利相冲突的影响较大的事件,也使得合理规制公权力的呼声越来越大。因此,合理、适度的适用法律保留原则,既是对于完善行政立法,依法行政的促进,也是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完善。本文将着重介绍我国行政法上法律保留原则的适用状况,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就完善该原则的适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公安执法活动中存在着侵犯公民私权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执法者不能准确区分执法权力边界导致侵权。建设和谐社会与法制国家,需要公安机关在执法中树立以权利为本位的执法理念,明确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规范和限制公权力,保障私权的自由行使。  相似文献   

17.
物权状态二元结构理论可挑战甚至取代所有权权能结构分析。一些长期争议和令人困惑的以权利、权力及其关系为内容的理论问题,运用物权二元结构理论"公式"求解,则可以发现入口和找到出口,且能定纷止争。权利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对立统一性,是权利自由和受约束的方法及依据;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是限制、解放和扩展权力,即权力的合理配置;市场与政府职能分工,主要是明确公权力与市场权利的边界,公权力管制的领域限于动态权利的行使;国有物权的流失和浪费,主要是因为主体代表权没有限定权利边界而可以轻易地滥用公权力。  相似文献   

18.
董彪 《行政与法》2007,(7):91-95
人类社会需要公权力,也离不开公权力,但是公权力容易恶性膨胀和异化并造成严重恶果的事实警醒我们对于公权力保持谨慎的态度。在一个理性而自由的社会中,公权力介入私人生活领域对于私权进行限制应当具有正当性理由。在主观法权思想和社会连带思想等不同语境中证成公权力限制私权的正当性不无必要。这一对公权力介入私人生活的正当性的研究也构成了划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准确定位公权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二)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实务要点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论证是以"国家干预必要性"理论为基础的特色性衍生。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由于与当事人处分原则的不兼容性,自然也被禁止一般性介入民事诉讼。然而,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前提是伴随着审判机关裁判权而孕育而生的,即运用公权力解决私权利纠纷的同质性所决定的;所不同的则是,检察机关具有防止、遏制公权力滥用的功能;体现的是一种  相似文献   

20.
从公权与私权关系的角度解读国家征收征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征收征用制度是公权力合法限制私权利的一种形式。国家公权力的正当性在于公民的同意,其价值在于保护私权利和协调私权利之间的冲突。基于此种目的,公权力可以对私权利的内容和行使方式作出限制或排除,但公权力对私权利的限制和排除必须限制在一定限度内,对这种限度需要以法律的形式从目的、形式、程序、功能、手段和权利保障等六个维度进行规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征收征用权行使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