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王艳萍 《前沿》2013,(10):162-163
通过对英国18世纪小说了解后发现,哥特式小说是当时风靡一时的重要的小说创作形式。哥特式小说以其对阴森恐怖环境的描写,以及主人公的冒险精神,往往能够带给读者心理上的刺激和快感,这是哥特式小说经久不衰的要素所在。为了深入研究哥特风格,对《简·爱》与《呼啸山庄》这两个小说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研究了哥特式的创作手法,达到对哥特式小说创作的全面了解,提高小说创作技能。目前来看,哥特式小说的创作重点在于营造惊悚的氛围和揭示人物心理冲突。  相似文献   

2.
郑芳 《长江论坛》2011,(6):73-77
古代北魏乐府民歌《木兰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而据此改编的美国动画片《木兰Ⅰ&Ⅱ》则为"美国梦"的忠实代言人。可以看到,从《木兰诗》到《木兰I&Ⅱ》,叙事的侧重点发生了重大改变。美国式的花木兰与现代社会中的独立女人息息相关,形成一种符号化的象征。与《木兰诗》不同的是,花木兰在征战过程中面临了女性身份的暴露,由此才得以引发诸种戏剧冲突。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共同存在的依旧是花木兰走不出的性别困境。  相似文献   

3.
《简·爱》与基督教及其经典《圣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点毋庸置疑。不过学术界对《简·爱》是否与基督教相一致存在着争议,尤其集中在对简离开罗切斯特以及随后的回归原因的探讨。这一争论涉及简信仰的虔诚以及简爱情之路的障碍,这种情况的形成是由于小说在简的塑造上流露出的矛盾造成的,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宗教教育与情感经历冲突的流露。  相似文献   

4.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将个人信息的保护带入了一个新纪元,其与《刑法》的规范衔接问题应是当下理论与实务关注的重点“。两法”的衔接面临法律责任条款的虚置化、罪名涵盖的法益保护不周延等规范供给困境,以及基于内容错位带来的基础性概念、规制个人信息违法处理行为方式等规范冲突,需要予以重点关注和化解。但《刑法》也需与时俱进,立法上需改变传统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流转规制观念,转向使用规制,且细化立法与增设行为类型以促进法益保护周延性,刑事司法也应总结以往实践,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5.
曾小梦 《求索》2010,(11):244-246,252
《晏子春秋》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史籍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全书共引《诗》24次,引诗者多为晏子,兼有齐景公、叔向等人。晏子引《诗》主要是将《诗》作为论说礼治、德治、仁政以及民本思想的依据,增强劝谏的说服力,可见《诗》在其中发挥着理论依据的功能。《晏子春秋》引《诗》,反映了春秋末期《诗》的流传与接受情况。晏子等人对《诗》的接受,主要代表了当时儒家以外的人对《诗》的接受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曾祥云 《湖湘论坛》2010,23(2):69-73
《公孙龙子》名学与《墨经》名学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在对"名"及名实关系的理解、"正名"的标准、兼名与单名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公孙龙子》与《墨经》的认识完全一致,但在指物观上,二者的主张则完全相左。此外,《公孙龙子》还论及"正名"的方法、兼名的合成问题,而《墨经》则区分了名的种类,并论及到用名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监察机关不仅要以《监察法》《刑事诉讼法》为准据调查职务犯罪,而且同时必须以《刑法》为标尺,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监察法》与《刑法》都是反腐的利器,有共同的内在追求与旨趣。但是,目前《监察法》与《刑法》间存在着制度错位。为此,应对《监察法》和《刑法》相关条款做扩大解释,修改《监察法》《刑法》相关条款,克服二者制度上存在的错位。  相似文献   

8.
《里程碑》和《无花果》为回忆与记录日据时期台湾知识者生存挣扎及精神困惑的有代表性的自传体文本,均涉及殖民社会及战争状态下的民族冲突及国家认同问题,《无花果》并将这一问题导致的困惑延续到战后初期。两部文本在时间上共同完成了较为完整的对战争及冲突过程的回顾;空间上亦涉及台湾、大陆和日本,以及从台湾立场出发对三者复杂纠葛的观照。本文拟引入对民族主义的分析和研究成果说明上述文本呈现的民族意识的多重面向和变化,包括:在对抗和冲突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来源于民族文化传统、个人体验和台湾独特的历史境遇;这种民族意识可以成为抵御异族压迫的精神动力,也可能在民族内部政治文化冲突中被削弱;台湾殖民社会复杂性导致民族内部“他者”的形成;由于特殊的历史政治状态,在民族冲突下形成的民族意识或民族主义思想并未发展为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的历史记忆可能在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下改变意义。  相似文献   

9.
丁露 《中国妇运》2001,(3):42-44
《婚姻法》修改从第八届全国人大开始到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入二审程序,前后已经历了五年时间。由于《婚姻法》与公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涉及3.2亿家庭,它的修改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其中,对于《婚姻法》修改的指导思想、原则、框架、内容和立法技术,均有不同看法。但在修改过程中,最为引人注意的则是关于婚姻家庭领域内价值取向及观念冲突的争论。本文仅就《婚姻法》修改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冲突现象,并扩及社会层面作些初步探讨。 冲突所在 改革开放20多年的社会实践,全党全国人民在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  相似文献   

10.
何伟 《前沿》2013,(2):132-133
《暴风雨》融正剧和喜剧、幻想与现实于一体,各部分结合非常完美,被誉为英国文学的最佳篇章.在作品中,其通过对人类不和谐关系的分析,探讨了社会生态的因素,并且提出了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办法,就是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来保持原有的平衡的社会关系.本文主要从生态视角下对《暴风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法律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关于法律是什么的问题仍然未有定论,梳理和反思学界前辈们关于法律的界定,考量法律存在的目的,有利于通过实证主义的路径来思考现代社会意义中法律的范畴。据此,可以认为,法律是依据主流社会的意志制定或认可,以其共同体的强制力为后盾,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化解社会冲突并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12.
章戎  章涤飞 《思想战线》2004,30(2):132-136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继承了西方历史上"自然法"高于一切制定法、人为法、实在法的传统,而且把"法",即由社会生产力和经济事实所呈现出来的"社会律"作为自然法则予以强化。认为法之所以演变为法律,不过是经济规律的自然发展所至,人们只有把"法"的自然本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从经济事实中发掘出来,才能正确真实地表达"法律"。为此,他们将"自然法"的内容进行了革新,从另外一方面强化了西方自古以来"自然法"的传统理念。  相似文献   

13.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物权法,是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它全面准确地体现了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强了对国有财产的保护,对国有财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物权法的立法目的、平等保护原则、物权法对国有财产范围的规定、物权法对国有财产所有权行使主体的规定、物权法对国有财产强化保护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以期透视《物权法》对国有财产保护的不足,并对之完善略抒已见。  相似文献   

14.
新刑法对交通肇事罪进行了比较重要的修改,涉及到的“逃逸致人死亡”问题,在理论上争议颇多。本文将交通肇事罪中被害人最终死亡的具体情形一一作了分析、排除,借鉴日本刑法中的有益理论,将“逃逸”行为单独评价,以结合犯观点来理解新刑法中所作的修改。  相似文献   

15.
冲突规范是国际私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弄清了冲突规范,也就基本上了解了国际私法的一般规律,掌握了处理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主要方法。分析冲突规范的结构和种类,探讨冲突规范的缺陷和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16.
1993年10月我国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中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随着该项条例的颁布,从1995年起在社会上逐渐产生了一批以"知假买假"而获利的"专业打假者"。由于"职业打假者"队伍的不断扩大直接影响到商家的利益,但却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支持,所以,"买假索赔"的消费行为到底能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问题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本文就将运用民法解释学原理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违法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混合侵权情况下,行政赔偿和一般民事侵权赔偿责任应当如何分担和衔接,是困扰司法界的一个难题。而且《国家赔偿法》并未规定可以对赔偿义务机关以外的共同加害人实施追偿。新颁布的《物权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及登记机关对其他民事侵权人的追偿权,对实现不动产登记的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多因一果的损害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行为范围和赔偿责任种类进行探析,阐释《物权法》对登记责任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5条中的"解除条件"和第93条中的"解除合同的条件",它们的含义、范围、作用及其法律后果不同,极易造成混淆."解除条件"是合同效力的附款,它本身不能成为当事人的合同义务,其成就合同效力自动终止."解除合同的条件",可以是当事人的合同义务,也可以不是,其成就仅导致解除权成立,合同终止另需当事人行使该解除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再次研究我国有关“国家工作人员”的刑事立法史和现行刑法第 93条的规定及相关的立法与司法解释 ,从宪法根据、学理和法理的角度界定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准国家工作人员的概念、范围及逻辑关系 ,提出不宜将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列为国家机关范围的建议 ,且在确定其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时 ,将前者归属于政党或人民团体中 ,将后者归属于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并建议将各级人大代表、签订用人合同的临时执法与司法人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均纳入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司法实践表明,因股东瑕疵出资引发的纠纷占公司诉讼案件相当大的比例。而我国《公司法》对瑕疵出资股东的民事责任的规定过于简单和粗糙,今年新颁布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在此问题上有了很多的进步,但仍有一些理论依据的缺乏和制度安排的不足。本文以该解释(三)为视角,从理论上对瑕疵出资股东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的性质和形态及相关重要的特别事项作了展开式的分析和探讨,以求实现理论上的圆满并提供对实践上的帮助,促进立法对股东瑕疵出资的民事责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