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括号内前为期号,后为页码)政治从“战略竞争者”到“利益相关者”:美国对华战略定位转变与台湾问题——一种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李鹏(1·1)民进党急速衰敝的政治发展脉络——岛内“二次政党轮替”的民意逐渐浮现范晓军(2·1)试析台湾政治运作中的女性因素——兼论“立法院”性别政治生态林小芳苏玲清(2·10)绝对获益、相对获益与美国“维持现状”的台海政策——以美台围绕“废统”的博弈为例李鹏(2·16)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与台湾问题上的“双轨政策”——以里根时代为例严波(2·24)两岸命运共同体与两岸公共生活的建构——以两岸民众的沟通为…  相似文献   

2.
美国台海政策的两面性与旅游互动的反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中关建交以来,美国台海政策以"不统不独、维持现状"为基线,在台海两岸奉行或偏向台湾,或偏向大陆的两面性"平衡之术".在系统梳理1985~2009年美国与台海两岸重大政治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对出入境客流量及环比增长率的分析,发现美国与台海两岸的出入境旅游具有反对称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对双向互动旅游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经济民主问题一直是影响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的重要因素.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国内围绕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年度审议以及长达数十年之久的中美WTO谈判,乃至当前美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否认,认为中国"经济民主化水平"不达标.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经济民主问题的实质及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的走向,就美国对华经贸政策与中国经济民主进程进行关联性分析,并对中国新时期经济民主建设进程中如何应对美国的挑战提出政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里根政府初期的美中关系尽管在卡特政府后期,成为美利坚合众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关系关键的台湾问题又突出起来,华盛顿和北京双方在1981年的头几个月里,仍都寻求将争议减小到最低限度,以便新上台的里根政府有适应环境的机会。里根总统以牺牲保守势力的政治支持为代价,没有兑现他在竞选中打算重新确立美国与台湾之间“官方”关系的许诺。 1981年4月,邓小平对里根观点的转变表示欣慰,他告诉来访的日本国会议员代表团:对于里根总统领导的美国政府,在中国政策上的转变表示高兴。”6月份,里根派遣国务卿亚历山大。黑格到中国访问,试图弥合两国关系在竞选期间形成的分歧。在黑格抵达北京  相似文献   

5.
<正>40年前,中美建交伊始,正当刚刚步入正常化轨道的中美关系在各个领域展现积极发展的势头、中美两国人民对双方关系正常化的美好前景满怀期待之际,美国国内亲台反华势力却在台湾问题上挑起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1979年4月10日由美国国会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经美国总统卡特签署正式生效。该法案严重违反中美建交公报的精神,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制造了严重障碍。对此,中国政府展开了坚决的  相似文献   

6.
《两岸关系》2002,(7):10
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会见到访的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时表示,美方了解台湾问题的敏感性.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美方的这一政策立场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7.
一美国国会在中美建交后,通过了一个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并由总统签署发布执行。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79年4月28日即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抗议照会:“中国政府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如果美国方面在台湾问题上不恪守建交时达成的协议,而怀有继续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这只会给中美关系造成损害,对中美任何一方都不会带来好处”。当里根还是作为总统候选人时,他说过这样的话:“我感到满意的是,《与台湾关系法》为维护我们同台湾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官方的充分的  相似文献   

8.
要闻点击     
《两岸关系》2002,(7):10-10
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会见到访的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时表示,美方了解台湾问题的敏感性。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美方的这一政策立场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9.
自从台湾问题形成以来,美国历任总统都实行“双轨政策”,一方面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又从没有放弃对“台独”的支持,如对台军售。了解美国民众涉台观点的形成和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对我国制定相应的涉台政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先后采用univariateprobit、bivari-ateprobit和seeminglyunrelatedbivariateprobit模型对美国民众在台湾省地位的认同和对台军售支持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台湾省地位的认同显著地影响对台军售支持,认同“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美国民众在对台军售方面的支持也显著要高。这充分证实了美国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他利用台湾问题来阻滞中国大陆的发展和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0.
“里根爷爷,里根奶奶,再见!“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站在上海郊区虹桥乡幼儿园门口挥着小手向坐在汽车里的里根夫妇告别.他们受的教育是见了老人要尊敬,但他们并不知道今天见到的是美国的总统和第一夫人. 这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里根总统一行在结束了对中国六天的紧张访问之后,即将赴上海西郊的虹桥机场,飞返美国. 里根总统一向被公认为是保守而反共的.现在居然笑容满面,谦恭有礼,这在许多人,包括一些随行采访的美国记者看来,几乎是难以令人置信的.美国里根总统访华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3.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康敏 《思想战线》2005,31(1):88-91
当前民族志文体的创新不断涌现,刘新的<自我的他性>一书可归为实验民族志一换类.其不仅成功地将转型时期中国人的存在状态概括为"自我的他性",而且对人类学民族志方法在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极具启发性的见解对人物的分析应当发展成为人类学理解社会和历史的特殊方式;经典民族志所呈现的"真实"的概念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反对在民族志中将主体性当作一种类似实体或本质的东西,而应采取历史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18.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9.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0.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