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略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及时效制度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劳动争议与劳动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不妥善处理这些争议,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势必影响劳动者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尤其是团体劳动争议,如果处理不当,对社会经济、政治秩序会带来更大的影响。在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的合法权益同样需要加以保护,以便其生产、工作的正常运作。因此,劳动争议要求合法、公正处理的同时,特别强调及时处理,以防止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矛盾激化,产生不应有的后果。我国历年来的劳动立法都在…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科书中,一直认为,只有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才创造价值。这种观点,其实是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经济思想的。我们认为非直接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也创造价值。从马克思的全部经济学著作来看,马克思不仅讲过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创造价值,而且讲过:第一、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也会创造价值。例如,马克思在(剩余价值论卜书中谈到服务劳动的时候就说过:“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象其它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它的任务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成品型的劳动者。这些人接受职业教育以后就将直接上岗,从事生产劳动。因此,他们的水平是我国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劳动者素质的直接体现,也是各行各业产品、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决定因素。同时,职业教育能使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掌握劳动技能,从而增强就业的能力,这也是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防止和减少劳动者分化的重要条件。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总是把由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做为教育的正统体系,重学术教育、轻技能教育的观念相当普遍地…  相似文献   

4.
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劳动权益是公民的基本权益。保障公民的劳动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在具体的功能性社会单元中,其成员的劳动权益保障和内部劳动关系的和谐,自然也就成为构建和谐单位的前提。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表面上是单位的内部事务,但由于劳动者首先是国家公民、社会成员,然后才是单位成员,因此,劳动权益保障和劳动关系处置就不是单位内部的“家务事”,而是受到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其后果也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失业保险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不能就业的状况。主要包括新进入劳动年龄的劳动者不能就业和在职劳动者失去就业机会两种状况。失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用于保证失业劳动者在失业期间基本物质生活而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焱 《中国妇运》2004,(10):45-46
从经济学角度看,人才是生产要素。在早期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劳动、物质资本和土地是生产的三要素。这里,劳动是指非熟练劳动,劳动者只有最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在经济学最新的教科书中,生产要素被归结为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正如货币的所有者是物质资本的人格化代表一样,人才就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或人格化。这里需要区分几个概念: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和人才。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自又有其不同的内涵。人力资源,是指总人口在经济上可供利用的最高人口数量,或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  相似文献   

7.
艺术劳动主体是艺术劳动力的物质承担者,是艺术生产力中最主要的、能动的、创新的要素.艺术劳动力是艺术生产力的核心,是艺术劳动者内在的主体功能,它在艺术生产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审美感受发现力、创作构思设计力、物化传达制作力、创作方法运用力和审美反思评价力.当艺术劳动者实际从事艺术创作生产活动时,内在的主体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转变成流动的正在支出的艺术活劳动,通过艺术劳动工具的传递,物化在艺术劳动对象上,创作生产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产品,满足社会的精神审美需要.没有艺术劳动力就根本谈不上艺术生产,因此,艺术劳动主体自身内在能力的使用和发挥--艺术劳动力是艺术生产的决定性要素.  相似文献   

8.
劳动者是指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劳动者指的是参加劳动的人,它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其二,劳动者指的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劳动者就是这两个方面的总和,它是劳动力存在的前提,是劳动的载体。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自从人类出现后,劳动力就是每个健康的成年人所具有的能力,也是一切社会进行生产的基本要素,是社会生产力首要的能动的要素。劳动力是一种潜在的形式。它存在于劳动者的身体之内。…  相似文献   

9.
程成 《就业与保障》2011,(10):16-16
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用人单位经营管理情况的变化,劳动者往往会遭遇工作岗位的调换,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许多劳动争议案件。那么,劳动者遭遇此类情况该如何维权?  相似文献   

10.
刘柱海 《传承》2008,(12):20-2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在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理论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包括生产结果上,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上,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的异化;在人之间关系上,是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并且其对现实有重要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在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理论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包括生产结果上,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上,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的异化;在人之间关系上.是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并且其对现实有重要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自从有了人便有了问题;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过程;这一历史过程的基本形式就是生产劳动。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统一,然而这个统一不久就被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对立所代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使人类的原始劳动发展成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生产,即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虽然这两种生产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作用,但是人们对物质’生产的研究已是硕果累累,而对精神生产的研究尚在辟地垦荒。这里,我们将通过对人类诞生,走向文明的历史的回顾,说明精神…  相似文献   

13.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3,(14):3-3
习近平: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 4月28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来到全国总工会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习近平强调,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要坚持衬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劳动者在年老、患病、生育、伤残、失业等情况下,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中断劳动而不能获得劳动报酬,本人及供养亲属失去生活收入时,向其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凡是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  相似文献   

15.
时下,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其权利诉求渐渐增多。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出发,劳动者大多会选择与企业协商而不是直接提起劳动仲裁。为平衡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与劳动者进行谈判。这类劳资纠纷的个案协商谈判与集体合同的谈判不同,需要人力资源部门掌握更加全面的政策法规知识和更加灵活的谈判技巧。  相似文献   

16.
宋凯 《中国保安》2013,(9):7-14
高尔基曾经说过:我知道什么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的确,人们通过劳动可以创造或改造很多东西,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需求,进而带来物质、精神的满足,所以劳动可以改变生活。劳动能够创造幸福。它是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现实社会里,各行各业劳动者所得到的收获是各不一样的,唯独相同的是劳动者在付出劳动后,都能感觉到欣慰和充实。  相似文献   

17.
李继成 《前沿》2008,(1):30-34
依据对马克思从简单劳动过程得出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的普遍意义、提供服务的活动具有人类劳动一般的本质属性、确立服务的劳动范畴地住符合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要求的理论逻辑分析,本文确认:马克思从简单劳动过程的观点来看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都不存在只限于物质生产的劳动的含义,非物质生产的服务可以确立为劳动的范畴,确立服务的劳动范畴地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和发展生产力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它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可靠保证。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工作,也就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工作。人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提高,就会在生产劳动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自觉地积极学习,提高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生产过程中有所发明创造,从而大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虽然思想政治工作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但它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间接地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是物质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3月21日,作为我国繁重 部对劳动合同进行规范的法律草案《劳动合同法(草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由此引发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各种意见已达十几万份,有农民工在写给全国人大党委会的信件中说:“听说要制定劳动合同法,作为一个农民工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能给广大劳动者带来福音,成为劳动者的天使和保护伞”.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劳动合同法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这部法律的制订和实施不仅会为亿万劳动者提供维权“利剑”,同时也将对企业用人产生深远影响,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从理论上讲是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的基本法,它的立法宗旨就是向劳动倾斜,劳动合同法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和宗旨,它依然需要向劳动者倾斜,在当前资强劳弱和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用法律保障平等自愿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或许会改变劳动关系实际不平等的状况,从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关系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进程,审视劳动合同签订的现状,聚焦最第三的欠薪扣薪问题,其实质还是关注劳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劳动用工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企业在劳动用工领域的法律风险也日益凸显,如何防范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已成为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企业常见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1、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引起的法律风险《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