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首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刑罚制度,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具体化、法律化。古今中外法律大都对自首有所规定,自首从宽逐渐成为各国刑事政策的一种共识,并不同程度地贯彻到刑事立法与司法之中。从宽的理论根据在于自首犯的人身危险性较小,并能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益。现行刑法典规定自首为"可以型"从宽处罚情节比较恰当,但对自首犯有重大立功表现时"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规定的合理性,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2.
自首制度的适用乔军自首从宽是我国刑罚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法律化。正确理解和适用自首制度,对于及时侦破刑事案件、分化瓦解犯罪分子、维护安定团结、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自首应当具备的法定条件犯罪以...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代法律都重视自首从轻处罚。秦律有自首减刑,汉律有“先自告、除其罪”。唐律规定“犯罪未发而能自首者免除其罪”,如轻罪虽发但能自首重罪,则免除重罪。我们党和国家一贯的基本刑事政策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实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1979年7月公布的刑法,对犯罪后自首的从轻处罚在第六十三条中作了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对分化瓦解犯罪分子,感召犯罪分子主动投案,激励犯罪分子重新做人,起到很好的作用。自首必须具备主动投案,如实交代罪行和接受审查、裁判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互  相似文献   

4.
自首     
何进 《江淮法治》2008,(22):35-35
自首,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这项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我国历朝历代都十分注重犯罪的自首问题,自首的确立最早可上溯到秦朝甚至更早,至唐朝立法时,唐律对自首作了十分详细的规定,此后自首遂正式成为我国历代法律制度中的一项完备制度。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自首,与现代刑事立法的自首是不大一样的,在古代法律中的自首,必须是犯罪未被察觉,同时犯罪一旦被人告发,无论官府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5.
刑事既判力在我国刑法中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耀忠 《法律科学》2002,(6):121-126
刑事既判力采取相关主义原则 ,既与刑法溯及力的从旧兼从轻原则相一致 ,蕴含了有利于行为人的思想 ,也与刑法所追求的三大价值目标 ,即公正、谦抑、人道并行不悖。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精神在时间效力上的彻底贯彻。而采取分离主义原则 ,不仅不能彻底贯彻有利于行为人的思想 ,而且与刑法的三大价值目标相背离。建议我国刑事立法应采取相关主义原则 ,对我国刑法第 1 2条第 2款作出重构。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秉承从旧兼从轻的溯及力原则,其中"从旧"是对罪刑法定原则内容的反映,"从轻"是对罪刑法定原则根本精神的体现。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对禁止令、限制减刑问题的相关规定,没有严格遵循从旧兼从轻的溯及力原则,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但是,有关自首、坦白、减刑、假释以及特殊累犯与数罪并罚的"跨法"适用的规定均符合现行《刑法》的溯及力规定。  相似文献   

7.
立功问题研究及其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上的立功是与行为人的罪过无关,但对行为人刑罚和刑罚执行具有重要影响的法律行为.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有关刑事法律,对立功问题作了一些规定,例如,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惩治反革命条例第14条规定,检举前或以后真诚悔过立功赎罪者,得酌情从轻或免予处罚.1979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3条规定,犯罪较重后自首,如果有立功表现,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但是,我国刑事立法对立功问题并未向自首那样单独作出规定,且规定比较原则,对于什么是立功,成立立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都没有明确规定.刑法理论对立功问题研究的也不多.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立功问题却比较突出.为此,笔者对立功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刑法溯及力若干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溯及力问题在刑事司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全面贯彻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保障公民人权以及开展国际司法协助的需要。但在司法实践中,刑法的溯及力存在着一些有争议的疑难问题。笔者期望借助于对此问题进行的探讨能使刑法的溯及力原则得到正确、全面的理解与适用。  相似文献   

9.
(一)正确理解对自首者的从宽处罚 《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对自首者从宽处罚的原则。在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怎样对自首者从宽处罚,是贯彻执行自首制度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怎样理解对自首的从宽处罚是相对于何种情况下的从宽处罚。本人认为,对自首者的从宽处罚应该相对于同种情  相似文献   

10.
对自首的犯罪分子的处罚问题我国刑法第六十三条已有明确规定:“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从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较重的,如果有立功表现,也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由于刑法条文的这一灵活规定,给审判实践中带来了如何掌握“可以从轻”、“可以  相似文献   

11.
自首制度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量刑制度,它体现了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是刑罚个别化的体现。但是,毋庸讳言,我国现行刑法中对自首制度的规定是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如其并未对过失犯罪进行说明等等。本文中,笔者就过失犯罪是否亦能成立自首以及如何对过失犯罪自首进行认定作了研析,希望能引起立法和司法部门的应有关注。  相似文献   

12.
自首的情节与量刑蒋竹君我国刑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从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较重的,如果有立功表现,也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这一条文可以看出,自首既是从轻的量刑情节,又是减轻或者免除的情节,但该条文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案例启示:刑法设立自首的目的在于贯彻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实现刑罚经济原则,故应将自动投案的时间条件“犯罪后归案前”中的“归案”标准进行统一。本文指出删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1项中“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这一规定,同时把“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修改为“未被实际采取强制措施时”。  相似文献   

14.
论自首和立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自首和立功莫洪宪自首和立功是我国刑罚裁量中的两项从宽处罚制度,也是两个重要的从宽处罚情节,它们是党和国家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的具体化、法律化,它对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打击少数、争取多数、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自首篇一、自首的...  相似文献   

15.
论立功制度的本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 1997年刑法典在总结 1979年刑法典成功的立法经验和此前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于第 68条、第 78条明确规定了立功制度。刑法第 68条规定 :“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查证属实的 ,或者提供重要线索 ,从而得以侦破其它案件等立功表现的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后自首又有立功表现的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 78条规定了正在服刑中的犯罪分子的立功和重大立功表现。立功制度的确立 ,是我国修订 1979年刑法典所取得的一项巨大成就 ,也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一大变化。一、关于立功…  相似文献   

16.
论自首的本质及构成要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自首制度是我国刑罚适用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同犯罪作斗争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刑法理论界对这一制度的认识却众说纷纭,刑事审判实践中对自首的认定和处理亦莫衷一是。因此,很有必要从理论上更加深入地研究自首的本质及其构成要件。一、自首的本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特殊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据此,自首的本质有二个基本特征:其一,自首的本  相似文献   

17.
谈对自首、坦白认罪如何适用死刑的问题林阳自首和坦白可以从宽处罚,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量刑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由干情况的千差万别,对自首与坦白的认定和适用刑罚上也存在不同认识。为此,笔者就自首与...  相似文献   

18.
被告人自首情节应由人民法院认定编辑同志:笔者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发现,在检察机关的起诉书中,经常有“被告人犯罪后能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三条之规定从轻处罚”的讼词。笔者认为,由检察机关以起诉书的形式认定被告人自首情节的...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对近四年来所办理的刑事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对负案在逃的犯罪分子捉捕归案后不但没有从重处罚,而且相对于已归案的同案犯的处罚反而要轻。分析原因,是因为在我国刑事立法上没有负案在逃犯应当从重处罚的相关规定,而人民法院在审判此类案件时依据的是公检法司四机关关于对负案在逃的犯罪分子投案自首从轻减轻处罚的联合公告。这无疑使一些犯罪嫌疑人得到一种启示,即:作案后先逃再去自首,就会得到从轻或减轻的处罚。因此,笔者认为,刑事立法应对负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从重处罚的规定,这样才能正确区别投案自首与负案在逃的不同处…  相似文献   

20.
认定自首的几个疑难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首是我国刑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刑罚制度 ,是我国惩办与宽大刑事政策在量刑方面的具体体现。  一、“双规”期间供述罪行的 ,能否成立自首  行为人主动向纪委投案或者因形迹可疑被纪委盘问教育后如实交代本人犯罪事实的 ,应当认定为自首 ,这一点实践中一般不存在疑议。但行为人被纪委“双规”后被迫如实交代案情的行为 ,是否应认定为自首 ,则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应当认定为自首 ;有的认为不应当认定为自首 ;还有的则认为纪委的“双规”措施相当于司法机关的强制措施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更为严厉 ,因此 ,行为人在“双规”期间如实供述的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