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苏州市提拔任用党外干部大多从“公推公选”中产生,“公推公选”已成为党外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苏州市委统战部根据近年来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实践,积极探索了一条适合党外干部任用的“公推公选”新模式:一是实行“多轮过关”。每次“公推公选”前都进行前期调研摸底,并根据拟提拔职位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积极组织参加“公推公选”的党外干部通过群众公认关、能力水平关、组织考察关等“多轮过关”,将一些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党外干部推选至各个岗位。二是实行“多层测评”。在“公推公选”中,专门为党外领导干部岗位设计了…  相似文献   

2.
中共江苏省常州市委组织实施了全国首次公推公选县级市市长推荐人选工作。这是干部选任方式从传统的委任制、选任制,向公开选拔委任制,再向公开选拔选任制的一次新探  相似文献   

3.
张清亮 《当代广西》2010,(22):44-44
“以前,总以为公推公选离自己很遥远,没想到这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这么大,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如此公开透明!”陆平感慨地说。今年7月,她通过公开选拔,以面试第一、考核第一的成绩从马山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  相似文献   

4.
田厚钢 《群众》2009,(5):80-80
近年来,各地纷纷试行公推公选干部的新办法。在组织上与公推公选产生的干部集体谈话时.新任职者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感谢”。从被选任干部的言谈中可以发现,与以往组织直接任命的干部相比,他们对“感谢”的对象、范围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干部考察考核是识人的重要途径.其结果是选人的主要依据.也是加强监督的重点环节。根据公开选拔、自荐公推、公推公选等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应重点从三个方面规范考察行为.加强考察监督.防止考察考核失察失实。  相似文献   

6.
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这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扩大民主的有机结合,也是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的比较成熟的做法。重庆市地税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拓宽了用人视野,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公推工作透明度高。为了保证公选工作的公开性,专门下发了《关于公开选拔区县(自治县、市)地方税务局副局级领导干部的通知》,将公开选拔的20名副局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职位、资格条件、选拔程序、报名要求等向全系统公开,并要求各区县局认真传达,广泛宣传,务必做到人尽皆知;市局“公选办”也悉心接受和解答有关公选工作的各种咨  相似文献   

7.
公推公选:干部制度改革的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伯乐”下岗,制度“选官”,公开竞争,民主评议,公推公选成为干部制度改革的一个亮点,吏改新风吹遍各地。相对于传统的干部选拔制度,公推公选融入了更多的民主因素。但是,公推公选并未达到十分健全与科学的程度,体系有待完善,制度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8.
近日广东公布了经过公推公选产生的43名副厅级干部的名单,其中有多名党外干部。37岁的安徽省蚌埠市副区长王玲拟任职佛山市副市长,其无党派、女性的身份尤为引人瞩目。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广东省主委周天鸿发现,以往公推公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发展党内民主对于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的重大意义,为新时期党内民主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川省遂宁市从1998年开始以“公推直选”、“公推公选”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等形式探索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已走过了十多年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感到党管干部与党管民主是辨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当代广西》2011,(3):4-4
1月1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出席2010年广西“公选千人计划”工作总结暨集体谈话会并向公选干部提出殷切期望。他强调,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大家风华正茂,干事创业恰逢其时。希望大家珍惜机遇、用好舞台,发奋进取、勇于担当.以一流的工作业绩,给自己、向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江苏省高邮市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考和公推公选等形式选拔任用9名党外人士担任市级机关部门、乡镇、园区的领导干部,占全市副科(局)级以上党外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这种从“赛场”挑选“千里马”的做法,突破了委任制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的单一方式,使党外干部的实职安排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许多经验、成效值得总结,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统战部门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统一战线》2006,(7):16-16
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全国、市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意见》要求,于去年底开展了有限性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工作。这次公选以选拔党外干部为主,公选的9个职位中有4个职位定向选拔党外干部,其余职位的人选也在同等条件下向党外干部倾斜。此次公选在报名资格、开考比例等方面,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党外干部放宽了条件,例如:任职年限规定只需任正处级职务满一年或副处级职务满4年的即可报名,同时将开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中,统战部门如何发挥作用?湖南省委统战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自1996年以来,在省委的领导下,统战部积极配合组织部做好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派专人参加省公选办公室,始终参与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全过程,有效地拓宽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来源渠道。1.参与制定规划。近5年来,省委组织部在制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规划时,都主动征求省委统战部的意见,并由省委统战部根据中央的有关规定和本省党外干部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江西省鹰潭市在这项工作中,实施“服务群众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主要从六个方面切入开展这项工作。1、抓好班子。提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实施以“五好”为目标的“支部堡垒工程”,以“三项创建”为载体,全面推广“九亭经验”和“百佳城模式”,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尤其注重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全面提升村级班子领导力。通过“两推一选”、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举措,在全市选拔了271名懂经营、会管理、进取心强的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并加强了农村基层党务干部培训教育力度,分期分批举办农业科技、市场经济、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班,培训农村党员干部8200多人次。  相似文献   

15.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已成为各地在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中的积极实践 ,正确认识两者的特点、作用 ,对于完善“公选”、“竞岗”工作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公开选拔”是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区、市、县党委、政府工作部门 ,以及事业单位、国有和国家控股企业在一定范围内面向社会 ,采取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选拔领导干部的一种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竞争上岗”是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职务晋升、轮岗交流过程中 ,通过一定范围内的公开竞争、群众评议、组织考察等环节 ,确定拟晋升或留任、轮岗、交流人…  相似文献   

16.
由湖南省株洲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历时4个多月的株洲市"80后"优秀青年干部"海选大赛"近日落下帷幕。此次"海选"采用类似"超级女声"的竞争方式,共吸引了7000多人报名。株洲市政府表示,拟将此形式打造为选拔人才的长效机制。对于"海选干部"、"公推公选",我向来以善意的眼光来看待它们。尽管其程序上存在着不完善,常常被公众指责为"作秀",但是,这些"海选"与"公推公选"毕竟  相似文献   

17.
“公推公选”蓬勃开展2003年10月中旬,江苏省在徐州沛县和常州金坛两地,“公推公选”县(市)长人选。这种“公推公选”县(市)级行政一把手候选人的方式,在全国属首次。2003年12月16日,中国第一个由“公推公选”产生的县长候选人推荐人选被江苏徐州沛县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副县长、代县长。至此,江苏试行“公推公选”程序产生县长候选人的工作圆满画上句号。新当选的代县长现年39岁,有过10年的副处级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8.
竞争性选拔干部是近年来受干部群众欢迎的改革措施之一.近两年来,江西省九江市把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途径,在选人用人中始终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量准、一盘棋走活",积极探索创新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和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模式,不断提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胡侠 《今日浙江》2012,(17):45-45
为提高干部工作公信度,积极探索后发地区选才纳贤新机制,在今年的市县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丽水市大胆创新,通过“降低门槛、三个在外、量化考察”等措施,赢得公选的公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南省根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多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特别是2003年4月,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40名副厅级和高校校级领导干部,取得了圆满成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这次公选,在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制定和执行了严密的操作程序,完全符合《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精神。一、方案公开,宣传到位。省公选办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手段,及时发布公选公告和公选方案,广泛深入地宣传公选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原则条件、职务类别、职位数量、报考资格、选拔程序、报名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