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案情回放 张某为某科技公司职工,于2011年12月31日自动辞职.之后,张某要求按照公司劳动合同及相关文件约定以基本工资的4倍支付2011年的绩效工资(年终奖).该科技公司不同意支付,张某将该科技公司申诉至北京市顺义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委支持了张某的申请请求.该科技公司不服仲裁裁决,起诉至法院.  相似文献   

2.
案情回放 杨某2008年11月应聘到甲公司任市场总监一职,月薪10000元.2009年4月,甲公司与杨某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协议约定了竞业限制的期限、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支付形式等相关内容,即甲公司在杨某离职后每月向杨某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500元,竞业限制期限为二年.2011年3月,杨某与甲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甲公司在杨某离职后按约定每月向杨某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500元.2011年11月,杨某向海淀区仲裁委提起仲裁,以甲公司属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为由,要求甲公司依据《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的规定支付其8个月的竞业限制补偿金差额36000元.  相似文献   

3.
一、讨要双倍工资要留心诉讼时效 案情回放 王某于2009年8月24日到被告甲公司工作,一直未签合同.2011年9月底王某跳槽,并在2011年10月12日向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甲公司支付其2009年9月24日至2010年8月23日的双倍工资.仲裁委以超过仲裁时效为由,向其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王某遂将甲公司诉至人民法院.在审理中,王某未提交过时效中止、中断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4.
案情回放 赵某于2010年6月1日到某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2011年6月1日,双方签订的合同到期,但公司并未提出与赵某续签合同,赵某继续在公司工作至2012年4月28日.离职后,赵某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原告支付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4月28日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仲裁委支持了赵某的仲裁请求.公司不服该裁决诉至法院.  相似文献   

5.
赵世奎 《工会博览》2010,(10):20-20
案情回放 2009年9月5日,张先生在拓展工贸发展公司亚运村店选中一辆新宝来,在与工作人员一同对车辆进行了售前检查后,双方在《新宝来轿车售前检查卡》上签了字。张先生共向拓展工贸发公司支付了购车款11.68万元。同时,双方约定由拓展工贸发展公司代为办理车辆保险以及缴纳购置税、验车上牌,该公司代收了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6.
案情回放百全商贸公司是一家商品经销公司,代理销售各个厂家的产品。杨某自2000年3月起从事三鹿厂奶粉的理货及销售业务,工作地点有时在百全公司,有时在各个超市。2004年6月7日,杨某因工资、社会保险等问题到海淀区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监察部门在调查中发现,百全商贸公司否认与杨春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双方存在争议,故答复杨某到仲裁处申请仲裁,认定劳动关系。杨某申请仲裁,要求百权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在庭审中,杨某主张其是百全商贸公司的职工  相似文献   

7.
刘森  史策 《工会博览》2013,(12):17-18
案情回放 2008年1月,某大型饮料公司对本单位市场销售监督员岗位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执行不定时工作制的申请,并获行政许可,执行期限为3年.2008年10月,石某经饮料公司招聘担任该企业北京地区的市场销售监督员.双方签订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书,其中明确约定石某执行不定时工作制,工资标准为每月4500元.工作期间,石某的工作任务是不定期前往各销售点对销售业绩及销售人员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饮料公司不对石某进行考勤管理,并按月以银行划拨形式向其支付工资.2010年11月,经双方协商一致,饮料公司提出与石某解除劳动合同.当月,石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饮料公司支付其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期间的带薪年休假工资.审理过程中,石某主张本人已符合享受带薪年休假的条件,但饮料公司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没有依法安排其休年休假,故要求该单位额外支付200%的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饮料公司辩称,根据劳动行政部门的审批及劳动合同的约定,石某的工作岗位执行不定时工作制,故不应当属于享受带薪年休假的人员范围,请求驳回石某的仲裁申请.  相似文献   

8.
周丹 《工会博览》2010,(12):24-24
案情回放 一楼业主张先生称自己不用乘电梯,拒绝支付电梯运行费和维护费,被物业公司起诉至顺义法院。 物业公司诉称,物业多次催促张先生交纳2008年度的物业费2090元,但其至今未交纳。故起诉要求被告支付物业费2090元。  相似文献   

9.
案情回放北京一家出租车公司以员工刘先生没有遵守公司规章为理由,收回了其经营的车辆,随后又以其旷工为由按自动离职作出了处理决定。由于对仲裁裁决支付刘先生工资和保险损失的结果不服,出租车公司将刘先生起诉到法院。  相似文献   

10.
案情回放黄先生于2006年2月6日进入某公司工作,担任生产管理厂长,双方约定黄先生月工资3400元,其中200元系通讯补贴。黄先生2007年6月29日离职,因公司未支付其加班工资,申请仲裁。要求判令公司支付2006年2月6日至2007年6月29日期间的平时延时加班200小时的加班工资6090元及25%的经济补偿金1522.50元。  相似文献   

11.
黄先生于2006年2月6日进入某公司工作,担任生产管理厂长,双方约定黄先生月工资3400元,其中200元系通讯补贴。黄先生2007年6月29日离职,因公司未支付其加班工资,申请仲裁。要求判令公司支付2006年2月6日至2007年6月29日期间的平时延时加班200小时的加班工资6090元及25%的经济补偿金1522.50元。  相似文献   

12.
案情回放 送餐员小石是外来务工人员,在一次送餐途中受伤,无法上班,后被所在的北京某快餐有限公司以擅自离职为由辞退.因公司还存在其他诸多违规用工的行为,小石提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公司确认双方劳动关系,支付小石被拖欠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未缴纳养老保险赔偿金、一次性生活补助等共计3.2万余元.  相似文献   

13.
案情回放 袁某自称其2011年2月15日到A公司工作至2011年5月31日,作为销售部主管负责公司销售管理培训工作,底薪4000元.公司老板拖欠5月工资4000元一直不给,工作期间袁某曾多次索要,但均被以各种理由推拖.另外,自进公司以来一直没签劳动合同,承诺的保险也一直没有缴纳.因此,袁某申请仲裁,要求A公司支付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工资4000元、2011年3月15日至2011年5月31日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共计10000元.  相似文献   

14.
案情回放某节能公司辞退怀孕女员工杨某,被杨某申诉至大兴仲裁委,其对仲裁裁决不满,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其与杨某解除劳动关系为合法解除劳动关系,不支付杨某2008年5、6、7月份未上班期间的生活费、休息日及节假日加班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  相似文献   

15.
[案例1] “在校生”兼职 小李为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读书期间,一直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任兼职语文老师.后双方发生纠纷,小李以教育培训机构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提起劳动仲裁、诉讼,要求教育培训机构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赔偿.结果是,小李主张的“劳动关系”未被仲裁机构及法院采信,索要二倍工资也未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16.
案情简介:李某于2011年2月19日进入某公司从事木工工作,并以满1个月后再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为由,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也未参加工伤保险.2011年3月2日15时许,李某在工作时不慎锯伤左手食指和中指末节.受伤后,李某住院治疗15天.2011年4月2日,李某最后一次到医院接受治疗,当日医院为其出具了建议休息1个月的证明,后李某未再继续治疗.公司从3月17日(李某出院当天)开始,多次通知其回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及调换轻松岗位上班,李某未予理睬.2012年10月9日,李某向仲裁委提出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工伤待遇.  相似文献   

17.
案情回放 2008年8月,张某人职北京某摄影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职务.2008年12月,北京某摄影有限公司与栗某产生经济纠纷,将其诉至北京仲裁委.2008年11月10日至2009年2月1日期间,张某作为北京某摄影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参与了北京仲裁委的仲裁程序,并代北京某摄影有限公司从仲裁处领取了答辩状、身份证明材料、仲裁反诉请求申请书、被申请人证据、声明书、仲裁费发票原件、受理通知、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交费通知等材料.北京某摄影有限公司称张某始终未将上述材料交回公司,故提起劳动仲裁和诉讼要求被告返还上述材料.张某则称2008年12月,其与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安某一同到北京仲裁委领取了相关的材料,并办理了委托代理人变更手续,其已将所有材料交给了安某.  相似文献   

18.
黄鹂鹂做了一年销售员,用人单位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她离职后要求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赔偿.这本是一起普通的劳动争议案件,单位却坚称不认识黄鹂鹂,否认与她存在劳动关系,拒绝工会调解,从仲裁走到一审、二审,近日法院终审判决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单位支付2.5万元未签订劳动合同赔偿金.  相似文献   

19.
案情回放 2010年7月,张女士应聘入职北京某企业管理培训有限责任公司.半年后,公司以张女士隐瞒了怀孕事实与其解聘.张女士不服,向海淀区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请.后公司不服仲裁结果,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北京某企业管理培训有限责任公司起诉称,张女士是隐瞒自己怀孕的事实应聘入职到公司工作的,在工作中表现散漫,经常迟到早退,有时甚至长时间旷工,虽经多次劝阻,仍不能纠正.  相似文献   

20.
正从2018年11月1日入职到2019年7月2日离职,某经贸公司一直未与刘健(化名)签订劳动合同,而且只承认与他存在两个月的劳动关系。无奈,刘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经贸公司支付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2019年5月1日至7月2日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及被拖欠的工资。经工会法律援助,刘健的维权请求获得支持,仲裁委裁决公司向其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及拖欠工资等共计3.2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