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基础内涵。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的构成主体,其有关“民政”领域内管理和服务的“公共性”如何,如何适应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建立公共管理型民政,本文试作初步探讨。一、民政的公共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枫云 《思想战线》2008,34(1):99-10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而作为我国政府行政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政府,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性环节是实现行政模式的转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政府一直沿用管理型的行政模式,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行政生态的变迁,传统的管理型行政模式显得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适应城市行政生态的变迁,我国城市政府必须实现从管理型行政模式向治理型行政模式的转型.这种转型需要从行政理念、行政目标、行政架构、行政行为方式、行政参与等多个角度着手.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实践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一种新型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它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重新定位了传统公共模式下政府与社会间的关系,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主张实行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广泛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倡导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多国有实践,但实践模式不一致,对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因此,构建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知识管理理论的角度阐述了知识管理型政府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知识管理型政府与以往政府相区别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知识管理型政府的功能及分类,以期为政府改革和新的政府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兴起与发展,标志着政府管理研究新范式的兴起,使许多东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的管理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共部门的管理理念、管理范畴、管理方式以及实践模式,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结果导向、顾客导向和绩效管理的理论主张,主张摒弃公共服务供给中传统的官僚制独占模式,将市场竞争机制和私人部门管理经验引入公共管理,打破政府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垄断;更多地注重管理结果,注重结果甚于过程和规则;强调效率,重视政府绩效的考核,并由…  相似文献   

6.
李平 《人民论坛》2014,(2):71-73
文章通过联系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现状,进而明确政府责任应定位在宣传理念、构建平台、规范机制和加强监督四个方面,重新定位政府,将政府由全面管理型向实施公共管理的有限政府进行转变,合理配置企业、第三部门和政府的养老服务资源,最终实现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联系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现状,进而明确政府责任应定位在宣传理念、构建平台、规范机制和加强监督四个方面,重新定位政府,将政府由全面管理型向实施公共管理的有限政府进行转变,合理配置企业、第三部门和政府的养老服务资源,最终实现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创新政府管理理念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政府管理的类型大体上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统治型或管制型政府,是一个按照科层管理的理论来建立的行政机构,政府与社会、企业、公众的关系是一种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第二种类型是管理型政府,主要特点就是把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的一些模式,引入到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之中,政府与社会、企业、公众的关系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第三种类型是服务型政府。所谓服务型政府,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社会和公众为主体,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特征、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目标的政府行政模式,这种类型的政府,是以全新的服务理念为支撑,以创新和改革行政模式为动力,不断地把政府建设成为高效廉价、民主法治、勤政廉洁的政府。这样的政府类型集中体现了以下新的管理理念:一是坚持“公众本位权力”的管理理念。服务型政府强调:公众是一个社会的主体,公众权是一切权力的基础,政府权力是公众权力的派生。在政府、社会、公众的关系上,不是政府拥有社会和公众,而是公众拥有政府和社会;政府的行政管理如同企业管理,二者可以运用同样的管理原理(管理者就是经理,被管理者就是顾客),在整个政府行政过程  相似文献   

9.
徐媛媛 《求索》2010,(3):54-56
公共管理模式是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社会运行方式。从范式的演进路径看,公共管理模式大体经历了前工业社会的统治型、工业社会的管理型和后工业社会的服务型等模式。从制度、权力走向的政治学层面剖析,公共管理模式嬗变是在价值选择流变中对官僚制这一制度根柢的修补和纠错,是公共权力返还于本源的过程。从制度和权力走向特征看,在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中,我国政府选择主动反应式的社会设计模式,将公众价值观纳入政府偏好,并以冲突解决为公共管理模式变革的导向,合乎社会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必定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挑战的伟大进程,作为最直接和主要的公共力量的政府必须发挥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管理型政府模式被证明难以很好地担当实现"中国梦"的重任,政府要保障和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实现自我转型,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了伦理价值重塑、治权共享、服务导向和实质公共性的服务型政府将在服务支撑、价值输出、社会协调和制度供给等方面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杨松 《北京观察》2007,(1):12-1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我认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公共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公共治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和重要内容.现代政府是实施公共治理的主体,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实现公共治理和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是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径。政府主导、以人为本、多元供给,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原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要加大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模式、不断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公共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与分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战略管理作为公共行政研究领域的新兴途径,理应超越效率与公共性的抽象对立,以创造公共价值为终极目标,效率仅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本文基于这一价值取向的选择,以及综合借鉴国外公共战略管理分析模式的合理因素,尝试构建我国公共战略管理的V-PS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论点摘编     
《公安研究》2012,(1):44+77+92-94
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范式与实践逻辑 陈潭、黄金在《学海》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基于公民本位、崇尚服务理念、追求公共利益的现代政府模式,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改革中的热门话语。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课题,在委托代理理论、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理论的基石上,为了更好地实现公正与平等、效率与竞争、廉洁与透明、民主与参与等公共价值,建设法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回应型政府和企业型政府成了必然的路径选择,这亦是实现善治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5.
浅析政府公信力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莲  梁艳菊  郭喜 《前沿》2007,(6):140-141
近年来公共危机时有发生,面对公共危机,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理念、行为和效率都会影响其公信力,因此,政府在危机治理中,需要在行政理念、公共政策运作机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政府法制建设与管理、政府组织与运作、国际沟通与协调机制等方面积极转变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新公共管理模式是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实践模式。服务行政的理念是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目标导向之一。新公共管理模式与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两种行政模式——统治行政模式、管理行政模式有着明显区别。传统行政模式与新公共管理模式之比较在传统等级社会(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发展起来的统治行政模式中,统治职能与管理职能处于一种混沌统一的状态,政府行政没有从国家统治职能中分离出来,行政模式是以统治作为基本目标导向的。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行政模式已经过时,一种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已经有效地取而代之。这种变化表现为从官僚的行政模式向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发展的典范转换,后者与私营部门的模式密切相关。管理上的改革不仅意味着向公共管理的转变,而且意味着市场与政府、政府与官僚制组织、政府与公民、官僚制组织与公民之间关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学术界对公共管理研究已取得的共识谈起 ,着重阐述了对公共管理以及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并初步探讨了公共管理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9.
借鉴“企业家政府” 反思“后官僚体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家政府”理论的确为批判并超越传统官僚体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视角和许多有益的见解 ,但其固执己见使效率主义遮蔽了公共行政的公共价值。在对后官僚体制探索的更大空间里 ,需要立足于政府本质的法律定位 ,以公共精神为指引 ,以公共利益为旨归 ,实现公共行政模式和结构与企业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20.
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概念、视角与模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公共管理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所组成的管理体系,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它包括以政府为本位的政府管理和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治理(包括政府治理)两个阶段的内容,以及大致由政府管理的集权化、政府管理的民主化、政府管理的社会化和社会治理的自主化、社会治理的多中心等五个不同的模式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