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徐贵权 《金陵法律评论》2002,42(3):20-24,38
由人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和价值取向的特点决定,人的价值取向具有建构功能,它既是人的自我建构又是人的社会建构,是人的自我建构与社会建构的统一。人的价值取向的合理化,不只是对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关怀。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我国刑罚适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诉讼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出现,结束了在此之前人类社会为解决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冲突付出巨大、高昂代价的局面。这是人类向文明社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人类社会走向民主、法治,寻求公平、正义的现代社会的必经之道。因此,诉讼活动对其自身价值的合理取向是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但是,很遗憾,对诉讼活动合理的价值取向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无论是社会学界还是法学界、司法界,都研究得不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人类社会活动的价值取向竞争日益增强,诉讼活动的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升洲 《法制与社会》2011,(26):169-170
一个检察官权衡各种价值,将案件上行至检察委员会而规避责任的行为取向并不意味着他无从宽宥。司法实践中的诸多案例表明,不完善的责任追击机制、议案机制或者社会政治因素都可能导致检察官作出这一选择。  相似文献   

4.
人有三大基本价值取向:幸福,正义和崇高(刘进田教授语)。本文认为,在这三大价值取向中"正义价值"与个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个性生活得以实现的基石。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张扬个性的社会,它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创造性与自我实现;个性来源于主体的自由选择,权利的先在性决定了个性生活的存在。但个性生活又有其自身的存在限度,它必须以正义价值为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是指在改革公共服务政府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和选择的动态价值目标,使服务型政府改革向既定的目标发展起导向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是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最现实的选择。本文从社会公正正义的内涵、社会公正正义与公共服务改革的关系及推进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措施等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生命权集中体现了人的价值与尊严,构成了宪法价值的基础和核心。生命权的宪法化体现了生命权是国家与社会的最高价值,在任何情况下国家不能把人的生命权作为实施统治的一种工具或手段,生命权的宪法确认则意味着国家或政府负有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命权的道德的、法律义务,使生命权成为社会共同体价值体系的基础。21世纪的社会发展对生命权的宪法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主动、积极地寻求扩大生命权价值的有效形式,强化生命权的宪法保障,为人权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知识、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公共性"视野中政府行为的市场化及其限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性”是政府得以产生、运行的内在依据和合法性来源。一个政府的“公共性”是通过其行为价值取向与行动能力来直接体现的。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成长过程中,政府行为的市场化取向在强化政府的利益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政府“公共性”的流失。因此,合理设计市场经济中政府所应充当的角色,对政府行为进行限度分析,是增强政府“公共性”的理性选择。限定政府的行动范围必须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和适度性、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决策的法制化等问题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8.
刑法价值观念的一次维新——对我国刑法发展的比较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价值观念是实践主体的一种心理追求和行为取向,它存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的理念之中,同时又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社会价值系统,支配着人们对犯罪本质、刑罚功能及抗制犯罪途径选择的认知,从而也为多元化社会犯罪控制体系的建立奠定...  相似文献   

9.
中美两国的法律文化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以及权力至上与法律至上等层面的取向上存在明 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深刻地反映在两国侦查制度在侦查组织制度、侦查行为、侦查程序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之中。比较研究表明, 美国为其侦查制度在法律文化中政府权力向个人权利的妥协的价值取向而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同时,我国在借鉴与吸收某些西方的 诉讼理念与制度的过程中,不应忽视中西方在法律文化上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西方行政伦理差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行政的服务理念已经在国内外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上成为共识。然而,在传统的行政伦理观念和社会体制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中,中国和西方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借鉴西方行政伦理合理之处对构建我国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政府以及相应的行政伦理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限政府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政府改革的目标取向。我国的《行政许可法》作为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程序法,其所内含的正当程序价值,在现时对我国有限政府的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然,其尚存在缺憾,需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法律行为在民法上存在三种不同价值取向,即自由价值的抽象表达、价值引导工具和规则范本,确定法律行为价值取向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其中作为价值引导工具来理解法律行为最具有可行性。法律行为的合法性原则仍应坚持,但应将“合法性”限定在基于行为性质判断的可为层面,合同效力则交由拘束力规则调整;基于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区分的相对性,将无权处分认定为事实行为并适用侵权规则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合同的成立和生效的区分是建立在突出意思表示重要性的前提上,没有实际操作意义,合同的形式拘束力应由民法基于信赖保护原则结合不同情境来分别取舍确定。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中国政府信任制度构建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政府管理活动中,存在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政府行为透明度不高、政府公共决策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异等政府信任缺失的情形,从而引起公众对政府信任度的下降.因此,应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行政服务承诺制度、行政失信惩戒及补救制度.以重塑政府信任.  相似文献   

14.
程序公正──未来国际私法价值的新取向屈广清公正是表征国际社会进步的一个普遍性范畴,而且法理学家通常认为,一旦解决了法律冲突这一特殊行为的性质问题,会使公正获得更高的价值。也正因为如此,社会才需要把程序公正纳人到解决冲突的制度设计中去。程序公正与冲突解...  相似文献   

15.
物权的自我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特定的财产供其消费和生产。对于人和物的关系,法律所要做的首先是肯定人对物的所有状态。它同时意味着,人有对物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妨害的权利。这就是物权制度最基本的制度内涵与价值取向。①从消极意义上谈物权的价值,也就是指物权人的自我救济问题。即当物被他人侵占、妨害或者有妨害之虞时,除了物正在被侵害之时物权人得以通过自助行为维护自身权利之外,对处于平和期的物的侵害,私力保护手段最重要的则是物权请求权制度。具体分析物权请求权发生的原因不外包括适法的原因和违法的原因。所谓适法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16.
孙放 《行政与法》2010,(3):36-40
面对我国政府投资的社会现实,透析复杂自适应性社会系统基础可以发现,政府投资在我国所扮演的角色已远远超出公共物品提供及国民经济发展"引动水"的角色。本文探讨了政府投资角色多元与社会多层次效用期待背景下的法律应然价值取向,提出了在公共利益价值取向指引下的可量化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是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的进一步分化,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照的研究。当前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有不同的类型:关注社会与关注个人的分离性研究类型;对立中寻求“统一”的研究类型;试图重建的研究类型。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前提性观念系统研究的缺乏,研究方法论的反思力度的不足,价值取向选择意识的缺乏,价值取向实现过程研究的缺乏。  相似文献   

18.
沪港台三地文学类畅销书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取向是指导人行动与判断的信念,它可以隐匿于个体或群体的社会行动,也可以呈现于社会公开的文本之中.价值取向主要包括对人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等四个层面.从沪港台三地文学畅销书所反映的价值取向可以看出,上海侧重于人与人的价值取向的传递,香港着重于人与社会的渲染,而台湾则相对诉求对人自身品质的张扬,三地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涉及甚少.这种价值取向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三地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体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服务型政府既是一种政府体制,也是政府文化的体现。新型政府伦理是新型政府模式的灵魂与生命力所在,也是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动力源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完成政府职能转型,必须立足于社会转型现实,切实解决公共服务型政府面临的问题,在构建新型公共服务伦理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价值取向,进而实现社会公共管理体制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法的价值及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法的存在具有什么样的价值,答案首先可以追考于"价值"之源,从中悟出"法的价值"不等同于"法的价值取向"的道理,以及社会法的价值是社会体制的运行效率的初步论断;其次,追考于社会法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体制的运行效率科学化的关系,从中得出结论: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法的阶段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法的目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