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首次用蜂胶作为佐剂,研制出鸡新城疫-减蛋综合征(ND-EDS)二联灭活苗。在开产前1个月左右,用该苗按0.5ml/只的剂量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蛋鸡,接种后20d测ND抗体(HI法)效价为6.25~7.0(log2,下同),EDS-76抗体(HI法)效价为6.5~8.0。用ND-EDS油乳剂灭活二联苗做对照,进行免疫持续期平行测定对比试验,免疫后180d,蜂胶苗免疫组鸡的ND抗体滴度为8.5~8.7,EDS-76抗体滴度为8.3~8.5,与油苗免疫对照组鸡的ND抗体(8.6)和EDS-76抗体(8.1)效价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P>0.05)。用禽胚做中和试验揭示,该苗免疫半年后,其保护率仍可达90%以上。田间试验表明该苗安全性理想;免疫4.5月ND抗体效价达9.0,EDS-76抗体效价为8.0  相似文献   

2.
将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AVAV)J-1株经一系列培养和蚀斑克隆,筛选出一株蚀斑大小为2.7~3.1mm的克隆株(JN-1株)。该株分别以10 ̄(5·725)TCID_(50)足掌皮下注射和10 ̄(4·725)~10 ̄(6·725)TCID_(50)肌肉注射1日龄肉鸡,以5×10 ̄(6·725)TCID_(50)肌肉注射肉用种鸡,均不产生任何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在敏感雏鸡体内传代5次和鸡胚细胞内传代10次,无毒力返强现象。雏鸡的最低免疫剂量为10 ̄(3·725)TCID_(50),抗体持续时间达9个月以上。用JN-1株免疫1日龄肉用雏鸡后7、14、21和28天分别用强毒于足掌皮下攻击,临床保护率分别为2/10、9/10、10/10、10/10,病理保护率分别0/10、7/10、9/10、10/10。抗体应答反应和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证明,JN-1株的免疫作用是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体外中和病毒试验显示,JN-1株抗血清能中和J-1、S_(1133)、FDO和H_(9307)株。在5个有疫情的肉用种鸡场共免疫28000余只仔鸡和种鸡,免疫后再无AVA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兔抗鸡IgG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抗体的间接ELISA法,其抗原包被浓度为4mg/L,待检血清与酶结合物的最佳稀释度各为180,酶结合物、抗原抗体的作用时间分别为60min,30min,封闭液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为1%和60min,OD值大于0.287的判为阳性。用此法检测经IBV灭活苗免疫鸡所产蛋孵出的雏鸡的母源抗体,OD值的P/N值为6.0,15d后降至2.0以下。检测11日龄经IBVH120弱毒苗免疫雏鸡的抗体,其P/N值于免疫后第18d达峰值(3.7)。调查的54群发病鸡,其抗体阳性率为100%,P/N值为4.0~7.5  相似文献   

4.
用三批减蛋综合征(EDS)蜂胶佐剂灭活苗(940912、941024、941121)分别免疫成年产蛋母鸡,定期采血,连续检测HI抗体动态变化,这三批苗6个月的平均HI抗体滴度分别为7.7、8和7.7(Log_2);用鸭胚做EDSV血清中和试验,其保护率均为100%(5/5,5/5,5/5);用EDS206油苗和EDS白油苗同时分别免疫蛋鸡,做平行对比HI抗体检测,其6个月的平均HI抗体效价分别为7.7和7(Log_2)。说明EDS蜂胶苗的免疫期不短于EDS油苗的。  相似文献   

5.
用分离自甘肃兰州和天水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L_2株和Ts株,以对倍的蜂胶水乳剂为佐剂,制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蜂胶灭活疫苗。用该苗0.5ml接种5日龄或7日龄雏鸡,免疫后21天AGP抗体阳性率可达50%~60%,免疫后28天,AGP抗体阳性率可达100%。用该苗1ml免疫产蛋鸡,免疫后21天AGP卵黄抗体效价可达1:64以上。  相似文献   

6.
对20日龄仔猪用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同时分别颈部皮下注射亚硒酸钠(Na_2SeO_3)3mg或6mg,并设免疫不注射Na_2SeO_3的对照组。分别在试验前和25,32,39,46和53日龄采血,检测全血Se、血液学指标、淋巴细胞转化率、α-醋酸萘酯酶(ANAE)活性、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猪瘟抗体水平。结果表明,注射Na_2SeO_3可有效的提高仔猪哺乳期内的血Se水平,且补Se量越大,血Se水平越高;Se对仔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压积没有影响;Se对ANAE ̄+细胞含量影响不大;补Se虽然没有改变20日龄前后血清IgG水平下降的趋势,但试验Ig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补Se可显著提高猪瘟抗体水平,因此进行猪瘟疫苗免疫的同时补Se,可有效提高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7.
应用鸡新城反(ND)、减蛋综合征(EDS-76)、大肠杆菌病三联油佐剂灭活苗进行田间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该三联苗免疫鸡不仅抗体水平高,而且免疫持续时间长,具有与单苗同样的免疫效果。被检血清中ND抗体HI平均效价比卵黄高1~2个滴度;血清与卵黄中EDS-76抗体HI平均效价基本相同(P>0,05),可用卵黄代替血清作为血清学检验材料。卵黄中未检出大肠杆菌凝集抗体。  相似文献   

8.
试制的鸡减蛋综合征(EDS)蜂胶佐剂灭活苗中蜂胶含量为6mg/ml。用此苗按0.5ml剂量给开产或临开产母鸡接种后15天,测免疫抗体滴度达2 ̄(-8)~2 ̄(-10),60天测免疫抗体滴度达2 ̄(-9)~2 ̄(-11)。实验室试验结果和田间试验结果初步表明EDS蜂胶苗的近期免疫效果优于EDS白油苗。  相似文献   

9.
3日龄肉用AA雏鸡人工感染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强毒(vAMV)后,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AMB)的发病率达86.7%,病死率为70.0%,与健康雏鸡相比,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及性腺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活性于9日龄时明显升高(P<0.01),于16日龄后则显著降低(P<0.05,P<0.01)而铜超氧化物歧化酶(Cu-SOD)和锌超氧化物歧化酶(Zn-SOD)的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vAMV感染雏鸡注射香菇多糖,AMB发病率为67.5%,病死率为55.0%。同对照组相比,感染后注射香菇多糖组的T-SOD、Mn-SOD及Cu-SOD的活性初期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中、后期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应用木瓜蛋白酶消化法,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人工感染鸡的淋巴细胞瘤表面提取马立克氏病相关肿瘤表面抗原(MATSA)。所获得的抗原与从肿瘤细胞表面洗脱的抗MATSA抗体在ELISA中呈阳性反应。将这种抗原与白油佐剂乳化,给20日龄鸡肌注免疫3次。应用间接ELISA对被免疫鸡的MATSA抗体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免疫前正常鸡的血清中无MATSA抗体存在,而用这种抗原免疫后10天即可形成抗体应答,ELISA的OD值(X)为0.23,至第3次免疫后10天,OD值(X)为0.44。这表明从鸡MD肿瘤细胞提取的MATSA,再好鸡免疫接种后可出现明显的抗体应答。木研究结果为MD肿瘤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MD_(11)/75c,SB_1,HVT_(FC126)三个马立克氏病毒株分别免疫Bal/c小鼠,获得10株分泌抗马立克氏病毒(MD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FM_3、FM_(17)、FM_(24)、FM_(28)、FM_(42)、FM_(45)、FM_(62)、FM_(53)、FM_(54)、FM_(159).这些单克隆抗体都具有免疫萤光反应特性,其腹水抗体的FA效价为10 ̄3~10 ̄5,其中FM_3、FM_(42)、FM_(53)、FM_(159)等单抗具有ELISA特性,腹水抗体效价为10 ̄3~10 ̄5。FM_(150)识别血清I型MDV;FM_3、FM_17识别血清I型MDV;FM_(53)、FM_(57)识别血清Ⅲ型MDV;FM_(45)识别血清I和Ⅱ型MDV;FM_(24)识别血清Ⅱ型和Ⅲ型MDV;FM_(42)能识别三个血清型MDV。这些单克隆抗体可用于MD早期诊断,和疫苗质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西咪替丁和左旋咪唑对鸡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对28 日龄鸡每天分别按2 .5 、10 .0 、100 .0 和400 .0 m g/kg 体重西咪替丁或2 .5 、10 .0 m g/kg 体重左旋咪唑饮水给药,连用3 d 后再分别肌肉注射绵羊红细胞(SRBC) 和牛血清白蛋白(BSA) 或布鲁氏菌(BA) 抗原。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CD+4 /CD+8 淋巴细胞比值;测定血清SRBC、BSA、BA 抗体效价和血清补体总活性。结果表明,西咪替丁能明显增强鸡外周血T 淋巴细胞功能,但对B 淋巴细胞无明显影响;明显升高血清SRBC、BSA、BA 抗体效价;10 .0 ~400 .0 m g/kg 体重西咪替丁能明显升高CD+4 /CD+8 淋巴细胞比值和血清总补体活性。西咪替丁与左旋咪唑相比具有非常类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94~1995和1997年应用日本血吸虫3类候选疫苗分别免疫绵羊,各组的减虫率、粪便虫卵减少率和组织(肝、大肠、小肠)的虫卵减少率分别是:虫体副肌球蛋白(n-paramyosin)组17.4%~55.3%,14.6%~68.1%和48.9%~76.7%;重组副肌球蛋白(r-paramyosin)组41.4%~44.2%,15.9%~25.1%和41.1%~48.0%;Sj26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组53.4%~62.1%,11.0%~38.6%和14.0%~65.0%;rSj28GST组61.4%~68.5%,22.9%~60.0%和39.0%~76.0%;重组日本血吸虫23ku大亲水区表膜蛋白(rSj23)组51.2%~66.1%,21.9%~58.4%和54.3%~76.7%。以ELISA检测免疫后的绵羊血清,3类抗原均诱发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表明以上疫苗具有诱发绵羊产生保护性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规模化肉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流行状况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河南和河北省的6个规模化肉牛场随机采肉牛血清89份,直肠粪拭子165份,分别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和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的抗体和抗原。诊断结果:BVDMD中和抗体阳性率为46.2%~65.0%;BVDMD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为5.1%~77.2%。从而证实我国中原地区肉牛群中存在有BVDMD。  相似文献   

15.
将感染旋毛虫肌幼虫的大鼠剖杀,收集3日龄成虫及40日龄以上肌幼虫。将洗净的肌幼虫和成虫于含有0.25%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CTAB)及2%脱氧胆酸钠的PBS中培养2.5小时,离心取上清,经透析、浓缩即为表面抗原。将肌幼虫及成虫表面抗原按不同剂量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后免疫小白鼠,每次腹腔注射0.2m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1周。攻击感染后剖检结果表明,肌幼虫及成虫表面抗原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免疫鼠体内成虫及肌幼虫数均显著少于对照鼠。  相似文献   

16.
从国外引进的犬瘟热病毒(CDV)、犬细小病毒(CPV)、犬腺病毒-2型(CAV2)和犬副流感病毒(CPIV)四联弱毒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增殖性良好的CPV-XN1,CAV2-XN3和CPIV-XN4株。另外还通过离体异种细胞交叉传代,获得的CDV-XN112弱毒株;从狂犬病毒(RV-ERA)株疫苗样品中筛选出ERA836株。经试验证明这5株病毒在5代以内可作为制苗用种毒。采用静置和旋转培养法高滴度扩增这5株弱毒,必要时还采用低温培养和物理浓缩法进一步提高病毒滴度。5株弱毒细胞培养物与保护剂按适当比例混匀,制成犬五联弱毒疫苗,给8周龄以上的血清抗体阴性犬每只注射2ml,在15d内产生针对犬六大疫病的坚强免疫力,免疫期不低于9个月;—20℃保存期不低于24个月,2~8℃保存不低于9个月,室温(18~22℃)保存不低于60d,各种弱毒的滴度无明显降低,保护率达100%。给5000多只幼犬分别于2月和3月龄时各注射1个剂量(2ml)五联苗,9个月内进行追踪观测未发现不良反应。500余只免疫犬的血清学监测证明本联苗免疫力确实。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热应激处理下分别用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和N79弱毒苗免疫伊莎蛋用雏鸡,各试验组抗体效价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高温处理24h的雏鸡,无论用油乳剂灭活苗还是用N79弱毒苗免疫,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高温处理48h的油乳剂灭活苗免疫组鸡,在免疫初期(免疫后8d)抗体效价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均下降(P<0.05),以后逐渐上升,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而N79弱毒苗免疫鸡在整个试验期抗体效价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笔者采用常规细胞培养法测定经LaSota株滴鼻免疫10日龄内雏鸡的各器官含毒量,证明含毒量与各日龄雏鸡HI抗体滴度有关,同时观察不同日龄雏鸡免疫后HI抗体滴度变化,为雏鸡早期免疫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雏鸡:刚出壳的红布萝雏鸡200只,由广西农学院牧试站供给。雏鸡来源于同群母鸡,并抽样测定其母代的HI滴度。2.LaSota株:由中国兽药监察所引进,广西农学院兽医微生物教研室传代,用于雏鸡的免疫和HI试验。3.鸡胚:选用广西农学院牧试站的来航鸡蛋,孵化9日供细胞培养用。4.鸡红细胞:用2只以上成年公鸡无菌采血加入含有枸橼酸钠试管中,混合均匀后用生理盐水洗3次,使用时配成1%红细胞悬液。  相似文献   

19.
用淫羊藿蜂胶佐剂0.2mL和0.4mL分别对3日龄雏鸡皮下注射,并于24日龄时以相同剂量重复注射1次,以注射后不同时间检测鸡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28日龄小白鼠隔日皮下注射淫羊藿蜂胶佐剂0.2mL,并以环磷酰胺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淫羊藿蜂胶佐剂能显著提高雏鸡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其中0.4mL剂量组明显优于0.2mL剂量组;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效应能明显增强,并能拮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Miler株(M5C)克隆建立的一株重组杆状病毒(R2-2)表达的重组TGEV钉状糖蛋白(S),建立了一种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检测猪群抗TGEV抗体。试验表明,用重组病毒R2-2接种sf9细胞(spodopterafrugiperda)所表达的重组蛋白量在接种后第72h达到最高值;该重组蛋白能与抗TGEVS蛋白A位点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用阻断ELISA检测68份来自无TGEV感染或TGEV(Purduel5)免疫的仔猪或母猪血清,结果与TGEV蚀斑减数试验完全相符,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100%。同时检测来自TGEV试验免疫猪、美国部分地区猪群、我国进口猪以及我国国内猪群血清627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2.61%、61.62%、58.33%和29.10%;用中和试验(微量中和试验或病毒蚀斑减数试验)检测的TGE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87%、59.60%、56.11%和30.60%,两种方法对抗TGEV抗体的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