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诚 《求索》2014,(8):23-27
公共服务是民生之源。基本公共服务的体制障碍是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瓶颈。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既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要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构建"协同参与型"的新格局;要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供给,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监督评价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有效供给——基于福建省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民,是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本文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战略问题。文章先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统筹考虑的基本内涵、要素和评价标准,并以福建省为例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实践上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而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的创新战略。笔者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在利用财政手段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30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公共服务发展的成就,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体制、机制障碍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政府公共服务职责体系,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绩效;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德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中,德国属于温和型国家,其地方改革的原则策略选择与中国的渐进改革模式具有某些相似特征,即以法治为核心、以政府能力提升为目标、多价值平衡及公民间接参与为主直接参与为辅。在改革内容上,表现为公共服务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体制改革包括机构精简(含组织流程再造)和地方政府区划改革,机制创新包括公共服务提供系统的重新设计和公共物品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体制改革的直接价值取向是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绩效和强化公共部门的服务能力;而机制创新的直接价值取向则是创设一种新的治理文化,最大限度地动员市场和第三部门参与地方性公共服务的生产,让地方政府"瘦身",实现公共服务生产与供给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跨界合作:碎片化服务的整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社会日益动态化、多元化和异质化的公共需求迫切要求政府部门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以提高服务品质和回应性。公共服务的跨界合作通过部门间协同构建多样化服务供给框架,将碎片化的服务整合到连续统一体之中;通过权力共享构建竞争性公共服务供给网络,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动态的公共服务传输机制寻求和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成功案例佐证了这种以完备的框架结构、共享的组织关系和弹性的传输机制为核心的公共服务跨界合作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备选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就要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绩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通过建立多元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以规范化的制度要求约束公共服务供给行为,从而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绩效。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乡镇公益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供给主导型"决策机制导致公共服务供需不匹配、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县乡财权事权不对称等方面。深化湖北乡镇公益事业单位改革,应构建供需"双向"互动的决策机制;上下联动,明确事权;整合资源,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8.
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切实提高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从十一五时期改革的现实情况看,现阶段公共产品的短缺,是在政府收入快速增长的条件下出现的。问题在于,政府所掌控的公共资源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并未被有效整合起来集中用于公共产品领域。为此,新时期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确立公共部门整体优化的思路,统筹行政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内的公共资源,实行联动改革,整体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使改革能够切实增加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
何升萍  刘解龙 《求索》2007,(9):86-87
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可定义为:以国有资产为主体,以公共供给为特征,为了社会公益的目的提供服务与产品的非营利性机构。设立“独立化、专业化和责任化”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建立现代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独立第三方资产运行监管链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志刚  于艳敏 《前沿》2004,(2):79-82
政事分开缘起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它有益于凸显公共事业组织的服务职能。然而 ,我国的政事分开并非易事 ,面临着政府职能转换、实行公共服务社会化、扩大公共服务的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应当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入手 ,规范政府的行为 ,重塑事业单位的形象 ,借鉴外国的经验 ,创建崭新的服务文明。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海淀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公共服务委员会.对事业单位管办分离.现在.这一机构主要管理区属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单位。在中央和北京市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今天.他们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贯彻有关精神,探索适合海淀实际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张子贤  孙伯驰 《求索》2022,(1):152-164
努力缩小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投入,更需要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基于2006—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DEA方法测度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并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考察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后发现: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提升显著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一作用会因地区差异而表现出不同效果,不仅在东中西部存在差异,还呈现明显的南北差距特征。梳理背后的影响机制,发现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提升可以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发展职业培训和提高防灾治理能力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应注重公共服务供给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提质增效,精准强化公共服务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湖北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依然很大。针对湖北城乡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基本思路与重点在于:完善有利于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公共财政制度框架;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加大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是提高公共服务共享水平和共建能力的关键路径,可以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侧转型创新和再造。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以参与主体协同合作、纵横互通价值网络管理、生产生活公共服务需求为主要对象,通过网络治理模式提供快速敏捷、精准高效、高质量适配性的公共服务,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责任分散化、组织边界柔性化和需求响应弹性化、合作关系伙伴化和资源优势互补化等特征。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直接目标是公共服务的精准适配性供给,终极目标是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根本目标是公共服务整体价值创造;伴随网络化发展进程,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呈现出目标的阶段性特征。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责任管理实质上是所有权的管理,涉及联动联治责任、分层分类精细化管理、网络平台综合服务以及公信力维护。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机制由形成和维护机制、互动和整合机制以及共享和共担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15.
农村财税体制与公共服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两次财政体制改革都不利于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财税体制改革也对乡镇政权性质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财富分配中的结构性失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公共品供给领域的误区等体制性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村主要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必须从调整乡村治理结构、提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作用与功能以及提高农民主体地位与参与程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起步于改革开放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提高居民公共服务供给参与度;另一方面,政府应明确社区管委会的行政职能,激发社区公共服务活力,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力争补齐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短板。  相似文献   

17.
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诉求下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麒麟 《岭南学刊》2009,(1):100-104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所在。但是由于目前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公共财政体制领域的改革成效不大,致使整个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高。因此,必须摆脱现有的认识误区,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从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合理划分事权和财权、完善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和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继续改革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8.
政社合作与公共服务体制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社关系的变迁是公共服务体制转型的逻辑起点。集体行动的困境、供给模式的效能和服务体制的张力,是公共服务体制转型的压力基点。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政社合作,倡导建立民主财政机制,逐步达成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及积极培育社会组织,摆脱市场化与社会化的两难困境,则是公共服务体制转型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关键。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紧迫性与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总的来看,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仍比较薄弱,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实现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不是为了盈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计划经济年代延续至今 ,在政府公共性不断扩张的过程中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 ,主要承担着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功能。政府不仅制定政策 ,而且通过事业单位亲自提供服务 ,几乎成为提供公共物品的唯一组织 ,政府包揽使得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缺乏竞争 ,没有效率。随着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 ,以事业单位为重点 ,政府组织机构和人员日益扩张 ,财政负担日益沉重。近几年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均以 7%的速度增长 ,到 2 0 0 0年底 ,在全国 340 0多万财政供养人员中 ,事业单位人员占了 70 % ,是行政机关的 2 .5倍。中国目前共有事业单位和机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