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维护社会稳定,防止社会动乱,是中国压倒一切的现实需要。导致社会动乱的原因是复杂多元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方法因而也是多方面的。但治本在于治心,社会心理的调适对于消除社会动乱的隐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景泰 《传承》2008,(13):28-29
如果从清朝末年的晚清新政算起,中国社会领域的现代化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经历了社会现代化起步、局部社会现代化和全面社会现代化三个阶段,其间也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社会动乱的摧残。贫弱的中国,本身现代化起步就比先行国家晚了150年,探索又花去数十年的时间,直到20世纪末才走上社会现代化的理性轨道。回眸历史,近代中国曾4度错失现代化良机,不能不使我们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学说是从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开始启动的。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动力观”、“创新动力观”的依次出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经历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运动周期。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又出现了新的形态,这就是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和谐动力观”。随着这个新形态的出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学说正在实现新的理论跨越。  相似文献   

4.
正1晋江王留从效,反复掂量之后,投入割据福建的王审知所部。在五代王审知身后的福建动乱中,名义上隶属南唐,实为自治,采取息兵安民保土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和海运,使兴化、泉、漳三地在五代全国性的战乱中独得繁荣和发展,又能顺应全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拥护后周和北宋中央政权。从朱温灭唐(907)到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由统一走向分裂,又由分裂走向统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整合与社会发展邹和平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在经历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实现了深刻的内在变迁过程后,又面临着一场更加深刻的变革,这就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为宏观目标,以小康建设为具体近期目标的实践进程。如果说这两次变革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发展进程并没有象原来设想的那样顺利,前进的征途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甚至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多次发生严重的政治动乱和危机。政治动乱事件不仅给社会主义社会造成了直接的人员和财富损失,而且干扰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损害了社会主义本身价值及其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与形象。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应回避、掩饰这一  相似文献   

7.
在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社会问题以它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和扩张速度,形成一阵阵浪潮,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青年就业,青年教育,青年婚姻,青年学潮,青少年犯罪,直至八九年春夏之交北京的那场政治动乱,无不引起政府与社会的严重关注.  相似文献   

8.
翻开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两千多年来,一个又一个王朝诞生,经数百年或数十年后又在战火中倾覆。社会由盛至衰,由治到乱。每次这种“周期性的振荡”,都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无数财富在战火中毁灭,无数人民在兵燹中死亡(两千年来,人口死亡过半的动乱竟达十次之多)。随后,新王朝又在白骨蔽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并逐渐发展为“人给家足”,“仓廪充实”的“盛世”。盛世过后,统治阶级的腐败,又将下一次动乱的导火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国家吞并社会,到国家培育、发展社会的过程,这标志着国家与社会相对平衡的互动关系的建立,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现代化本身的发展要求构筑国家——社会——市场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技术治理: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底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革,内含两个最关键的"中国奇迹":经济腾飞和社会政治稳定。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刑警组织第八十六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所指出的:"让民众享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生存生活环境,是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全面构建中国社会稳定预警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融合,开辟了应用复杂科学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新局面。本文作者即从自然界的燃烧现象与社会的无序、动乱状况类比入手,介绍了社会燃烧理论和社会稳定预警系统的原理、机制,并详细论述了中国建立社会稳定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如果民主建设违背了自己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反会落入经济停滞、社会动乱的"低质民主陷阱"。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但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更要注意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无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内部要求,还是发达国家的外部"示范",民主的呼声都会日趋强烈。这本无可非议。但如果民主建设违背了自己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就可能落入经济停滞、社会动乱的"低质民主陷阱"。发展中国家不但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更要注意避免"低质民主陷阱"。西方的民主道路经历了漫长过程,其社会建设大体先于民主进程,其民主进程又继续推进社会建设。西方第一波民主化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化,资产阶级是第一个有能力和君主贵族分享权力的社会群体。第  相似文献   

13.
张洋 《楚天主人》2012,(9):37-37
如果民主建设违背了自己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反会落入经济停滞、社会动乱的"低质民主陷阱"。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但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更要注意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无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内部要求,还是发达国家的外部"示范",民主的呼声都会日趋强烈。这本无可非议。但如果民主建设违背了自己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就可能落入经济停滞、社会动乱的"低质民主陷阱"。发展中国家不但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更要注意避免"低质民主陷阱"。西方的民主道路经历了漫长过程,其社会建设大体先于民主进程,其民主进程又继续推进社会建设。西方第一波民主化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化,资产阶级是第一个有能力和君主贵族分享权力的社会群体。第  相似文献   

14.
王天玺 《创造》2014,(12):42-45
正社会是否文明进步,要看它是否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此,中国实施了"人才强国战略"。第四节全面发展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要看它是否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一定会努力保障自己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会努力改善社会大众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而且更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经历一个长远的进步过程。处在社会主义初级  相似文献   

15.
正确地认定一个国家社会的特点和性质,是抉择这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基本依据。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至今似乎得到了公认,然而,这个结论实属来之不易,它经历了一个长期探讨和争论的过程。19世纪中期,由于1848年欧洲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张艳涛 《桂海论丛》2013,(1):107-110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大多都源于结构性问题。结构性视角可以成为分析和破解中国社会问题的一个有益视角。社会结构性问题的破解.社会结构性矛盾的解决,要求创新社会管理思路。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深刻变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经历了结构性变迁之后的必然抉择。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路径是有序推进社会结构性改革,培育公民社会和社会组织,注重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最终建构出以公正为基础的三维制衡的现代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7.
光复初期(1945—1949年)的台湾社会与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复初期(1945-1949年),台湾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动荡以及和中国大陆的迅速的整合。在这样的社会人文环境中,台湾的文学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特殊的阶段。本文探讨、论述了当时台湾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作家们面对新的环境的所想所思以及他们各自的主张,当时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学作品等等,并对这一时期台湾文学的发展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下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全能社会到公民社会萌生、发展、壮大这样一个深刻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历史上缺乏公民社会传统的中国社会而言,具有划时代意义。公民社会的出现,意味着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变化,执政难度加大。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如何稳固党的执政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思考和审慎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社会服务的创新。其中,引进和借鉴国外现代志愿服务,转变和丰富“学雷锋、做好事”形式,逐渐建立当代中国的志愿事业,就是重要的创新形式。从广州、天津、深圳等地区率先发展的志愿服务,至今走过了20多年历程,经历了“探索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国具有东方社会文化影响,又具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基础,建设富有特色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需要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们赖以为生的老龄特征逐渐强化的社会具有一些什么特点呢?我尝试着回答如下:第一个特点是快速老龄化过程中可能"断裂"的特点。我们知道,从成年型社会到老龄型社会,西方经历了几百年,美国经历了200多年,而中国只用了几十年。中国人口转型的这种宏大叙事,书写的是压缩式、超越式发展的历史,可能不到20年。2016年,我们60岁以上人口超过16.7%,65岁以上人口超过10.8%,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这样庞大的老龄人口影响下,又发生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