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拨开法律解释学的迷雾——对法律解释质疑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成文法具有开放性,时滞性,以及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嗣滑。解决这一缺陷的方式就是运用法律解释.这也正是法律解释学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但就在这门学科与实践的结合逐渐呈密集翌之际.不少学者也对该门学科提出了种种的质疑.如反对解释问题、“辈分”问题、元规则问题、客观性问题等。文章对这几种典型的质疑给予了回应.以此希望能拨开法律解释学的迷雾、能对法律解释学更好地被认识与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2.
辛一科 《前沿》2014,(15):102-103
宪法解释的困境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制宪“真意”与宪法适用的两难选择;二是宪法安定性与宪法解释合目的性的截然分立。造成以上困境的根源在于将传统认识论哲学错误地运用于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宪法解释学之中,在本体论层面提出兼具科学性与推测性的预先性假设,从而为宪法解释设定错误的研究方法与任务。  相似文献   

3.
诗性解释不仅是海德格尔解释学的精义所在,也是他的本体论解释的实践成果,并由此开辟了哲学和美学阐说方式的新的体例。一般解释学始终贯彻着诗性精神,这种诗性精神在狄尔泰那里是"萌芽",在伽达默尔那里是"变体"。"诗性相对主义"通过"变体"溶解在解释学的历史性和相对性范畴中,导致了"诗性真理"与"方法论"的双重窘境。出路也许是:"真理"与"方法"的相对区分和双重建树。  相似文献   

4.
范志同 《理论月刊》2002,(10):12-13
借助于西方解释学的眼光,本文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解释对象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观念。理解和解释马克思主义并对它的意义进行传递以使之世代流传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一般的任务,而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的反思则是它的核心论题。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大陆法系抑或英美法系背景下,合同解释都是合同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合同法研究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横向角度而言,合同解释兼具事实与法律双重属性,交织着实体法与证据法问题;从纵向发展观察,合同解释理论学说及司法实务的观点呈现主观性与客观性相互演进规律,合同解释对象的范围从合同文本逐渐向外部证据扩展,合同解释规则有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传统大陆民法解释学对于我国合同解释理论有重要影响。就目前掌握的资料而言,我国合同解释的研究存在偏颇的现象。对合同解释基本属性和发展规律进行宏观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合同解释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中的文本解释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雄 《前沿》2011,(13):87-91
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已经显露了学术流派的端倪,其中,以韩大元教授为代表的文本解释学派是其重要代表,文本解释学派主张以文本作为宪法学研究的中心,围绕文本形成宪法解释学,该学派认为对文本的否定和怀疑不是宪法学人的主要任务。文本解释学派与其他学派对于文本和规范之具体理解和解释存在分歧,在学理上厘清文本、规范与价值的关系是文本解释学派要面对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7.
视域融合     
金城布衣 《人大研究》2006,(5):F0002-F0002
在经由迦达默尔所实现的解释学的“本体论的转折”之前,旧解释学已经认识到,理解者和文本之间的历史时间间距使理解者自身的主观成见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对文本的理解之中。但旧解释学把这种情况看作是必须在理解和解释过程中加以消除的因素,克服历史距离、消除误解和偏见被看成是解释学的任务和目的。于是,施莱尔马赫把解释学定义为避免误解的艺术然而,  相似文献   

8.
监狱法律关系是监狱关系的核心概念,其内涵的不同会造成监狱法律关系所涉主体、客体和内容的不同.进而影响监狱各方的关系性存在。监狱工作实践中.存在多元秩序规范,即国家法规范和非国家法规范共存.在法律多元已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肯定,多元视角取向对监狱法律关系发展研究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从法律多元视角透视监狱法律关系,拓宽了监狱法律关系研究视野;以法律多元视角为主线贯穿于监狱法律关系研究.倡导法律多元的差异共生,为基于法律多元视角情境下的监狱法律关系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和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9.
刑法解释属于法律解释学的范畴,但有着不同于其他部门法律解释的特征。罪刑法定作为刑法的帝王原则,是刑法解释必须坚守的原则,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使得罪刑法定得以实现,刑法解释主要是对刑法分则也就是犯罪构成的解释,犯罪构成是刑法解释的基础。构成要件是由构成要件要素所构成的,对犯罪构成的解释事实上就是解释不同的构成要件要素,而不同分类的构成要件要素有着不同的解释方法。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构成要件是一种类型而非概念,因此对于构成要件的解释是一种归类思维,是解释者目光往返于案件事实与构成要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与“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与“道”张胜冰接受美学作为西方20世纪中期以来出现的颇有影响的文学批评思潮,是紧随着解释学而发生的,它与解释学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可以这样说,解释学发展到后来,也就逐渐演变为接受美学。解释学到了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那里,解释作为一种再创造的元素...  相似文献   

11.
传统法律解释学的方向是努力寻找法律解释的元规则。由于法律解释元规则的缺位,法律解释因此陷入了困境。由于法律解释的任务不是追求元规则、确立普遍性的基准,而是提供框架与复数选择,维护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因此,传统法律解释不是陷入了困境,而是误入了歧途。  相似文献   

12.
胡建国 《理论月刊》2007,(9):99-102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似乎接受了WTO法中存在狭义解释原则这一观点。但这一解释原则无论是在一般国际法中还是在WTO实践中都未获得支持。本质上,狭义解释主张反映了对贸易自由化或国内管理自主权的不同价值偏好,目的在于在狭义解释原则的掩饰下将先验的价值偏好融合进解释过程。就现有WTO协议而言,价值上的不同偏好已经很好地反映在WTO法律制度的设计之中,不需要事后通过解释方法上的宽严差别予以重新调整。狭义解释原则与结果意义上的狭义解释评判存在着本质区别,抛弃狭义解释原则并不意味着否定从狭义解释/广义解释角度评判有关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13.
康德是现代解释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在现代解释学发展中承担着“历史性的导论”的功能。康德哲学自身中包含丰富的解释学内涵,但学术界对此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从《判断力批判》的反思判断力概念人手,廓清这个概念与现代解释学的历史关联,将能阐发其具有的解释学的意义空间。反思判断力可看作伽达默尔的解释概念的前导概念,而目的论判断可直接视为康德的解释学。反思判断力的思想仍将继续启发和推动当前解释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西方的法律理论中,对法治的政治学解释或伦理学解释,对法治的法律学解释和对法治的社会学解释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方法治概念的含义、法治理论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文章认为,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理论出发点来理解和解释法治的。正是在法治的政治学和法律学解释的不同中,才产生了对“法制”与“法治”之争,“依法制国”与“依法治国”之争。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对法治的社会学解释的意义,即法治的产生要依赖于一个具有自主性的法学家阶层和社会结构中的多元集团。正是这种社会结构中的多元集团,使我们认识到法律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15.
体系解释是刑法解释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我国刑法条文对聚众淫乱罪的表述比较简单,导致其在具体适用过程中还有一些尚待明确的问题。体系解释下聚众淫乱罪之客观行为应当兼具侵害法益的"涉他性"和"情节严重"两个要素。这一解释结论既是基于刑法体系协调性的考虑,也是刑法处罚合理性的实质要求。通过体系解释,有助于消除该罪在司法适用过程中的疑问,准确界定聚众淫乱罪的客观行为,从而合理确定聚众淫乱罪的处罚范围。  相似文献   

16.
国内很多学者的在对媒介融合进行基于实务和产业的研究时,对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媒介融合的多元解释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些解释虽然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其表层化、业务化和现象化的特征明显,新闻传播学科的范式偏向明显,而忽略了其经济层面的产业融合和市场融合的本质。这种偏向的研究是对既有的新闻传播研究范式和西方新闻传播学术研究范式的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不利于对于传媒市场现象的经济本质解读,也说明了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诗经》阐释中存在着两大难题 :同时期史料缺乏 ,这是《诗》学的先天缺憾 ;文本叙事的简略和非直接性产生合法解读多元的现象 ,这是因《诗》的文学性质发生的困难。史证缺乏使得对本事本义的判定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凭据而众说纷纭 ,传统的诗史相证方法在释《诗》时往往遇到尴尬。在《诗经》的文学解读方面 ,对叙事方式 (赋比兴 )和章句训诂的阐释中 ,存在着两方相互牵引循环推导的现象 ,而本质上常由“意断”决定训诂 ,难以客观。《诗》学史上坚持一元解读和宽容多元解读分别体现着经学和文学的解释立场和传统解释学与现代解释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狭义的法律解释宜限制为司法解释 ,广义的法律解释包括文义解释及论理解释 ;法律解释学在我国已确立其相对独立的哲学地位。我国法官的释法权虽然未被立法明确 ,但其作为连接法律规范与社会生活的桥梁 ,客观存在 ,应予明确  相似文献   

19.
在经由迦达默尔所实现的解释学的“本体论的转折”之前,旧解释学已经认识到,理解者和文本之间的历史时间间距使理解者自身的主观成见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对文本的理解之中。但旧解释学把这种情况看作是必须在理解和解释过程中加以消除的因素,克服历史距离、消除误解和偏见被看成是解释学的任务和目的。于是,施莱尔马赫把解释学定义为避免误解的艺术。然而,迦达默尔认为这种重建作者原意的企图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不论是文本还是解释者都内在地镶嵌在历史之中,解释者的历史性表现使他不可能摆脱自己被历史时代所限制的理解视域而以一种纯粹的意…  相似文献   

20.
律璞 《前沿》2013,(17):190-192
两汉法律学研究活动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律学流派出现;律学家拥有法律解释权,其言论具有法律效力;两汉时期律学流派与法律解释活动与古罗马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