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坡 《法学》2000,(12)
我们正在走进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正在走进我们。当前,电子商务正以迅猛发展的态势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因其网络的开放性与无形性,使得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勿庸置疑,电子商务法律问题已向传统的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如何迎接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的挑战,这是我法律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本期“民事法制”和“经济法制”栏目集中推出一组有关电子商务法律制度专题研究的文章,以推进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的内核  相似文献   

2.
行政合同“违约责任”性质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项法律制度的研究是离不开对其相关的责任制度加以研究的,这不但是因为“责任制度”体现着法律的强制性,最终保障该项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还在于在“责任制度”中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体现的最为明显,能很好的体现相关法律关系的性质与特征,有利于我们对该项制度之认识。对于行政合同制度的研究,亦离不开对其相关“责任制度”的考查。在这里我们借用民法上“违约责任”这一概念,来剖析一下行政合同中各方当事人在违反“合同义务”后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所体现出来的特殊的法律性质。一、行政合同违约责任是一种行政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法律不是道德,但法律要有最低限度的道德。提出“法律要有最低限度的道德”这一命题的英国法学家哈特认为,某些行为规则是“最低限度的自然法”,这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守住底线”异曲同工。想到哈特的这个命题,是因为这天所见的两条“放哨”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企业和企业法——两个概念的法律分析·曹翔·“企业”和“企业法”是企业法律制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为误解所笼罩的概念。奥斯丁说:“对词的敏锐的意识能够使我们对现象的理解的敏锐”①。法律概念是识别和区分法律现象和非法律现象的工具,还是进行法律推理、运作法律...  相似文献   

5.
为了不犯或少犯错误,聪明的法庭必然会超越原有各自为政的“法律制度”视界和“逻辑推理”视界。通过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等技术工具和善用“法律推理”这样的智力手段。来提高它们的制度或规则推演能力。可是当我们停下来,思考作为技术工具的法律推理最终范畴的根本重要性时,我们也许会吃惊地发现,在“司法过程”中.司法人员用来进行逻辑推演的技术工具(科学意义上的)是如此的不充分,这点甚至至今还没有被充分意识到,除了尼尔·麦克密克的《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  相似文献   

6.
法律规范一词,既可指单个的法律规范,也可指法律规范整体或某一法律规范群体。如果我们将一国的现行法律规范整体(体系)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那末,我们不妨把单个的法律规范看作是这一有机体中的“细胞”。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继往开来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在新世纪一切工作的总纲。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担负着直接面向群众、面向基层提供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和法制教育的重要职责。当前,兵团基层司法行政和法律服务工作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按照“树司法行政干警形象,创司法行政一流业绩”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兵团党委提出的“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奋斗目标,通过全面履行各项职能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开创兵团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一、进一步提高对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不断增…  相似文献   

8.
行政合同“违约责任”性质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项法律制度的研究是离不开对其相关的责 任制度加以研究的,这不但是因为“责任制度”体现 着法律的强制性,最终保障该项法律制度的贯彻实 施,还在于在“责任制度”中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 义务体现的最为明显,能很好的体现相关法律关系 的性质与特征,有利于我们对该项制度之认识。对 于行政合同制度的研究,亦离不开对其相关“责任制 度”的考查。在这里我们借用民法上“违约责任”这 一概念,来剖析一下行政合同中各方当事人在违反 “合同义务”后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所体现出来的 特殊的法律性质,希望为我国行政合同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文章记述了沈家本先生在我国清末时期的重要修律思想与活动,如“轻刑主义”,“罪刑法定主义”,“法律平待适用原则”等。文章较全面地阐述了沈先生的法律思想,给我们后来的法律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0.
《江西律师》2001,(1):3-4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也是在新形势下指导我们搞好法律服务市场的清理整顿,切实加强律师队伍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搞好法律服务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切实加强律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律师》2009,(6):16-19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党中央制定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指引下,我们律师应当切实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珍惜农民朋友对我们的信任,在“三农”法律服务这个生机勃勃的舞台上,发现机遇,迎接挑战,用法律、用智慧谱写“法律服务进农村”活动的新篇章。我们请部分律师谈了心得。  相似文献   

12.
翟峰 《江淮法治》2008,(22):16-16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立法工作计划明确提出,“要组织开展对现行法律的清理工作,抓紧研究提出对现行法律进行清理的方案并组织实施”。我们从中即可知,标志着“一个社会法律制度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法律领域可以法典化”的“立法新生态”将在我国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谓为‘孝的文化’”。就中国法律文化史而言,西周之时道德上视“不孝不友”为“元恶大憝”,法律上实行“议事以制”;汉代统治者大张旗鼓地推行“以孝治天下”,法律上则有“引经决狱”。这也许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孝”在其中的作用,颇值得我们深究。  相似文献   

14.
王磊 《法制与经济》2009,(10):63-64,66
法律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舰范,具有自足性,法律自身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并发挥其作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自足是相对的自足,将法律的作用过分夸大而形成的诸如“法律一元论价值观”、“法律中心论”等观点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不应为我国实现法治化所借鉴。实现社会的有序,完善的法律固然重要,但不能因此否认各种非法律社会规范的正当性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反垄断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经13年的反复斟酌,《反垄断法》终于在2007年8月30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我国第一部旨在打击市场垄断行为的法律诞生,无疑是令人欣慰的。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除了“有法可依”之外,“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无疑是保证法律正确实施、保持良好法律秩序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应当在实践中强化反垄断执法、司法工作,努力弥补反垄断立法的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6.
人类理性协议与法律规则的来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社会的法律规则来源何处?人类社会的法律规则应当如何形成才是人们应当遵从的?这是法哲学、法理学研究的最原始问题。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必须从人的自身要求作研究的起点。为了能从人的自身要求引出合乎逻辑的答案,必须认真看待人的理性。当理性思维引导我们寻求法律规则时,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契约立法。因此,我们又必须认真看待法律来源的契约论。由于“契约论”同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具有天然的契合点,所以,将”契约论”置于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框架内就是可能的。“契约论”一旦同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相结合,它就能在保持自身的…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的新兴词汇,随着“人肉搜索”的多起标志性事件在互联网中甚嚣尘上,“网络暴力”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及社会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本文试将“人肉搜索”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个人隐私权、名誉权保护,与社会公众的言论自由、知情权以及舆论监督权等之间发生权利冲突时,应坚持“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等)结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并从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剖析,从而探索“人肉搜索”现象的现实性意义以及对其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李红 《法治纵横》2014,(3):36-37
“昨天,因年幼无知我们触犯了法律; 昨天,因不懂法律我们犯下了错误; 昨天,因一时冲动我们误入了歧途。 今天,我们追悔莫及,痛心不已; 今天,我们真心悔过,迷途知返——”  相似文献   

19.
封利强 《河北法学》2002,20(Z1):137-141
目前刑事诉讼法学界在证明标准问题上存在“客观真实”与“法律直实”的争论。其实,这一对法律概念蕴含着证明理念、证明程度和证明要求这样三个层面的涵义,我们可以从这三个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客观真实说”与“法律真实说”的对立。刑事诉讼中应当确立法律真实的证明理念,客观真实的证明程度是刑事诉讼证明的理想境界,兼采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是我国刑事司法的现实选择。在刑事司法上坚持相对合理主义,有助于缓解刑事诉讼证明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对1997年国务院的一个“决定”的法律评析●张世荣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重申了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同时又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基本原则。这对全国人民是一极大的鼓舞,同时对我们法律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