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泛珠三角”的七大优势和七大弱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珠三角七大优势优势1:珠三角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仍高于长三角地区统计资料表明:珠三角土地面积只有长三角的1/2,人口约为长三角的1/3,2002年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9000亿元,也是长三角的一半左右。珠三角的外源型经济比较发达,其中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3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27.27%,考虑到珠三角人口与土地均少于长三角的一半以上,因此,珠三角人均外贸出口与利用外资均要比长三角  相似文献   

2.
有人将中国比喻为一个即将站立起来的经济巨人,它有两条腿,一条是长三角经济圈,另一条是珠三角经济圈,而巨人的头部则在北京,即所谓的京津经济圈。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率先向前跨跃了一大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长三角开始全面超越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长三角经济圈的崛起,浙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李非 《中国人大》2010,(5):55-56
不论是珠三角地区,还是长三角地区,加工制造类企业"用工荒"已被媒体炒得炸开了锅。即使是加薪10%,仍难以招到员工。早在前些年,我国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就陆续发生企业订单繁忙时招不到工人的现象;而当时起步稍晚却势不可挡的长三角地区企业,并没有发生严重的缺工现象。  相似文献   

4.
球三角与长三角的争霸已是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因地缘优势、政策优势,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珠三角坐不住了。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覆,以各种形式参与各个层次的区域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30年,我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日益明显,目前已经形成了在全国乃至亚太都具有较大影响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台湾、福建、浙江南部地区、广东东部地区以及腹地江西中东部地区,其人口和“长三角”相当,经济总量超过“长三角”,有条件形成一个经济区,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新的增长极。顺应国际经济潮流,加快两岸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构建海峡经济区,是两岸经济区域分工走向不断深化并取得最优资源配置和相对竞争优势的最佳出路,也是台湾经济避免被“边缘化”和产业“空洞化”的理性选择。本文着重研究了海峡经济区的基本内涵、功能定位,并探讨了海峡经济区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这对于海峡经济区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吕天玲  王丹黎 《台声》2006,(5):42-43
泛珠三角经济下一步应该考虑如何统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使生产力布局更为均衡;如何在国际和国内获得资源和环境的支撑;在GDP方面也要考虑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泛珠三角和长三角不一样,长三角的龙头很明确就是上海,但泛珠区域有人说是香港,有人说是广东。在龙头缺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个谁都不服谁的问题,使得很多事情都没办法落实。记者:最近几年泛珠三角经济发展一直很迅速。但是,一些人认为,与长三角相比后劲不足。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张燕生:我们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去年多次对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进行了调研。调研之前,我们也以为有…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已经由个体发展向群体发展演变。在这种新型发展模式下,城市群的兴起很好地适应了这种集聚效应并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战略支点。目前,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在加快建设,并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大核心增长极。从国家层面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已成为中国影响力最大、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三大城市群,并对支撑全国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国主要城市群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出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萌动 ,遭遇到许多现行行政区划的阻碍 ,典型地表现为“行政区经济”。本文认为 ,造成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根本原因 ,不在于行政区划本身 ,而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尚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 ,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跳出行政区划调整的传统思路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此 ,我们提出了“复合行政”的新理念 ,按照政府管理范式从统治向治理转变的角度 ,为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有人将中国比喻为一个即将站立起来的经济巨人,它有两条腿,一条是长三角经济圈,另一条是珠三角经济圈,而巨人的头部则在北京,即所谓的京津经济圈.  相似文献   

10.
王萍 《中国人大》2011,(23):22-24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海洋也有不能承受之重。环渤海地区作为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出现的第三大经济圈,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渤海的生态系统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今年发生的渤海蓬莱19-3溢油污染事件更是将渤海的环境保护置于舆论的聚光灯下,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与安徽旅游业SWO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长三角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是指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近期提出的经济协作和互动关系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目前长三角经济圈已成为我国引资力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2002年,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141亿元,占全国GDP的18.7%。1、旅游发展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在我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中,长三角占25%,拥有48个4A级旅游景点,相当于全国4A级旅游景点数的1/2。2002年长三角地区接待的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数分别占全国的25%和30%。长三角和珠三角一样,正成为中国的旅游“金三…  相似文献   

12.
《半月谈》2003,(18):22-2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是把东北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东北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京三角”之后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第四极,并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  相似文献   

13.
卜桂花 《传承》2011,(3):50-51
2010年,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消退和我国经济的强力反弹,用工紧缺的现象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显现,至今年春节前后更是愈演愈烈,四川、河南、安徽、湖南等一些劳务输出大省的部分企业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招工难”现象。“用工荒”已蔓延至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4.
综合经济实力比较 从国内生产总值角度来看,长三角最高,占全国的19%,为19124.98亿元,远远超过珠三角的9565.29亿元和京津唐的6552.63亿元.除了区域内城市数量多之外,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且均衡,也是长三角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的主要原因.其中上海达到5408.76亿元,其余城市大部分在400亿元以上.珠三角的GDP位居其次,其主要优势是各城市的GDP都较高,均在400亿元以上.京津唐的GDP在三大区域中最低,其中北京和天津合计为5263.86亿元,不及上海一个城市.并且占到整个区域的80%.其余城市只有唐山在400亿元以上,有3个城市在100亿元以下.反映出京津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均衡,京、津两大直辖市与其他城市的经济实力对比悬殊.  相似文献   

15.
张才方 《政策瞭望》2006,(10):14-16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历史上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进入21世纪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特征。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等,这一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在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的  相似文献   

16.
王猛 《民主与法制》2010,(22):53-55
在我国当前"民工荒"背景下,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平民通过各种地下途径,进入我国非法就业,继珠三角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或将成其掘金首选地。"洋黑工"日益增多,成了摆在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一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在中国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发展亮点依然是“中国经济年”。 2004年,在多年“诸侯经济”争战之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构建城市经济圈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音。长三角一体、珠三角整合、东北复兴、西部提速、中部崛起、环渤海经济区,这些高频词汇都离不区域经济的影子。 2004年,《时代潮》将增设经济板块,把视线投向中国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鼓与呼。  相似文献   

18.
近日,“长三角智能经济发展与企业转型升级”论坛在上海锦江小礼堂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内院、长三角智库联盟和上海梦想成真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上海市经济和倌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认为,过去十年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标签是“互联网经济”,而未来十年的关键词则是“智能经济”可以预见,未来长三角将成为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高地,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动力,智能经济将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相似文献   

19.
龚震 《传承》2011,(2):43-43
改革开放以来,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依靠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梯度转移,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工业经济起步阶段,这种承接无疑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是,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加工制造业,除了利润率不高外,还对各种实体资源存在较大的依赖,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自然地理上的海峡西岸,以福建为地理中心,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包括江西东部部分地区.在经济发展上,海峡西岸经济区东连台湾省经济繁荣区,是构筑环海峡经济发展板块的西部主体;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经济区,是构筑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繁荣圈的地理重心;也是促进两岸经济一体化,助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经济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