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基于对“宇宙和人生”、“存在和主体性”、“自由和责任”、“个人和他人’’等问题的认识,存在主义的思想影响到了当今教育理论与实践。主要表现在课程论方面:重视死亡教育、生命教育,反对“效率社会”;重视自我生成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挫折教育;重情感内容,重视体验,反对教育中的“知识”、理性;提倡活动课程与个性化课程。  相似文献   

2.
韩国是一个以儒家伦理为主要道德理念的国家,历来重视道德教育。“二战”以后,韩国的道德教育走过了独特的发展历程。回眸这段历史,考察、分析韩国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及目前韩国实施的道德教育改革,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道德教育工作,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教育的“价值判断”问题倪东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判断”展现了道德教育的诸种矛盾,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道德教育的特殊性问题。“价值判断”作为道德教育矛盾生成、发展、转化的中介,它是多种矛盾的集合体,它既表现出社会价值判断与个体价值判断的双重个性;也反映...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利益有着密切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囚徒困境”论证了个体在面对利益矛盾冲突时,基于主体利益的诉求而做出不同的道德选择,借此给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以重要启示: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重视主体利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优化社会利益环境,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境界;注意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的信服力。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的进程要求全民重视道德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只有充分把握道德的深刻涵义,正确认识道德及道德教育的性质,才能客观面对当前青少年道德状况及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着力加强青少年“以德安身,以德立命”教育,并对青少年道德教育作深沉思考,以培养青少年正直高尚、独立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特征,当代西方各国努力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社会“好公民”,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凸现道德、心理一体的健全人格教育等,这对我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道德教育中出现的言行脱节、表里不一的现象并不鲜见,“知”与“行”之间出现明显落差。审视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在其过程中的确存在对道德本质的认识误区,对道德教育的实效产生了一些不科影响。道德教育等同于知识及科学教育,导致道德理论与道德实际相脱节;道德教育诉诸于外在的道德强制,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表里不一;对道德行为的反馈过于依赖奖励,导致学生的道德动机错位;道德榜样的评比趋于功利化,导致道德虚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的实质是人的文明教化:根本任务是引导受教育者的精神发展,使某种“人”的理念转化并保持为其人生的信念。道德教育的知识必须承载受教育者确信为不言而喻之真理。西方道德教育的基本知识资源来自基督教信条;中国道德教育的知识以中国先哲所创“思想范式”为本体,融文史哲艺知识为一体。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文化传承,中西道德教育面临不同问题。中国道德教育学科应建设为学科制度中的特殊学科:拥有独立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知识之外的、承载中国人确信为不言而喻之真理的知识的独立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
嫉恶如仇、惩恶扬善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受市场大潮的冲击、“德行无用”的困扰和负面激励的影响,很多人见危不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此,我们应该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明确道德赏罚,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等方式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由“双包”(包学费、包分配)向“双自”(自主学费、自主择业)的改革深化,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渗透性道德教育的角度对高校的德育的内涵、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渗透性道德教育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生命叙事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叙事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道德教育方式,它具有自我性、日常生活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它产生教育作用的内在机制在于:叙事过程中故事本身内在的教育价值,道德学习的特点。教师在道德教育中采用生命叙事应注意如何选择故事及叙事“视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和谐相邻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其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青少年德育对相邻关系的关注是欠缺的。从相邻关系的法律性和道德性的角度而言,青少年德育应当重视相邻关系教育,加强青少年在相邻关系中的容忍、信任和道德两难教育,建议现行中小学德育教科书中充实相邻关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相伴而生。当前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探索这些问题的原因,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关注的。  相似文献   

14.
论以德治警     
认真实践“以德治国”重要思想 ,积极实施“以德治警”方略 ,是公安机关贯彻“以德治国”思想之必然 ,是一项事关公安队伍建设全局的战略性工作。实施“以德治警” ,重点要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以德治吏 ;以德育警 ;以德修身 ;以德养廉。  相似文献   

15.
当今青少年犯罪很大程度上根源于道德教育的缺失 ,道德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具有塑造和转化作用。整合社会各种力量 ,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是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现实的德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道德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这些道德知识与受教育者现实生活的关系,导致出现当代道德教育实效性较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德育过程中让受教育者体会到德育内容对他们的主体意义。在德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教育和信仰教育,可以增强受教育者处理道德问题的智慧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关怀伦理学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肯定女性独特的道德体验,关注具体的道德情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以及相互关怀,并强调了“榜样”、“对话”、“实践”、“认可”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它的产生为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内涵,这一理论对于我国学校的德育改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有多条途径,包括建立和完善新的德育管理机制,强化利益机制,改进竞争机制;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培养大学生自主道德意识,唤醒学生的道德良知,实施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和理想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重视教师德行的言传身教,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和榜样的力量;重视道德行为的实践训练,强调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科学的职业道德观。  相似文献   

19.
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担负起塑造大学生时代精神品格、促使大学生现代道德现念生成的使命,它突出、强调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的具体方法,就是按职业道德人格构成确定高校德育内容,以职业实践为定向,贯彻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原则,将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道德品质养成、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与典型、理想职业道德人格塑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德育范畴与智育和美育范畴既相互交叉又相互区别.德育主要解决"信"与"不信"和"行"与"不行"的矛盾,智育主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以智育模式解决德育问题的弊端,重道德认知,忽视道德实践.德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识、理性层面,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层面,着眼于保持个体自身的精神平衡、和谐与健康.高校德育中存在着把德育范畴界定得过宽、视美育为德育的一部分和把美育范畴界定得过宽、视德育为美育的一部分两种偏向.应明确德育与智育、美育的区别,确定阶级价值、"信"与"行"为德育的基本范畴,以利加强和改善高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