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丹 《行政论坛》2003,(6):88-89
把腐败理解为特权者利用公共权力谋私利的行为显然是把腐败的主体(腐败者)狭隘化,在我国现阶段不仅存在着许多“官场腐败”,还有大量的“大众腐败、平民腐败”,“大众腐败、平民腐败”的蔓延和恶化使腐败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腐败行为,而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思维定势、大众心理,即腐败文化。本文接着论述了腐败文化的巨大危害,并提出了反对腐败文化的主要措施,从而为我国的反腐败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腐败与反腐败的收益成本博弈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曾凯 《理论导刊》2006,(9):14-16
腐败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比较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腐败的泛滥程度取决于腐败收益和成本与反腐败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博弈。收益高、成本低是当前腐败现象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运用经济学中“成本-收益”理论,对腐败收益和成本的构成因素以及与反腐败收益和成本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提高腐败成本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徐明 《理论探讨》2004,(2):114-115
"灰色收入"是腐败的一个重要的滋生地。少数政府官员利用特权大肆攫取"灰色收入",是导致腐败蔓延的一个直接原因。必须从现存的政治及经济制度的缺陷上来分析和认识腐败本质。腐败的物质基础是政府对社会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垄断。当前腐败现象难以遏制的现实基础是不对称的反腐败的收益和成本。建议精简政府机构,公开办事程序;削减公共权力,减少"灰色收入";完善法制建设,加大查处惩罚力度,推进反腐败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地反腐败,香港廉政公署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执行、预防和教育"三管齐下"的战略,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香港廉政公署反腐败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宣传廉政公署的反腐败职能,提高社会民众关于反腐败的知识,动员社会民众参与反腐败,通过营造社会大环境增加腐败者的成本.香港廉政公署通过实施反腐败教育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社会民众对腐败有了基本认识,对腐败的容忍度日益降低,支持反腐败的大众文化初步形成.香港廉政公署反腐败教育战略,为我国的反腐败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后 ,与中国的企业相比 ,中国政府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国与国际接轨 ,必须接受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而中国政府官员的腐败在市场经济的视角下 ,显得日益严峻突出。从腐败成本收益的角度 ,分析腐败者的行为趋向 ,大大增加腐败成本 ,力求为遏制腐败探索出一种新途径 ,将是我们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后,与中国的企业相比,中国政府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国与国际接轨,必须接受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而中国政府官员的腐败在市场经济的视角下,显得日益严峻突出.从腐败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腐败者的行为趋向,大大增加腐败成本,力求为遏制腐败探索出一种新途径,将是我们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7.
自我“激励”是腐败者的心理活动,它通过腐败行为人对规避法律的可能性、对法律制裁的可能性及强度进行分析,并评估腐败行为的经济性,从而使腐败者不断地追求更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腐败与反腐败的博弈:权力与权利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异化,而且腐败会带来收益和利益,其表现就是当前腐败的权力资本化特征.而这种收益和利益必然需要表达和表现的途径,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解体教训的前提下,我们认为,为了让腐败收益和利益合法化,可能会让腐败产生出的既得利益者们形成反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同时,权力异化的产生.即腐败产生的条件是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因此反腐败应该矫正权力的异化,要矫正权力的异化就需要借助权力和权利,即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权力对抗权力,让权力受到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9.
反腐败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根部解决腐败问题,就要对腐败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人性的贪婪、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制度上的漏洞、为官成本、官场文化以及社会心理等,这些都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腐败行为及其治理选择——基于前景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个应用前景理论研究腐败行为的分析架构,考察腐败行为的特征、治理手段及其效率。研究发现,对于存在非理性偏差的腐败行为,加大惩罚力度的效果取决于行为人所受处罚的相对风险规避度量,一定条件下存在"惩罚陷阱":加大惩处力度反而使行为人加大腐败投入,选择高风险的腐败行为,此时行为人存在极端的赌徒心态。一个弹性的惩罚制度等同于一个对腐败的边际惩罚递减的惩罚制度,会增加行为人的腐败价值预期,增强行为人逃避严惩的侥幸心理,加剧腐败行为蔓延。并且,弹性越大,行为人绝对风险规避度越小,腐败行为的收入预期越高,腐败蔓延的速度越快。高薪的激励效果则依赖于监督惩罚环境、薪酬支付体系与行为人的价值取向。对处于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不平衡,利益矛盾冲突加剧,强烈冲击人们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行为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提高官员薪酬的激励手段难以取得好的反腐效果。优化监督执法环境与公务员的选才机制是治理腐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自从党中央去年决定开展反腐败斗争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腐败现象在某些方面已得到遏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决不是一两次斗争就可以消除的,反腐败必须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本文试就如何尽快有效地铲除腐败产生的根源作一点探讨。 党中央在反腐败决定中指出,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点是党政机关;而报章揭露的腐败分子,也大多是握有一定权力的官员。这表明,权力与腐败有着内在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反腐败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反腐败工作着眼点由末端治理逐步走向程序改革。在此背景下,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将成为预防腐败制度建设的新"抓手"。发挥行政决策程序预防腐败的功能具有理论基础和现实根据,加重腐败成本和防范腐败风险是预防腐败行政决策程序的两个主要功能。行政决策程序预防腐败功能的实现,主要可立足于制度载体、议事规则以及公开和参与机制三大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评价腐败形势时往往将测量腐败与测量反腐败的指标相混合,造成认识上的混乱。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腐败测量框架,指出对腐败形势应该从腐败程度、反腐败强度和腐败风险三个维度分别进行评价。在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倡廉建设举措和成效的基础上,本文应用这一框架评价中国当前的腐败形势:总体来说反腐败强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在加大惩治力度、强化党内监督和完善党规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腐败程度明显降低,但腐败现象仍具有集团性、日常性、顽固性的特点,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风险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水平,反腐败斗争仍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当前中国的反腐败斗争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转型社会的腐败演变"倒U字"形曲线拐点正在出现。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政治和社会现象,各国人民都对其深恶痛绝,期望能从根本上扼制和防止这种政治瘟疫的滋生和蔓延。而要有效地扼制和防止腐败,必须深入研究腐败发生的行为机制。腐败行为的发生主要同以下因素有关:1.动机因素。即腐败者的主观因素。根据包容的内涵和特点,引发腐败行为的动机主要有两种;经济利益驱动。腐败,就其大量的表现形式来说,多为经济腐败,即权钱交易。因而,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利益驱动就成为引发腐败行为的首要因素。权钱交易的买卖双方之间,有钱的一方让渡给对方的是金钱,有权的一方凭…  相似文献   

15.
论寻租腐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学派的寻租理论,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双重角度来揭示腐败现象产生的现实经济根源。本文认为,构成寻租腐败的两大因素是利己主义动机和经济租金,两者结合并通过寻租活动方式表现出来,促使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互相交换,这就是腐败的深层本质。针对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寻粗活动常见的表现方式和趋势,当前遏制以寻租为特征的腐败现袅滋生蔓延的主要措施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强化各种监督机制、提高破案率和受惩成本、加强道德约束等。  相似文献   

16.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变质。分析现阶段的腐败行为可以看出 ,一切腐败的主体都与权力有关 ,反腐败的重点是反权力腐败。因此 ,要深入持久而卓有成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一、认识权力腐败的主要特点近几年来 ,党中央在惩治腐败的斗争中 ,突出地抓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使反腐斗争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 ,腐败行为并没有消除 ,腐败的重点突出在权力与金钱的交易上 ,而且蔓延于社会的各方面。其主要特点 :1.权钱交易 ,使权力日趋商品化。撑权的人…  相似文献   

17.
腐败的本质是权力的滥用和异化,腐败的发生具有其内在机理。权力是腐败发生的根本性基础,制度或体制的缺陷是腐败发生的客观条件,腐败动机和成分分析是腐败发生的决定性因素。预防腐败的重点是能够发现腐败的苗头、把握腐败的发展趋势。因此,构建腐败风险预警机制就十分必要,腐败风险防范机制、发现机制和警示机制构成了腐败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结构。结合教育、制度、监督等反腐败途径,以预防腐败为工作重点,依据腐败行为的发生过程,科学设定腐败风险预警机制的运行程序,保证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8.
李抒望 《民主》2008,(6):21-23
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虽然很多,但腐败乃是社会中最不和谐的因素。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反腐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对短缺。  相似文献   

19.
在十八大以来铁腕反腐的大形势下,腐败存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减少,但总量依然很大;腐败增量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并未杜绝,而是变得更为隐蔽。公共权力的不受监督、腐败动机的根深蒂固、腐败机会的大量存在等因素是腐败存量和增量短时期内难以彻底消除的原因所在。腐败存量与增量的消长变化对反腐败斗争的启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治理腐败必须标本兼治;反腐败的前景是光明的,必须坚定信心、永远在路上;廉政建设是整个公共管理的根本保障,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监督权力腐败的规范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公民参与反腐败斗争的新场域。尽管当前网络监督遏制权力腐败具有奇效,但其失范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彰显。扭曲真相与匿名诽谤、个人隐私权的破坏、人肉搜索导致的舆论暴力、网民集体非理性引发的网络暴力、未审先判等弊端不一而足,目前缺乏规范性已经成为网络监督权力腐败的最大硬伤。利用网络监督权力腐败,充分发挥其作为新兴反腐参与方式的作用,必须走规范化道路。加大规范性意识的宣传与教育、加大规范性立法与制度建设、加大党务政务以及官员财产公开的力度、加大技术和网络伦理规范是实现网络监督权力腐败规范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