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李龙 《奋斗》2023,(5):41-42
<正>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建设规划,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基层治理效能,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乡村建设包括村庄规划建设管理、道路畅通工程、水利工程、能源建设工程、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农宅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等。乡村建设,规划先行。要立足实际,  相似文献   

2.
陈毓钊 《当代贵州》2023,(42):14-15
<正>曾经,滇池是云南的一块伤疤。如今,这里已成为昆明的一颗宝石。滇池蝶变,湿地居功至伟。9月19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来到位于昆明市官渡区滇池东岸的宝丰湿地公园考察。初秋时节,天高气爽。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块面积2241.4亩的湿地,是滇池众多天然绿色屏障之一。宝丰湿地以生态环境复育为核心,以水质净化为基础,选择配置适合滇池周边环境条件的生态群落,形成水生、湿生、陆生复合生态带,在恢复和保护滇池湖滨生物多样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乡村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铸魂和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农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和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现实要求。当前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着对乡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村庄空心化、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胜任农村文化建设的高素质文化人才缺乏等问题。在新征程上,我们要通过坚持党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内容、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等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没有生态乡村就没有生态安徽,当前安徽美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安徽美好乡村建设。按照《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要求,安徽美好乡村建设生态模式可以分城郊型村庄生态建设模式、种植-养殖型村庄生态建设模式、林业-旅游-保护型村庄生态建设模式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内村庄生态建设模式等四类。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中生态建设路径,涉及政府、市场与农民三者之间彼此协同互动。因此,要教育各级干部和引导农业企业、农民,把"生态优先"理念融入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乡村规划以"旧村整治"为主和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地方生态优势与特色;完善制度保障和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构建乡村生态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史与社会学史上,黄郛及其夫人主持的“莫干乡村改进”,足以与梁漱溟、晏阳初等人倡导的乡村建设活动相媲美。但囿于诸种因素,相较之下,却鲜为学界所深入了解认知。基于史实梳理和实地调研,以及经由对与该乡建活动存续同时期,部分民国社会学家学术思想重读,将“莫干乡村改进”视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经济制度变迁一个典型个案,去审视其对于促进乡村建设的学理价值,并围绕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转型向何处去”议题,从“有形”与“无形”双向融合维度切入,提供了若干服务于“乡村活力如何维系与提升”主题的分析性概念暨命题。  相似文献   

6.
位于滇池北岸的昆明市官渡区,既是昆明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新昆明建设的主战场和建设重点。近几年来,随着昆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官渡区有9万多农业人口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办理了农转非手续。怎样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失地不失利,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和谐  相似文献   

7.
兖州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逐步实施五种村庄改造建设形式,推进“文明小康村”建设,展现出一幅和谐的新农村画卷。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5,(2)
<正>01危房改造工程●要点:解决农村牧区危旧房安全居住问题,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在全区对96万农牧户危旧房屋进行改造。●亮点:全区各地积极利用政策,将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建设居住环境美丽、基础设施相对齐全、特色鲜明的新农村新牧区。如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在危房改造、村庄整治上实现了由政府包揽向农民主体、由典型示范向全面开花、由阶段实施向常态开展的"三个转变",坚持"少拆房、保留水、多栽树、循自然、切实际"原则,让农民望得见山、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村庄闲话本身的衰落、闲话内容的变化和闲话功能异化三个方面考察村庄闲话的变迁,发现村庄闲话的道德评判功能不仅降低且走向异化。闲话变迁折射出乡村社会价值观的变迁,闲话是理解乡村社会性质的重要切入口。在农村重塑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分别从农村卫生环境、村庄文化生活、"美丽乡村"的具体建设等方面,考察基层干部群众对当前一些地方"美丽乡村"建设的态度、需求和意见。同时,对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农民传统生活习惯、乡村社会个体化对"美丽乡村"建设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此外,还存在行政主导推动、建设内容单一和同质化等问题。为此,作者建议重建乡村公共生活,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建构群众民主参与机制;积极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尊重乡村特色,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内涵,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向前发展;坚持城乡统筹,把"美丽乡村"建设跟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正>一、正确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贵州省拟定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到2022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力争全省5%的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一批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青岛市即墨区龙泉街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美丽乡村,推动文化、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因地制宜为辖区61个村庄量身打造"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美丽乡村方案,进行特色观光景观、民居环境改造、水系疏通保护、庭院绿化亮化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的再思考——从“农民主位”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出现了“乡村不动”的普遍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各界先前对“农民主位”的认识存在偏差。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经改变了村庄的经济属性,使村庄的经济发展外溢,同时也造成了村庄内村民年龄结构的断裂。基于此,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使乡村社会形成“落叶归根的社会有机循环”机制,建设秩序井然的乡村社区,而且要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此,眼下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舍弃模糊的农民主体定位,将农民的参与主体主要定位在妇女和老年人身上,应该以社会性、文化性项目建设为主,辅之以经济项目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李斌 《探索》2023,(2):141-151
村庄情感共同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载体。围绕集聚提升类村庄情感共同体的建构,结合对关中平原S村的调查,分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集聚提升类村庄情感共同体建构的内在逻辑,探赜实现乡村振兴中情感共同体建构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集聚提升类村庄情感共同体的建构往往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再生产情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激发情感再生产,实现乡村振兴。其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引领村庄发展中以其自下而上建立起的情感关联、机动灵活生发出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引领涵养出的情感内化等优势重塑出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引导主体、村庄村民为参与主体和“城归”为辅助主体的多元结构化村庄情感共同体;再生产情感过程主要体现为依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对在村村民的情感培育、不在村村民的情感回归和“城归”的情感吸附;情感再生产是情感共同体建构的结果,体现为依托规则养成和参与深化促进村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再生产。三个方面构成了相互联系、深入推进的整体过程,既从理论层面诠释了集聚提升类村庄情感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也在实践上为集聚提升类村庄的发展振兴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变农村学校布点分散,师资不足、经费短缺等现实问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随着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趋势的加剧,乡村文化建设受到严重影响:乡村文化建设主阵地缺失、原始村庄凝聚力弱化、乡村文化传播途径被割断。乡村社会生态也遭受破坏:乡村生活的人文韵味缺失、乡村学龄儿童社会性发展受阻、乡村教育生态环境蜕化。在现代社会,农村学校要汲取现代文化先进要素、发扬乡村文化优良传统,达到传承与改造乡村文化的基本目的。为此,需要建设优良的学校文化,拓宽乡村教育的文化基础,挖掘乡村文化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村党组织书记是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农村基层一线落实落细落地的“执行人”,一举一动影响着村庄的整体发展,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着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7.
汪鸿波  蒋国河 《求实》2023,(1):96-108+112
理解村庄的权力结构及其变迁是优化村庄治理体系的重要切入点。移民搬迁村庄的实践表明,村庄权力结构再生产通常会经历权力获得、权力挑战、权力继替、权力巩固后的权力结构再生产等不同阶段。本质上,村庄权力结构再生产的核心因素在于村庄治理趋势下国家力量的策略性干预、乡村阶层分化促使村庄精英共谋合作以及扁平化的村庄社会所激发的村民公共性诉求。移民搬迁村庄在实施村庄治理过程中,发挥村庄权力结构再生产的建设性功能,需要厘清权力主体之间的责权关系、切实落实村庄民主协商及议事制度、构建完善的村庄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怡人风景扑面来,美丽乡村画卷新。2013年5月启动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给燕赵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建设"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既是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更是扎扎实实的实践与行动。几年来,全省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推进面貌改造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日报》10月28日刊登李尧磊、余敏江的文章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是落实到地方,往往假借"示范推广,以点带面"之名,将乡村振兴的重点由占据多数的一般村庄振兴转换为个别示范村庄振兴。以笔者调研的某市为例,该市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省级示范县(区)、示范镇、示范村建  相似文献   

20.
徐建 《江淮》2012,(12):45
池州市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已有158个村庄开展村庄整治,占全市总数的27%,农民生活面貌和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改善。贯穿一条主线,将生态文明融入美好乡村建设全过程生态是池州的最大优势。池州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融入和贯彻到美好乡村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