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东南沿海居民在17~19世纪迫于国内多方面的压力移居越南。他们到越南后贡献智慧、辛勤劳作,对越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自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鸦片输入越南以来,毒品已经成为困扰越南逾百年的重大社会问题。历代政府也曾宣布禁毒,但时紧时松,了无结果。及至20世纪80年代越南罂粟种植泛滥成灾。20世纪90年代初,越南政府正式拉开了全面禁毒的序幕,经过近10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入21世纪,越  相似文献   

3.
花永兰一、国外研究状况就国外而言,早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就有人开始思考和探索民族主义问题,如雅斯和阿恩特等。19世纪初,欧洲的哲学、历史、经济和社会学界开始了对于民族国家问题和民族主义问题的研究。康德、费希特、赫尔德、李斯特、韦伯和涂尔干等立足各自所处时代,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同时,也在支持欧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过程中开始了对于民族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在其早期的一些著作中,对民族主义进行了批判。①19世纪末期,厄内斯特·勒南关于“…  相似文献   

4.
素友是越南20世纪著名诗人,越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之一。他的诗歌被越南官方视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是20世纪越南的"史诗"。20世纪50~60年代,在中越友好关系的影响下,一大批以素友诗歌为典型的越南文学作品在中国得到传播。这些越南文学作品传播到中国之后,在政治上加强了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在文化上增进了中国读者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在学术上则带动了中国的越南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18世纪末中国帆船对吧城、马尼拉的贸易逐渐衰退之后,到19世纪初期依然没有摆脱持续衰落的困境。与此同时,暹罗及安南的王朝兴替,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帆船对两国贸易衰退的势头,并促使彼此间贸易往来在19世纪初期再度兴旺起来。19世纪初期英国在据有新加坡之后所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得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而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可谓是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欧亚观察》2000,(4):1-9
泛斯拉夫主义是起源于19世纪中东欧地区斯拉夫民族中的一种民族主义思潮.追求的是文化和种族上的认同感,它是现代斯拉夫各民族形成过程中的产物。本文主要研究泛斯拉夫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及其对俄外交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泰国曼谷王朝进行的拉玛改革对近代泰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影响, 其成 果主要体现在制度、规则和观念等规范的改变上。泰国在保持信仰等根本传统不变的情况下, 按照 西方流行观念做出部分融通, 重塑了自身身份, 减少了不必要的摩擦。这些规范层面的改变在与西 方的交往中被感知, 它们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发挥作用, 一方面也促进了外交活动的展开  相似文献   

8.
张凤鸣 《西伯利亚研究》2002,29(2):40-42,55
19世纪中叶俄国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并向该地派遣驻军和移民后,俄国远东地区所需物资、尤其是农畜产品极度缺乏,所缺农畜产品中的相当大部分需从相邻的中国东北购买。19世纪后半期中国东北农畜产品的对俄输出,一方面满足了俄国远东地区对粮食、肉类和畜力的迫切需要,从而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对中国东北农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在亚洲东方崛起。明治年间日本就制定了以征服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19世纪末对华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霸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从此走上了以武力侵略征服中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介绍和评述19世纪以来美国的越南研究。作者认为美国的越南研究可以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即19世纪初到二战结束,第一次印支战争到1968年,1968年到越战结束,以及从越战结束到现在。本文的重点在于第二和第三阶段。在每一阶段内则侧重介绍代表性的学者和他们的著作和观点,并且特别关注政治与学术研究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文对于研究7~10世纪越南历史和当时安南地区与中原地区士人之交往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唐诗《赠马植》被越南学者认为系9世纪佚名越南人所作。笔者从诗中用典、意境以及马植卸任安南都护职务的历史背景等分析,推测作者为马植本人,而非越南人。对于该诗意义的解读,笔者也提出一些与越南学者不同的看法。唐代安南地区文化逐渐发展,不少士人善吟诗作赋,但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见。廖有方《题旅榇》即是其中一首。  相似文献   

12.
1986年越南政府推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2007年1月越南正式成为WTO成员后,标志着该国已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之中。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还是科学技术,无不透射出来自世界各国尤其是与之近邻的中国和西方国家外来文化的影响。对外开放必然增加了各个领域的交往,而语言文字是交流的重要工具。因而现代越南语不断吸纳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英语和汉语新词,  相似文献   

13.
前言 中国和越南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广州作为中国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历史上与越南的关系十分密切,也曾作为近代中国革命中心,是越南革命党人活动的重要的基地.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人在广州留下了许多历史的足迹.1991年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之后,中越两国人民交流日益频繁,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越南人到来,他们在这里生活、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14.
The cinema has been used by Egyptian regimes, from the monarchy until Mubarak, to resist the political agenda of Islamic radicals and terrorists. Edward Said and others describe Islamic terrorists’ images in the Western media as “Western fantasies.” Nevertheless, for Egyptian intellectuals, terrorists were and remain a stark reality. In Egypt, the entire state apparatus was set in motion to fight Islamic terrorism. The state was unprepared for the massive popular uprising of 2011. While the direction that Egyptian culture will follow after Mubarak remains unclear, an important objective is to study pre-revolutionary Egyptian cinema and to understand its ideological tendencies.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前期,越南阮朝派出官船前往"下洲"和"小西洋",进行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外洋公务"。通过此举,越南一些封建士大夫开眼看世界,与西方殖民地有了一些初步的接触。《西方入侵前夕越南阮朝的"外洋公务"》一文对此历史现象涉及的一些问题,作出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考证,深化了越南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随着中国与越南在各个层面的交流不断拓展和深入,中国的越南留学生迅速增多,其中在广西的越南留学生人数占来华越南留学生人数将近三分之一。本文对越南学生在广西留学的现状、越南留学生在广西留学的模式、广西各高校留学生管理体制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越南2007年经济形势综述及2008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越南2007年经济发展情况。2007年是越南加入WTO组织的第一年,越南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世人的关注,越南经济继续实现高速增长,多数经济指标都能超额完成。本文分析了越南本年度经济发展的特点与不足,就越南2008年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认为在国际国内形势没有太大转变的情况下,2008年越南完全有可能完成预先提出的目标,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越南语外来词的概念,越南语与西方各语言的接触,并从词汇的角度探讨越南语中西方外来词以及越南语对西方外来词的越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黎朝是越南封建社会从繁荣走向衰落时期,学校教育在此时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作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其制度在李朝、陈朝和属明时期的国子监建制的基础上,借鉴中国宋明时期的国子监教育,适应越南社会的实际情况而不断改革和完善,其教学进一步与科举考试相结合,源源不断地为越南封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应试人才和官僚队伍。从对黎朝国子监教育发展的探讨,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教育制度和儒学在域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e question whether Russia is part of the Western world has plagued Russian intellectuals and Western observers alike for the past two centuries. The question matters because where Russia “belongs” is part of a larger debate about how one differentiates between “the West” and “the Rest” given changes in the Western family of nations, and because of larger questions of geopolitical alignment. The Slavophile vs. Westernizer paradigm, which suggests that throughout Russia there are two opposing camps engaged in a struggle to determine the course of the country is too simple to reflect the true complexity of post-Soviet Russia. Moreover, an equilibrium may have been reached where not answering the question of Russia's relationship to the West is desirable for all parties concer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