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数据看民意     
政府预算:突出公共财政 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并进一步明确了财政支出的一些重点方面和重点领域,概括起来主要有: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范习中 《求索》2011,(10):246-248
1927—1937年中国市政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市政建设资金来源和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资金来源来看,这段时期市税收入有限,市财政捉襟见肘;政府的财政拨款往往只能部分到位或根本就是空头支票;发行公债又会给市财政增加新的负担。从市政建设的资金使用方面来看,市财政对市政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市政建设计划的不完善,使本来就不多的市政资金发挥不了较大的建设效益;征收土地和拆迁给价过低,引起民怨。这些资金方面的问题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仍然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唐小英 《群众》2013,(10):49-50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关注民生,各级财政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到民生领域。民生资金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就泰州而言,年均达260多亿元,民生资金的超大流量,积累规模的日趋庞大,给资金管理带来的风险不断增加,也日益成为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高危领域。加强对民生资金的监督管理,保障老百姓“生计钱”、“养命钱”的安全,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资的力度、规模和频率。作为政府资金,财政投资必须保证其安全和效率,兴建的工程项目也必须经得起时间、历史和群众的检验。笔者认为。监督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财政投资,应当问资金、问项目、问结果。  相似文献   

5.
近日召开的广东省广州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出现多项旨在加强对政府“钱袋子”管理的举措:审议国有资本经营、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及社保基金五大预算账本,首次实现对政府“钱袋子”的全口径预算监督;首次分代表团专题审查12个部门预算和12个政府投资项目预算;审议《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监督预算办法修订草案)》。  相似文献   

6.
1998年以来,面对东亚金融危机造成的国外需求下降,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措施包括:发行总额为1250亿元的凭证式国债,为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必要的初始资金;发行2700亿特种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以促进银行增加贷款;增发1000亿元国债,定向投资于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财政对农业投资由12亿元增加到21亿元,用财政政策推动农业发展;提高纺织品出口的退税率,用财政手段支持商品出口;等等。这种财政政策主要依靠发行国债获得资金,再将这些资金用于农田水利、交通运输、城市基础…  相似文献   

7.
合力管菜价     
郭强 《今日上海》2011,(10):15-19
为平抑菜价,组织“大篷车”拉菜进城直销;为平稳菜价,财政支持也早早拉开了架势;为降低菜价,国企回购、回租菜场纷纷启动……市民盼望非“运动式”的长治久安机制。  相似文献   

8.
连建平 《山西政报》2006,(16):50-51
企业是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是劳动就业渠道拓宽的基地,是社会秩序保持稳定的基石。只有企业稳步发展了,经济才能搞活,社会才能前进,人民才能幸福。所以企业应该永远是政府的关注对象。财政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在按照政府的要求为企业提供宽松优越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和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的同时,对企业进行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困难,也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政府财政究竟应该如何在资金上扶持企业呢?我们不妨对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普遍做法、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模式以及当前发展的趋势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企改革是中共十五大主旋律中的“重音符”,但目前困扰着国企改革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国企的过度负债问题。在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苦于无力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国企来解困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国企从根本上摆脱困境,著名经济学家林凌先生《从国企过度负债谈国企改革》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所谓企业“走出去”面临的财政金融问题主要是指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国家在财政、金融两方面对企业审批控制过严,优惠支持政策过少,财政金融制度不配套等局限性,造成企业在对外投资中面临融资困难、资金技术实力弱、缺乏开展长期大规模投资的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差、企业对外投资实力增长缓慢等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表现:(一)在财政方面1、政府政策性支持资金审批手续比较复杂,并且实际优惠少。目前,我国政府为了支持企业“走出去”设立了外贸发展基金,进出口银行的政策性贷款,援外优惠贷款,合资合作基金等…  相似文献   

11.
赵健 《八桂侨刊》2009,(1):45-48
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侨资企业无可避免地带来了影响。通过对京、津、川、皖侨资企业的调研可以看到,由于这些企业经营领域、经营状况不同,不同企业景况各异。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反映盈利减少、欠帐增加、投资压缩。不少企业建议:政府在信贷方面给予侨资企业的资金倾斜;部分侨商希望尽快设立华侨投资基金;为拯救房地产市场,建议放宽港澳台侨同胞的购房限制;侨务部门应加大为侨资企业服务的力度;一些高新企业负责人则认为:世界金融海啸为我们吸引海外高技术人才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引进人才力度。  相似文献   

12.
杨卫泽 《群众》2008,(12):18-18
我们无锡市近日出台了12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定了七个重点领域的具体实施办法。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竭尽全力“保增长、促转型、保稳定”。今年市级财政增加安排资金15亿元,全市将迅速启动一批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从现在起到明年底可完成政府性投资45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1500亿元;到2010年底可完成政府性投资1500亿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2,(4):32-33
救灾资金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拨给受灾地区用于灾民生活困难救助的财政专项资金,对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关系到广大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政治敏感性强,管好用好救灾资金历来是救灾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西安市民政局时刻紧绷“救灾资金是高压线”这根弦,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定,不断规范相关程序,明确纪律要求,建立责任制度,筑起“四道防线”切实保证救灾资金合理合法使用,打造了救灾资金使用的“安全网”。  相似文献   

14.
在发展地方经济上,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各地政府上大企业的积极性很高。原因很简单:大企业一上马,税收马上上来了,地方财政有钱了,修大马路,盖大楼,建广场;城市环境改善了,领导的政绩也上来了。但地方政府有了财政收入,就业未必有增加;城市发展了,农村“涛声依旧”。  相似文献   

15.
新闻背景 此前有报道称“反式脂肪酸存在很大的健康风险”、“反式脂肪酸是餐桌上的定时炸弹”,引起公众的极大震动。反式脂肪酸是脂肪酸的一种,过多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是否过量,如何避免过多摄入,在控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方面,政府该采取哪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辽宁人大》2006,(11):10-10
浙江省实行“省管县”模式,推进强县富民。浙江省的财政体制是省直管地、县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地区一级(市)财政只对省财政有结算关系,且预算内财政收入仅限于地级政府所在市,而与行政辖区内的县(市)没有对应的财政结算关系。由于活水开源,在市县可用财力增加的同时,省里集中的财力也有较大增加,省财政也更有作为。省里宏观调控能力得到增强,转移支付力度增大,特别是在专项资金补助、预算资金调度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反过来又推动了市县经济,  相似文献   

17.
最近,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编办出台了《关于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实行财政统发工资有关事项的通知》 (湘财库 [2000]7号 ),对省直机关事业单位从 2001年元月起,实行财政统发工资的原则、范围、工作程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统发工资基本原则   实行财政统发工资的基本原则是“一改二不变”,即工资资金的核发由财政核拨到单位改为财政直接核拨到代发工资银行;工资预算安排渠道不变;单位基本帐户开户行不变。同时,在人民银行国库设立“工资统发户”,核算中转工资资金和政策性代扣款项 (包括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8.
另外的奥运     
四年等一回,奥运终于又来了!国人的目光从“飞天”的刘洋转到了“飞人”刘翔身上。而对于咱们来说,今年不仅是奥运年,或许还可看作“科学年”——“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蛟龙”号载人抵达海底“珠穆朗玛峰”7035米;中科院工程院两院换届;还首次召开以“科技创新”命名的最高规格大会……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在科学技术界自然也适用。  相似文献   

19.
在减税降费的背景下,政府预算“超支”造成的财政压力削弱了实质性减税的政策效果。如何使企业在减税降费中更有获得感,以激发市场活力是现代财税治理的重要话题。文章通过拓展的CES生产函数推导发现,政府预算“超支”会使企业实际税负向上正向偏离。基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政府预算“超支”加重了企业的负担,预算“超支”引致的税收征管力度增强起到了传导作用。现金流约束较紧、规模较小、非国有企业和位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其实际税负受到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责任改革,匹配事权与财权,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加强预算法的实施,是规避地方政府预算“超支”,进而降低企业实际税负,增加企业获得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10,(5):66-67
7月29日,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纳比乌琳娜宣布了一个令国际经济界瞩目的消息:俄计划在2011年至2013年间对11家“重量级”国企和国有银行进行部分私有化。这将是苏联解体后俄政府的又一轮大型国企私有化进程,其规模仅次于上世纪90年代的“证券私有化”,有专家将其称为“私有化2.0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