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葡萄 《政府法制》2011,(32):44-44
1598年12月,有着“荷兰神童”之称的胡果·格劳秀斯通过了博士论文的答辩,获得法国奥尔良大学罗马法博士学位。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对这位年仅16岁的法学博士惊叹不已,他授予格劳秀斯一枚铸有自己头像的金质勋章,连声称赞道:“这真是荷兰的奇迹!”  相似文献   

2.
章永乐 《法学家》2023,(1):74-89+193
自19世纪以来,格劳秀斯在西方学术界与舆论界获得了“国际法之父”乃至“和平主义者”的形象。然而,遵循“帝国与国际法”的学术路径进行语境化解读,可以发现格劳秀斯对“自然法”与“万民法”的书写具有强烈的荷兰国家利益本位色彩,并且随着荷兰殖民实践的推进而不断调整。19世纪以来格劳秀斯之形象的重塑,受到美国精英鼓吹、荷兰民族主义以及国际法职业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对格劳秀斯文本“去语境化”的阅读,格劳秀斯与荷兰殖民主义之间的关联被忽略乃至抹去。在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中国学者有必要通过对国际法思想家思想文本与语境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究,揭示国际法思想叙事得以形成的深层逻辑,从而增强独立自主的中国主体意识,积极推动当代国际法秩序朝着更为公正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3.
1983年4月10日是荷兰法学家雨果·格劳秀斯四百用年的诞生日,他的生平和著述,同近四百年来国际法的发展有着分割不开的联系。他是近代资产阶级国际法的奠基人,西方国际法学者称他为“国际法之父”。他的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捕获法》和《海上自由论》,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古典自然法学思想出发,系统地论述了国际法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公海自由、使节不可侵犯、中立、仲裁等原则和主张。从而使“一个相当完整的国际法体系作为法律科学的一个独立部份是第一次建立起来了”。这对国际法的发展起着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民法是市民社会的一般私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法”一词源于罗马法的市民法(Juscivile)。1868年,日本学者津田真道将荷兰语“Burgerlykregt”译为“民法”。在明治之初,学者箕田麟祥翻译法国民法典(Codecivil)时采用“民法”一词。德国民法典叫“BürgerlichesGesetzbuch”,罗马法“Juscivile”、法国“codecivil”直译都是“市民法”,荷兰语“burgerlyk”与德语bürgerlich”都是“市民的”的意思,相关法律都可译为“市民法”①。日本虽译为“民法”,但民法理论均承认民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权与国际法若干问题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在人权问题上的历史联系 可以说,近代国际法理论从一开始就和近代人权思想有过缘分。世人皆知,被称为近代国际法之父的荷兰人格劳秀斯(Hugo Grotius),同时也是近代人权理论基础——自然法理论的奠基人。正是格劳秀斯将政治哲学从与神学相结合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而为近代自然法理论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 但是,19世纪以后,一方面由于在国际关系中帝国主义和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另一方面由于在国际法学中实在法学派、二元论的兴盛,国际法不仅未能在个人权利保护方面与国内法相互促进,反而处于一种相互隔绝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政府法制》2014,(12):22-2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性解放浪潮.西方一些国家曾允许“性工作者合法工作”。但现在,不仅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大国法律严厉禁止“性交易”,荷兰和德国等色情业泛滥的城市也开始全力“转型”,试图消除“性都”不光彩的称号。  相似文献   

7.
在1811年被法国合并之时,荷兰仿效法国建立起了检察体系,并维持至1813年获得独立。目前,虽然基本理念一如既往,荷兰检察体系的组织结构与检察机关的权力已经有别于从前。基于"起诉所有犯罪是不明智的"与"对犯罪作出官方反应是必须的"基本认识,荷兰立法机关于1983年赋予了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要想深刻地理解一种规矩或一种制度,一种法律准则或一种道德准则,就必须尽可能地揭示出它的最初起源;因为在其现在和过去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刚刚胜利后的1804年,当个人本位、权利至上、契约自由、意思自治等主流思想占上风,亚当&#183;斯密“看不见的手”的自由经济思想在欧洲盛行的年代里,法国为何能够如此理性地在《民法典》中确立必须公证制度?并且这种理性的选择随着19世纪后期欧洲各国面对个人权利极端化的困惑而纷纷设法控制和约束公民意思自治的到来,法国1804年便已推行的必须公证制度更能显示其“先见之明”。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组织形式的(无论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出现都是一系列历史事件突发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六国(法国、西德、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卢森堡)面对由“雅尔塔协定”所导致的欧洲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四分五裂的局面,为抵制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谋求自身的经济政治独立、安全和发展,从而打着“重建欧洲家园、建立统一组织、使欧洲得以和平、安全和自由”的旗号以1952年建立欧洲煤钢共  相似文献   

10.
格劳秀斯在其作品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近代自然法理论.同时,作为第一位现代权利理论家,最早提出了自然财产权理论:他认为原始共有财产权及从中发展出的私有财产权都是每个人所享有的自然权利.而私有财产权的产生则是基于人类明示或默示的普遍同意.并指出私有财产权固有的排他性与综合性特征.而且,格劳秀斯进一步指出,财产权作为每个人享有的一种自然权利,还应包括在极端紧迫的情况下每个人享有利用物品的必需权.并且这种必需权作为财产权制度的一个必要限制是不能予以剥夺的.但是,由于未能看到正当地使用物品的自然财产权利并不包括对他人人身的使用,所以,格劳秀斯被引向接受奴隶制度的自然性.因而使自我保存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必需权失去了其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7年7月14日,中国福建村民向荷兰藏家追索章公祖师肉身佛像诉讼案在荷兰举行了首场法庭听证会,这是控辩双方首次对簿.这起跨国文物追讨案涉及中国和荷兰不同的法律程序,中国村委会能不能在荷兰法庭打官司、荷兰藏家所称“佛像已被转手”是否合法有效等争议直接影响本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1992年荷兰新民法典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说 (一)历史 1838年<荷兰民法典>大体是在改编和扩充的基础上对<法国民法典>的翻译.这部法典服役了大约100年后已显出过时的迹象.一个政府委员会被任命对其进行修补,但进展相当缓慢,这激怒了当时最著名的学者之一--莱顿大学民法学教授梅杰斯(EduardM.Meijers).  相似文献   

13.
2005年5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法医学会会长兼《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会主任、主编率“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翟恒利、编委欧桂生、高金才、任洪福、姚青松等一行赴荷兰,就《中国法医学杂志》进入“荷兰国际科学文献数据库”和“荷兰医学文摘”,访问了设在那里的“荷兰国际科学文献数据库”和“荷兰医学文摘”总部。主席克里斯·克劳特(crouse.clauter)先生热情友好地接待了刘耀院士等代表团一行,并表示总部已经相继接到《中国法医学杂志》书面申请及相关资料,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就《中国法医学杂志》所载内容的科学性和学术水平 以…  相似文献   

14.
长久以来,学术界都认为格劳秀斯的《战争法权与和平法权》是关于万民法或者今人所谓的国际法的。这种观察并不充分,这部著作的标题可为佐证:De jure belli ac pacis libri tres,in quibus jus naturae et gentium,itemjuris publici praecipua explicantur,直译成现代语言就是论战争法权与和平法权,三卷本,其中阐明了自然法权、万民法权、尤其是公法。可以看到,这部著作不仅仅关乎那种被今人不确切地称为国际法的东西,而且也关乎公法,也就是今人所谓的国家宪法,除此之外,它还关乎自然法与万民法。关于这一点,格劳秀斯在本书的长篇导言部分曾经予以阐述。拙文将以导读的形式,深入研究格劳秀斯这篇导言,并尝试探讨以下若干问题:格劳秀斯的《战争法权与和平法权》真的是一部国际法著作吗?如果是,那么,在何种程度与何种范围呢?另外,格劳秀斯在这部巨著中所教导的自然法与万民法的精义何在?  相似文献   

15.
西方自然法思想历经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发展阶段。虽然自然法传统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但从17世纪开始,近代自然法思想家相较于古代和中世纪,更为强调自然法是事物自然理性的反映,更加突出人类的自利本性和自然权利论,并自觉运用理性主义方法论建构自然法体系。这些转折都显示出近代自然法与古代、中世纪的自然法具有根本区别,这是我们认清西方自然法思想脉络的基本前提。虽然理论界对格劳秀斯作为近代自然法的转折点还有质疑,但格劳秀斯开始将法律与数学进行类比,对于古典自然法来说是闻所未闻的,在格劳秀斯之后却成为自然法理论建构的常态。在中世纪到近代自然法的思想转型过程中,格劳秀斯确实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格劳秀斯、普芬道夫关于私有财产权产生的自然法逻辑以及德霍斯的“知识共有”理论基础上,阐发“知识共有”理论之内涵:知识财产权是人们就共有知识利用和分配达成的协议.据此,商标权的本质就是以实现特定符号识别功能的义务换取对这一符号的垄断使用权的协议.使用商标实现识别功能是达成协议的实质要件,其他共有人的同意是达成协议的形式要件.使用产生商标权是基于“消极共有”的“占有—默示同意”契约,注册产生商标权是基于“积极共有”的“分配明示同意”契约,两者各有优劣.从“知识共有”理论的“协议”视角解读商标权取得本质可为商标权正当性论证提供新的进路,对我国商标实践中实现使用行为价值的理性回归,也可为解决未注册商标抢注纠纷等实践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与荷兰两国间的司法合作协议,国家法官学院于2003年11月4日至18日派团考察了荷兰、德国和法国的法官伦理与司法惩戒制度。考察团走访了荷兰司法官培训中心、有关法院和法学院,国际法院和联合国前南国际刑庭,德国司法部、司法官学院,法国司法培训学院等机构,对上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法官职业伦理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司法惩戒制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  相似文献   

18.
浅析荷兰民法典关于无效和可撤销合同的规定●沈幼伦荷兰国法律体系属大陆法系,他的旧民法典诞生于1838年,是继法国民法典之后,一部较受世界注目的民法典。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部反映那个时代特征的法典,逐渐地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于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荷...  相似文献   

19.
荷兰Kecofa仿制了法国Lancome香水的气味,Lancome在进行商标诉讼未获成功的情况下,提起侵犯著作权的诉讼.荷兰最高法院的判决认定香水的气味可以被认定为著作权法上的"作品",对香水气味的模仿构成对著作权的侵犯.荷兰最高法院的判决开创了用著作权法保护气味的先河,给香水厂家保护自己的权利带来新的途经,但是也给传统的著作权领域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雷池 《法律与生活》2016,(18):56-57
2016年8月23日,在位于法国尼斯的一个海滩上,几名法国武装警察要求一名妇女脱下包裹全身的蓝色穆斯林版比基尼泳装——布基尼,并对她开出了一张38欧元的罚单.警察的行为与当地的一项“禁止女性在当地海滩穿包裹全身的布基尼”的规则有关.继法国的度假胜地戛纳、卢贝新城以及科西嘉岛西斯柯村后,法国又在多个度假区宣布以上禁令.一时间,纷争四起,有舆论认为在发生一连串恐袭事件后,这一禁令是保障公众秩序和世俗主义的规则.而另一方纷纷抗议,指禁令侵害个人自由和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