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修订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随机抽取江苏、湖南、安徽、上海7所高校1076名大学生进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结构失衡:感受和调节积极情绪的效能感比较高,而调节消极情绪的效能感比较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也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在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面临的情绪困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逐步使他们可以依靠和发挥自身的力量,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呼和塔拉  杨志勇 《前沿》2011,(18):195-197
本文根据自我效能感的来源和主体作用机制理论,设计了培养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培养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验方案,实验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在阅读、听力、写作三个维度上有了显著提高;同时英语成绩,尤其是阅读、词汇与语法的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就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此,以便利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某大学51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三者关系,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和就业能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大学生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就业能力呈显著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就业能力之间存在正向显著影响的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追踪测量,考察了社会支持对求职行为和求职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和政治面貌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效应后,社会支持和求职行为之间存在正向的、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和求职满意度之间也存在正向的、显著的预测作用;与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相比,主观支持更能预测求职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王丹平  刘妍君 《人民论坛》2012,(17):136-137
文章旨在探讨人格因素在求职准备行为、求职过程行为和求职结果中的作用,并考察个体变量对求职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格因素中的外倾性和尽责性分别对求职准备行为和求职行为过程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个体因素中的学业成绩和家庭经济水平分别对获得聘用通知数和签约情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问卷测验方式,综合分析了不同类型(性别、专业、生源地等)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情况,测查了职业搜寻清晰度、求职行为等因素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并将就业困难和就业顺利的学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夏雨 《今日广西》2008,(23):16-16
如今,大学生缺乏求职经验是他们就业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的经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所应聘职位具体要求的工作经验,这一点无数人已有体会;二是指求职应聘的经验。这一点,许多人似乎体会得并不那么深。由于求职经验的欠缺,许多大学生的求职思路和求职方法十分狭窄和单一。大致说来,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只会实力求职法和关系求职法。  相似文献   

8.
张月  唐峭石 《前沿》2014,(3):52-55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择业范围和积极主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可以从不同程度和方面来预测职业未决、职业犹豫、职业决策困难和职业选择行为。因此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07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家庭因素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从家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建议,改善高校就业辅导单向动员效果不佳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贫困大学生在人格特征和自我效能感上的关系,抽取漳州某高校290名大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的测量,提出了一些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健康人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33名女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获得途径以及效能感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调查,然后对所获文本信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诠释。结果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评价中存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比较标准;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要通过成功经验和特质归因获得;其在女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思维的活跃程度和归因倾向方面都发挥作用。“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是由班杜拉作为其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的。[1]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关注与行为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过程、行为反应模式以及将知识、技能转…  相似文献   

11.
公安院校“体改生”学习倦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榕等编制的学习倦怠量表,对某公安部属院校229名“体改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改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不同性别“体改生”学习倦怠的差异不显著;不同籍贯“体改生”学习倦怠的差异不显著;原本科不同专业“体改生”学习倦怠差异不显著,现不同专业公“体改生”的学习倦怠差异不显著,但刑侦类专业的学生在行为不当上的得分上显著低于刑技类专业的学生;学业自我评价良好的学生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和总倦怠上得分显著低于学业自我评价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在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维度上,理想型入学动机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家庭型入学动机学生的得分;在成就感低和总倦怠上.理想型入学动机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家庭型和就业型入学动机学生的得分。  相似文献   

12.
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省常州市西藏民族中学240名初中生学业求助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地藏族初中生学业求助水平较低;在工具性求助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明显低于女生;而在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三种求助方式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取向、学业价值怀疑与学业求助行为有显著关系;自我效能低的学生不愿意求助或选择执行性求助,支持脆弱假说。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浙江省8所高校275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UNI)",结合个体访谈,对当前大学生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警察院校、师范院校、普通高校在学习技能需求、情绪调适需求、求职资料需求方面差异显著;警察院校和师范院校学生在学习技能方面的需求显著高于普通高校;警察院校学生情绪调适的需求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师范院校学生在求职资料获取方面的需求显著高于警察院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刑警的工作绩效受多个变量及其作用机制影响,刑警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有时比实际职业能力更为重要,实践中要优先录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应聘者,现实工作中要优化刑警的工作环境和相关社会环境,并对刑警进行相关心理干预,提高刑警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国内同类研究,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对于女性公务员来说,最终学历、月收入、男女平等的思想、自我效能感对男女同龄退休支持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工作影响家庭的矛盾对其有显著的阻碍作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在年龄、学历、月收入与家庭工作矛盾之间和在自我效能感与男女同龄退休支持度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高校教育的一大问题,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在影响个体行为、态度的自我效能感方面,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否也存在让人担忧的问题呢?本文针对高校贫困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贫困生的消费水平来说,学生对于其家庭经济状况的认知对其心理的影响更为明显。另外,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中的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普通学生,作为教育者而言,这是一个对该群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就业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利用网络实现就业对缓解就业难问题有着显著作用,是一种对传统就业方式的有效替代.本文从网络求职和网络创业两个视角,分析了大学生网络就业的前景,首先从大学生网络就业的微观行为和社会支持状况说明了实现大学生网络求职具有良好的受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次从互联网就业效应、大学生网络创业动机、网络创业支持力度等角度考察了大力发展网络创业的优势,从网络创业状况和公众认识分析了相应的问题.最后给出了促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武素云 《前沿》2010,(2):180-182
自我效能感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思维以及情感反应,反映了个体在不同领域情境下面对困难挑战的自信心,对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地开展学习弱势群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学习弱势成因分析,本文力求从认清自我,树立理想,改进学习方法,跨出自信人生的第一步;确立目标,做好规划,付诸实际行动,体验成功人生的第一步;笑对逆境,克服网瘾,融入集体,走出坚强人生的第一步等方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单位制变革打破了传统的就业模式,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择业经历都存在着性别差异.通过对山东省部分高校的调查,发现女性更关注就业的稳定性,男性则更注重收入水平.求职中女性的签约率相对较低,更容易因为性别受到不平等的困扰.对于求职中的性别歧视,大多数女生选择了默认,反映出现实中缺乏维护平等就业权益的渠道.  相似文献   

20.
刘卓 《北京观察》2010,(4):39-41
每一次的求职都是一次竞争的机会,但并不是决定未来的唯一机会。在这一点上,求职实际上变成了每个人一生要不断面对、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