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道德的社会功能及其道德认知呈现出新的取向,在继承、涤荡和挑战传统道德的基础上,他们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生态伦理、网络伦理等新领域的道德准则.我们应在宏大理论和宏观结构与具体行为和事实经验之间建立一种"中层理论",指导道德取向或道德行为的经验研究.这种基于"中层理论"的道德建设方略,不仅适用于大学生,也适用于全体公民,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一种新方略.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规定的社会主义道德取向和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中,诚信无疑是其中最为基本的道德取向。诚信作为道德建设的根本,对于立身、治国意义重大,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义重大。诚信观是贯穿于社会主义荣辱观之中的一根主线。诚信是维系和谐社会的基础,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是诚信社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领导干部官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官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现为恪守职业道德与遵循权力道德两个层面的有机统一。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来看,应该以"公正为民"作为官德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其中",公正"是官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价值目标,而"为民"则是权力道德建设的基本价值规约。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官德建设要在精神动力和制度保障两个关键环节上把"公正为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要求与使命。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决定了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为民价值取向。为民道德价值取向的确立要适应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党长期执政的内在逻辑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道德养成生成机制,辅以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舆论氛围,从而为培育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定的为民价值取向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重刑化问题在司法实践、学者论述和立法上都有表现,近代刑事法制发展总体趋势和我国刑事法制建设价值取向的趋势是轻刑化、非刑化,体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重刑化思想与这种价值取向背道而驰.重刑化与"从重从快"严打方针有根本区别,前者是一种非法行为,而后者要依法进行.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这块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沃土上,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传统。在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内在结合,形成了一整套独具民族特色、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今天,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已内化为当代共产党人一种文化心理和思想性格,融化在当代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中,成为我们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研究探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与当代共产党人价值取向的关系,对于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推进党的建设都具有重大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仅从价值取向和价值导向的关系论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要实现价值取向实然向价值取向应然的趋同合一,这需要社会价值导向和主体道德良心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对立与统一始终伴随着刑法的形成与发展 ,刑法价值取向的形成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文化根源。美国刑法的宪法限制、刑法中诸种原则和制度的设置表明 ,美国刑法的价值取向是优先追求个人自由。这种价值取向对于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和社会观念的转变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合理性认定下来,道德领域便受到了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猛烈冲击.不少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二律背反的命题.其实从本质特征上看,道德是社会发展中社会成员经过长期选择并得到认同的一种契约,是实践性与目的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律他性与自律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道德,并为道德建设创造了条件,在道德建设中,制定道德规范和进行道德教育应该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0.
节约作为人类传统的文明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伦理、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理念。建立节约型社会需要将节约的理念引入民事法律制度,但是节约作为一种法制与民法传统价值取向产生冲突。为此,我们必须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人口与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变迁,重新考量我们的民事法律价值取向,确立民法在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和自由的前提下,兼顾社会和公共利益的新价值观念,这对于我们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家从文明的开端就参与了中国民族的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的建构,是中国道德哲学体系与中国伦理精神最重要的原色之一。道家伦理具有重要的精神哲学意义。道家为中国伦理提供本体论基础,弥补了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本体缺失的不足;道家的隐世避世为入世的伦理提供了一个退出机制,使富有弹性的安身立命基地的建构成为可能;道家在儒家的人伦原理之外提供了一套扬弃人生和人伦矛盾的人生智慧。但是,由于其理论体系中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和人格构造中难以弥合的内在分裂,道家伦理在中国伦理精神的体系中终不能成为主流和正宗。  相似文献   

12.
道德哲学应关注两个根本的伦理经验。这种关注表明,伦理思维是道德哲学的一种可能的思维进路。黑格尔对道德与伦理之关系的论述隐含着伦理经验被遮蔽的秘密。对本源或根据的需要,使道德哲学遵循“本体思维”。本体思维使道德哲学哲学地呈现,它将具体历史感性的“伦理经验”过滤掉了。伦理思维打破了“存在的自鸣得意”,它在“人与存在的相与向度”运思,将展开人之“是其所应是”的生活向度。有一种思想可能属于伦理思维的道德哲学,那就是更本源的、更真切的“守望”生活。  相似文献   

13.
关于道德的本质问题的争论,在伦理思想史上,主要表现为道德本体论与道德工具论之争;在当今学界又表现为道德规范说与道德主体说之争。道德的本质应该是在规范性和主体性的矛盾统一中,非强制地反映和调节社会性利益关系的具有伦理价值的一种实践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是非法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应当予以排除。排除民事非法证据首先具有群体性的伦理基础,目的在于维系用于凝聚社会和传承民族时代精神的伦理善观念;其次具有个体化的伦理基础,为平等保护双方当事人人格尊严和权利的个体化伦理善观念所必要;最后是程序正义的法伦理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公务员行政行为是一个包含多重因素、涉及诸多环节的复杂过程。各级公务员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既要以合法性为基础,又要以合理性为依托;既要充分关注公共利益和主流价值取向,又要兼顾个人利益和自我取向;既要突出行政目的的导向性,又要侧重行政手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生态伦理学界,非人类中心论正日益成为强势话语。但从理论根基上对这种强势话语进行透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非人类中心论在实质上并没有走出人类中心论,二者争执的实质只是思维方式之争,非人类中心论试图强化的只是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指向,表征着和谐理念的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鲜明地彰显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价值,必将给人民大众带来更大发展与福祉。  相似文献   

18.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预测,描绘出未来社会的三大基本经济特征是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20世纪中叶,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实践,因忽视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导致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走了弯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根源与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既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面镜子,又是驱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的产生与演进,是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学的恢复、社会变革、知识群体的兴起以及知识生产、传播体系的变化,是刺激当代中国政治思潮产生的直接根源.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的演进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价值重估运动和权威体系改造运动:对改革开放时代的早期回应;(2)国家一社会关系重构运动:对市场化的回应;(3)改革政府运动:对市场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理性回应;(4)民族主义与民族复兴运动:后冷战时代对全球化的政治回应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当代中国政治思潮具有不同的关怀和政治属性.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多媒体教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媒体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基础”课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