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赔偿法的实施,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的基本人权,及时地弥补了公民因国家机关侵权而遭受的物质损失,慰抚了他们受伤的心灵,同时从法律上规范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司法的行为,提高了他们自觉执法、严格执法的水平和能力,良化了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密切了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开展国家刑事赔偿制度的课题研究,认真分析国家刑事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采取相应办法改良我国国家刑事赔偿制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刑事赔偿是对公民权利进行救济的最后屏障,在归责原则上经历了过错原则到无过错原则的演进,体现了对国家责任的认可.我国已经颁布了统一的《国家赔偿法》,侵犯人身权之刑事赔偿得以广泛关注,但侵犯财产权之刑事赔偿尚存在诸多问题,在财产权被宪法确认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后,完善我国刑事赔偿势在必行.刑事赔偿制度既包括对实体性要件的界定,如刑事赔偿参与主体、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方式;也包括程序性规范的具体设计,即狭义的刑事赔偿程序和追偿程序.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正式确立.它对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着重大的意义.<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办法>则细化了国家赔偿法.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同属司法行政机关的赔偿,但二者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刑事赔偿是对公民权利进行救济的最后屏障,在归责原则上经历了过错原则到无过错原则的演进,体现了对国家责任的认可。我国已经颁布了统一的《国家赔偿法》,侵犯人身权之刑事赔偿得以广泛关注,但侵犯财产权之刑事赔偿尚存在诸多问题,在财产权被宪法确认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后,完善我国刑事赔偿势在必行。刑事赔偿制度既包括对实体性要件的界定,如刑事赔偿参与主体、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方式;也包括程序性规范的具体设计,即狭义的刑事赔偿程序和追偿程序。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修订前《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一款规定的片面理解而形成的“以错案责任追究为基础的刑事赔偿理念”,不仅违背刑事诉讼基本规律,影响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积极性,而且不符合《国家赔偿法》的权利救济与保障的本质要求,妨碍了我国国家赔偿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树立科学的刑事赔偿理念,使国家赔偿法发挥其应有功能,有必要从理论上澄清刑事赔偿与错案责任追究之间的理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为从法律价值上判断国家对刑事司法侵权造成损害应否承担法律责任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据和标准,对于确定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及免责条件、举证责任的负担以及承担责任的范围具有重大意义.刑事赔偿归责原则的确定,不仅体现了国家刑事赔偿的立法政策和价值取向,同时还受到本国的法律传统、民情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术界、实务界对于我国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问题,认识还很不一致.笔者通过立足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具体国情,分析国家赔偿法(包括刑事赔偿制度)的立法背景,并将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与当时的刑法、刑事诉讼法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我国的刑事赔偿,无论从立法背影看,还是从国家赔偿法总则的规定和刑事赔偿的具体规定看,其所确立的惟一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家赔偿法》对保障和救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不完善之处也在实施中日益暴露。结合刊登于《楚天都市报》2006年5月1日第13版的“重大交通肇事疑犯为何无罪释放”一案,根据国家赔偿的充分救济原则,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刑事赔偿范围和程序应该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8.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决定》,该修正案从总体上对原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修改。在刑事赔偿制度方面,删除了原国家赔偿法要求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规定,取消国家赔偿的确认程序,完善了刑事赔偿程序和国家赔偿费用支付程序,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保障当事人有效得到的赔偿。但《国家赔偿法》仍有需要完善之处,如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标准的确定。  相似文献   

9.
一、国家赔偿立法的缺陷1、关于国家赔偿的免责条件问题。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但对于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混合过错造成的损害,以及由于第三人(受害人和国家机关以外的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害国家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国家赔偿法没有明确规定。2、关于非刑事司法赔偿范围问题。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刑事赔偿制度是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讨论了我国刑事赔偿制度在归责原则、赔偿程序、精神损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赔偿制度的几点尝试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侵犯财产权之刑事赔偿是刑事诉讼中财产权救济性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对国家责任的认可,在归责原则上经历了从过错原则到无过错原则的演进。如今我国已经颁布了统一的《国家赔偿法》,但侵犯财产权之刑事赔偿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完善我国侵犯财产权之刑事赔偿势在必行,主要包括刑事赔偿参与主体、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方式、赔偿程序和追偿程序的界定以及设计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赔偿归责原则和赔偿范围及其计算标准,是国家赔偿法的重要内容.正确理解和掌握我国国家赔偿法所确立的赔偿归责原则和赔偿范围,对国家机关和赔偿请求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于归责原则我国《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国家赔偿法》确立的归责原则是违法责任原则.从《国家赔偿法》的上述规定分析,违法责任原则具有如下构成要素:第一,国家侵权行为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这里的国家机关包括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第二,违法是构成国家侵权赔偿责任的前提.这里的“法”应作广义的理解,包括一切作为国家法律表现形式的规范性文件.第三,违法行为必须是发生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非职权行为,即使违法也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家赔偿法制的建立和实施 ,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和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国家赔偿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法律制度本身有欠缺。及时修改和完善国家赔偿法 ,从而充分实现其立法价值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家赔偿法制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和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国家赔偿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法律制度本身有欠缺.及时修改和完善国家赔偿法,从而充分实现其立法价值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知识卡片     
1994年5月1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并于1995年元月1日起施行。《国家赔偿法》第一次将刑事赔偿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历程中的又一个里  相似文献   

16.
谢秀珍 《工会论坛》2008,14(1):127-128
1994年颁布并于1995年1月1日实施的《国家赔偿法》结束了国家侵权完全免责的历史,成为我国国家赔偿制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对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侵犯,促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以及推进民主法治的进程都具有深远意义。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的不断完善,其缺陷已逐渐凸现出来。无论是陕西麻旦旦案还是佘祥林一案都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国家赔偿法中,认为没有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国家赔偿法是不完善的。笔者拟从我国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缺陷人手,在分析国家赔偿中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自己的一点构想。  相似文献   

17.
论新国家赔偿法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依法应给予的赔偿。我国的国家赔偿法自1995年施行以来,曝露出一系列问题。2010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国家赔偿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在本文中就新旧国家赔偿法的变化,从六个方面给予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国家赔偿难,其中的刑事赔偿尤难.在漫漫赔偿之路上,当事人总是要经历另一次炼狱.本文从分析刑事赔偿程序设计上的缺陷入手,试提出完善国家赔偿法的建议,以更好的体现国家赔偿法的立法意图.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亟待完善,需要在价值上实现从责任追究向权利救济转换,同时科学界定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建立独立的国家赔偿机构以及进一步扩大赔偿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于1995年1月1日起生效施行。这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件大事。它意味着国家赔偿作为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将载入共和国的史册。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由过去无章可循,步入法制轨道。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扩大,法制建设又上新台阶的标志。特别纵观全法,从第一章总则到其后的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诸章节中都明确把“违法民”规定为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原则,简称“违法原则”。这充分体现了国家赔偿法的中国特色:即原则明确,操作简便,赔偿范围宽,能够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