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当代中学生学习状况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学生在学习体验、学习动机、学习与发展、升学与竞争、学校期望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当前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基本状况以及在年龄和性别上可能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中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冲击着学校教育。为了了解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把握中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我校团委和政治组的同志对我地区有代表性的四所不同类型的中学(其中城市中学三所、农中一所)1519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专题调查。现将调查的部分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学生网络游戏消费行为的心理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菁 《青年探索》2009,(2):74-7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逐渐成为网络消费的一个热点,并受到了广大中学生的青睐。对南京市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结果表明,青少年网络游戏心理需求由对现实状况的补偿、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成就体验三个维度组成。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中专考试制度的改革,思想政治课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了解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中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不久前,我们对巨野县一中的914名中学生作了问卷调查,调查了学生对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触及了中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心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表明,当代中学生既保持了青少年所特有的真诚、坦率、求知、进取,又明显地打上了改革开放新时代的烙印。一、中学生的理想追求从调查中了解到,90年代中学生是…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网络游戏成瘾的界定、心理成因、心理危害,并探索了克服网络游戏成瘾的对策:探索网络游戏环境的特点,重视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优化社会网络游戏环境,加强对游戏成瘾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以利于尽快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除了广告的经济功能之外 ,广告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为对民族文化的展示和对生活时尚的引导 ,而其负面效应则在对被动、冷漠的大众性格 ,消费至上的价值观念的形成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引言】中国内地目前在校的中学生总数约7300万人。其中东部沿海城市在校中学生1458万人 ,约占全国在校中学生总数的20 %。与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其他社会群体相比 ,中学生群体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他们富于想象 ,勇于探索 ,同时在家庭关系中的影响力日益提高。在流行文化方面 ,中学生正在成为一股引导时尚的重要力量 ,这一点在沿海城市中学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剖析与探讨当代中学生群体文化中的基本现象 ,有助于人们理解强劲的“新生代” ,为调整社会与中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提供第一手资料。1999年12月15日北京零点调…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孩子,花钱如流水”,不少家长这样抱怨说。教育界也不时呼吁,要正确引导孩子们的消费。少部分城市中小学生的超前消费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1990年底,北京市统计局曾对部分有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小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月人均消费支付为173.10元人民币,生活消费水准高于家庭其他成员。1992年8月一份针对360户居民的调查又得出相似的数据,显示出家庭中用于中学生的消费支出占户均生活费支出的66.3%。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是家庭的“中心”,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的消费观念大有别于他们的上一代,贪图舒适与虚荣取代了崇尚艰苦和节俭。这些中小学生的超前消费主要用于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相比,在注重经济收入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文化权益的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消费、生活享受、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婚恋情感等方面出现新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精神文化生活总体水平低、群体封闭性强、文化消费"夹心层"现象明显、引导服务不足等问题。本文在大样本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现状、需求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维护文化权益、建设公共文化、促进社会融入和人力资源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就四个突出的现实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城市消费方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与文化,消费在城市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不良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则会导致城市生活方式的不可持续。“‘大量消费’模式导致‘大量生产’,使不可持续成为现实:人们在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上的竞相攀比竞争与模仿,导致了抽象的需要能力的形成;对消费时尚与流行产品的追逐,导致产品社会寿命大大缩短,提高了更新换代率,大量浪费与废弃物增加;对外观美感与符号象征价值的追求导致过度包装与广告,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二、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即机会平等性,既强调代际公平,也…  相似文献   

11.
网络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文章通过调查发现:聊天交友是中学生上网的最主要活动;网络在中学生中将成为新的具有号召力的社会化媒介;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信息获得、秩序行为、道德观念和文化反哺等方面;中学生受网络影响主要是缘于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的双重魅力。  相似文献   

12.
融入城市的仪式——麦当劳消费对青年民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智平  黄卓宁 《青年探索》2006,(5):65-67,85
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青年民工通过积极调整自己的消费方式,使其与城市生活接轨,以期在社会、文化以及心理层面上完成城市适应。本文以麦当劳消费作为一个切入点,通过描述青年民工的消费行为、消费体验、社会互动等情况,试图揭示麦当劳消费作为他们认同重构和城市融入的工具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穗港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资料上看,我们看到很多相近的东西,而不是太多的差异.我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体会.第一是两地中学生对生活的感受问题.调查资料显示:广州中学生对自己生活感受明显比香港学生高.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环境和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不仅对青年的消费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波及到在校中学生,致使中学生消费出现了"超常"现象,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一)通过对长春市几所中学300份问卷的分析,当前中学生"超常"消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往活动.在300份问卷中有271人(占90.3%)认为交往是中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补充.现在  相似文献   

15.
关注劳动者的闲暇生活陈瑞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当前,城市闲暇生活中的文化消费享乐活动呈现这样几种形式:第一,家庭化的文化消费活动方式。在电视发明之前,家庭消费主要限于物质产品,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参加文化消费的情况不是经常化的。本世纪中叶,电视技术发明后...  相似文献   

16.
东晋南朝文化在多元化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系统内自成独立板块,体现在时尚文化层面,东晋南朝更是别具异彩:学术时尚的崇义理而重思辩,文学艺术时尚的崇柔斥刚、尚华黜朴,审美时尚的尚柔守雌,生活消费时尚的崇奢斥俭、追新逐异。独特的政治条件、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和“江山之助”是形成东晋南朝时尚文化的合力因素。  相似文献   

17.
孔定芳 《理论月刊》2000,(11):24-27
东晋南朝文化在多元化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系统内自成独立板块,体现在时尚文化层面,东晋南朝更是别具异彩:学术时尚的崇义理而重思辩,文学艺术时尚的崇柔斥刚、尚华黜朴,审美时尚的尚柔守雌,生活消费时尚的崇奢斥俭、追新逐异。独特的政治条件、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和“江山之助”是形成东晋南朝时尚文化的舍力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加强和提高。但是,由于客观形势的发展,不少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因此,还存在不少问题。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对当前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具体的调查。从调查中得知,当前绝大多数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向上的。他们的政治觉悟、理想信念,学习目的、道德风貌、组织纪律、法制观念等,比前几年都有明显的进步。但是还有不少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借鉴消费的社会情感意义的理论视角,考察处于婚外包养关系中的城市女性的经历与体验,分析她们的亲密关系选择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通过深描城市女性进入、维系(以及计划离开)包养关系的过程与策略,文章剖析了她们对时尚消费和亲密感情追求中的矛盾和冲突,并进一步阐释了消费文化、本土性别观念和社会网络等因素对现代都市女性身份认同和社会归属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化立区”如今成为一种时尚,许多城区纷纷扯起了文化的大旗,在“人民网”上,还总结出文化立区的三种模式:沧浪模式、福田模式和海珠模式。这场城区的新文化建设似乎刚起步。沧浪,苏州的一个区,就在身边,不妨去考察一番。历史考察说起我国的城市文化,最早从宋代开始,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称之为市民文化,无非就是茶楼酒肆、说书唱戏,说到底是一种消费文化。这是因为,当时城市是一个消费型城市,城市的功能在战时有“城”的作用,用于抵御外敌,在平时就一个功能,消费。所谓“市”,也就是把农产品运到城里来供市民消费。凡是读过《红楼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