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制度虽然比原始社会进步,但却是一种极其残暴的剥削压迫制度。懂得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奴隶起义、平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教育学生认识: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封建生产关系已经萌芽,而奴隶起义和平民起义,又动摇了奴隶制度的基础,奴隶制必然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明确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深入理解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内涵及其主要特点。 2.使学生认识封建制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比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奴隶社会形成后生产和文化的发展,从而初步认识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后,可以促进生产力更迅速地发展,并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2.使学生认识封建制国家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是一个激烈的斗争过程。通过斗争,新兴地主阶级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才能为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广泛发展扫清道路。  相似文献   

5.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以下问题: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私有制、阶级、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将来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亡;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是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对奴隶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奴隶起义动摇了奴隶主的统治基础;奴隶社会生产力状况;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深化,资本主义链条已开始在许多环节上断裂,资本主义必然要被新社会所代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懂得: 1.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垄断; 2.帝国主义阶段的生产发展比过去更为迅速,但同时又表现出腐朽性,生产关系有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史的教学,要始终抓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这条线索来进行。这个问题讲清楚了,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因此,在《奴隶社会的瓦解》这一节的教学中,我紧紧地围绕这条线索,利用图示法来讲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奴隶社会在代替原始社会以后相当长  相似文献   

8.
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近年来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帝国主义的条件下,不是说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腐朽阶段,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那末,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技术还能迅速发展呢?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状况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于辩证地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现在,让我们来简要地考察一番: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试论混合所有经济的优越性及对其发展的导向廖茂林改革开放以来,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历史唯物论原理,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实际出发,纠正了生产关系脱离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错误,改变了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的状况,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推动了封建社会历史的发展;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必然要取代封建制度。从而进一步掌握阶级社会的历史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及发展,并初步懂得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概念。 2.使学生认识到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二课时:原始社会生产的发展。第三课时: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三、教学重点: 生产力、生产关系概念的阐述。四、教学难点: 1.生产工具是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最根本的内容和基础; 3.原始社会极低的生产力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公有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为什么要调整、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呢?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它们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表现为: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时候,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百家论萃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具体状况与发展趋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至少需要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l、需要有以公有制生产关系为主体的多层次生产关系与多层次的生产力相适应。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要适应差异巨大的各种层次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就不可能是单一的一种模式。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应该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层次的生产关系格局。2‘需要有较低级形态的公有制生产关系形式与较低发展水平的生产力相适应。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仅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于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建立后,在一定时期,它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适应的,但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来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便逐渐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样,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就日益激化起来,于是客观上必然出现改变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向前发展的要求,革命就要爆发,旧的生产关系就必然要被抛弃,而代之以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新的生产关系。但是马克思主义在揭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同时,从来没有把历史看成一幅呆滞刻板的图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反复指出,历史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学公式,不是简单的一次方程,“历史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机关后勤现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入手 ,搞清机关后勤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才能制订正确的政策 ,以促进后勤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我们为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后勤生产关系后勤服务实体即后勤服务劳动者集合体是后勤生产力中最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是后勤生产力的主体。后勤服务劳动者本来就是单位职工 ,后勤服务实体来自于单位母体 ,后勤生产资料属于单位所有 ,后勤服务实体与单位的关系 ,是后勤生产关系中最主要的生产关系。在单位后勤改革中 ,后勤服务实体处于主体地位 ,任务是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发展简史的教学目的,总的说,就是帮助学生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前途,为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隐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因此,要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从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获得。依据人的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秩序,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最好在讲完原始社会后出现,再在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时逐步加深,在最后一课总的概括、总结课中,从理论上加以完善和提高,从思想上着重进行共产主义人生  相似文献   

18.
刘楚凤 《湖湘论坛》2005,18(3):44-45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等于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和把握: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总体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最直接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教材内容介绍一、教学和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主要使学生初步认识以下问题: 1.人类社会必然要经历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但是,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社会发展历程各具特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20.
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大解放,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完成的第一大任务。改革开放,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完成的第二大任务。 改革、开放是动力,发展才是目标。生产力解放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了,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发展了,又要进一步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即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至科技和教育体制,以利于生产力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