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陪审团在衰退吗——当代英美陪审团的发展趋势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易延友 《现代法学》2004,26(3):45-52
陪审团审判在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中的使用都呈逐渐减少之趋势,并且批评陪审团审判制度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但是一些原来已经废除陪审团审判的国家却正在恢复或试图恢复这一制度。陪审团审判的生命力仍然旺盛,因为它仍然在保障自由、制约国家权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英国陪审团评议秘密规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龙环 《河北法学》2006,24(9):111-116
在英国,陪审团审判不仅是审判手段和宪法的支柱之一,它还显示着自由的存在.陪审团评议秘密规则是英国古老的普通法规则,至今仍然得到判例的认可.该规则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人民陪审团属于外挂式陪审模式,其与专业法官的关系,实际上是司法专业化审判与民众社会化审判关系在程序上的反映。人民陪审团可以有效地改变审判格式化的局面,使案件的审判具有个体人格化的特性。在具体的制度建构中,应当使具体规则与人民陪审团的价值目标相统一,以免民众审判与人民陪审团沦为司法权与法官的附庸。  相似文献   

4.
在东亚,没有正式的英美式陪审团,但存在建议性陪审团,包括:日本历史上的'参考性'陪审团、韩国的咨询性陪审团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人民观审团,建议性陪审团是学习英美式陪审团的结果。和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我国也不具备容忍陪审团的条件,因为陪审团需要对抗化审判下对案件事实进行生活化处理,认同事实审一次性、宁纵不枉的实体公正理...  相似文献   

5.
《北方法学》2018,(4):103-115
陪审团具有价值上的正当性:一是民主价值,即陪审团审判体现了人民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的直接民主,体现了社区伦理融入裁判;二是公正价值,即陪审团能够防止司法贿赂、保障独立审判、增加司法公信力;三是自由与人道价值,即通过一致裁决防止侵犯少数派的自由,通过"陪审团废法"防止政府侵犯个人自由,通过死刑裁判体现司法人道主义。但是,陪审团的价值实现存在实践障碍:一是陪审团成本太高且效率太低,二是陪审团的代表性受到质疑,三是审判诈骗等复杂案件的能力受到质疑,四是民事案件陪审团容易出现非理性裁判。由于以上原因,世界各地适用陪审团的数量在减少。但是,陪审团作为对抗恶法、反抗政府以立法的方式进行压迫的工具,能在少数案件中发挥作用就足够了。所以,数量上的减少,并不能说明其存在的价值降低,其伟大的象征意义永远不会磨灭。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陪审团与检察官的公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诉讼制度中,陪审制有大、小陪审团之分。一般来说,行使起诉职能的是大陪审团,行使审判职能的是小陪审团。在美国,公诉权由检察官和大陪审团分别行使。刑事起诉有两种主要形式:大陪审团提出的起诉书和检察官提出的公诉书。有些刑事案件的起诉,由检察院直接决定和提起;而有些案件,特别是重罪案件,提起公诉并交付审判必须由大陪审团决定。在程序上由检察官将拟就的起诉书草案和有关材料提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组织的大陪审团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交付审判。一、美国大陪审团对检察官的监督制约美国的大陪审团最初是仿照英国的陪审团制定的,…  相似文献   

7.
蔡辉 《广东法学》2005,(1):62-63
陪审团制度由英国殖民者带进北美大陆,美国独立后把这一制度继承下来,联邦宪法第六修正案将“得到陪审团公正的审判”确立为刑事被告的一项基本诉讼权利。既然是被告的权利,被告当然可以放弃。于是联邦最高法院规定:被告可以放弃陪审团审判而主动认罪,但必须得到联邦法院和美国检察官的同意。可在很多州,被告放弃陪审团审判只需得到法院的同意并不需要州检察官的同意。  相似文献   

8.
治凤 《江淮法治》2011,(4):50-50
18世纪,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王室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激化.大陪审团作为当地居民的代表,自然在审判中竭力与王室代表抗争.维护殖民地的利益。大陪审团的职责是对犯罪指控进行调查并决定是否将案件提交法院审判。大陪审团由当地居民的代表组成。  相似文献   

9.
<正> 英美的陪审团制度已经有了七百多年的历史。陪审团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刑事和民事诉讼案件中都使用的小陪审团(Petit jury)或叫审判陪审团。在民事案件中,它的任务一  相似文献   

10.
夏欣 《法制与社会》2013,(33):27-28
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体现在其宪法修正案当中,无论民事还是刑事案件,原被告都可以提出陪审团审判的要求。陪审团分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大陪审团只适用于刑事案件,其主要职责和权利是决定是否起诉。小陪审团通常由12人组成,通过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决定嫌疑人是否有罪。本文所提到的陪审团,一般是指小陪审团。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作者1995年10月应台湾大学邀请,在台北“海峡两岸刑事诉讼法学研讨会”会上所作的学术报告摘要。在当代,英美法与大陆法总体上呈现出互相渗透和互相融合的趋势,但在某些重要制度方面,二者仍然存在着原则性区别。譬如在审判制度方面,关于“审判”的概念、审判活动的时间延续性等,两大法系有明显差异。在英美法国家,典型的审判是由陪审团裁决事实、职业法官作法律评判两种活动构成的。  相似文献   

12.
香港最高法院原讼庭(又称高等法院)的刑事审判设有陪审员,什么人可以出任陪审员?目前它的作用如何呢? 香港陪审制的开端在英国法律制度史上陪审员制度由来已久,以往在英国有所谓大陪审团,负责调查、控诉;这种大陪审团制度目前在美国仍然存在。在英国和香港,陪审团现在扮演的功能只是定罪,其角色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削弱。在香港,一般的民事审讯是没有陪审团的,主要用于高等法院的刑事案件。据史料记载,香港的陪审制度源于英国,在未曾订立陪审员法规以前已经成立;当时不但没有陪  相似文献   

13.
评俄罗斯刑事陪审团制度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礼明 《河北法学》2004,22(8):115-11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以刑事陪审团制度的推行为司法改革的突破口。改革者试图以此促进公平审判和民主政治。该制度实施以来,喜忧参半。从其未来走向来分析,陪审团审判对公平审判目标的实现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对民主政体的贡献亦很有限。  相似文献   

14.
一、陪审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陪审制度的起源及意义 陪审制度就是从公民中产生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的制度。一般认为在公元6—8世纪出现于英国,分为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两种形式,陪审制在英国的确立和早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取代了神明裁判法和决斗等证据制度,带来了证据发展史上的革命;它对普通法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关键作用;陪审团分享国家的司法权,改变了国王及其法官独揽国家司法大权的状  相似文献   

15.
以往讨论公诉卷证并送所导致预断及其不良后果,均预先设定英美陪审团审判之立场,因此强调审判者须以空白心态进入庭审。但职业法官审与陪审团审判模式存在诸多本质区别,两种模式对防止预断的需求并非一致。于中国的刑事审判而言,印证证明模式的存在限制了预断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侦诉阻断机制是我们借鉴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康黎 《北方法学》2012,6(4):76-81
美国死刑量刑程序经历了一个正当化的历史过程,早期的陪审团废法现象催生了死刑陪审团制度,死刑陪审团制度的建立又引发了死刑案件审判的两分式改革并使死刑量刑程序得以独立,特殊的"凌驾陪审团"规则体现出美国司法界力图保持死刑裁量中职业法官与平民陪审团间的权力制衡。  相似文献   

17.
胡铭 《时代法学》2006,4(2):36-42
死刑案件作为最严重的案件,作为关涉公民生命权的案件,它的审判是我们在构建正当法律程序时需要关注的重点。文章以价值分析为主视角,从哲学思辨和实证分析入手,提出在我国的死刑案件中引入陪审团审判,以构建强大的死刑案件普通审程序之设想,试图通过在死刑案件中引入陪审团审判,扩大刑事司法中的民众参与和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之实现。  相似文献   

18.
法治及其形式合理性有着先天的局限性,法律适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各种"困难案件".陪审团在审判过程中的职能包括在认定事实的基础上适用法律,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贯彻社会价值观念、修正法律规则.陪审团在困难案件的审理中具有维护、修改、补充和促进形式合理性的法的作用.在法治社会中,法官依照形式合理性的法断案是一条准则,但困难案件的审理作为一种例外,应当有陪审团参与审判.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对20世纪初英租威海卫时期(1898-1930)中国被告在刑事审讯中享有的权利进行调查。中国被告人涉嫌严重犯罪时,由一名法官审判,适当时再由一两名中国助理员加以协助。1912年两名被告在缺少陪审团或法律代表的情况下,被宣告谋杀罪名成立。该案之后,辩护律师和陪审团审判不但成为规则,更成为确定的制度。有关此案的负面报道,在推行有限度使用公众基金聘用辩护律师方面起了作用,并且可能鼓励陪审团被更多使用。同时文中探讨了殖民地部、英国地方官员和其他人在被告审问中使用陪审团和辩护律师上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美国陪审制度由来已久,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如今,美国陪审团的主要任务是在刑事案件中确定被告是否有罪、在民事案件中确定过错责任及对损害的评估。由此,它被认为是美国民主法制的基础。 目前人们对陪审团的看法各有不同。有人认为,陪审团的存在是为了防止司法腐败,有利于审判的公正,因为陪审团成员是由电脑随机挑选产生的,其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是保证陪审团公正审理案件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