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加入WTO后 ,我国的城市化道路 ,应从计划经济下的“政府主导型”向市场经济下的“政府制导型”转变。政府制导型城市化是根据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规律 ,根据国情原则和成本收益原则 ,分阶段分地域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其弊端日益显现。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难以从根本上转变,与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有密切关系。市场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并非排斥政府宏观调控。要从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经济发展转变的角度审视经济发展方式,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确立了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在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下,受到传统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需求和现实发展成就等因素的影响,公民自愿服从、认可政府权威,构成了较为稳固的合法性基础。政府权威的合法性基础是不断变化的,面临转型危机,如何维持政府权威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4.
固定工劳动产权制度变迁特征及其权益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定工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必然是政府主导型变迁 ,因而必须给予固定工权利利益补偿 ,但在改革中采取的“买断工龄”的做法是一种不等价的交换 ,固定工应该得到更为公平、合理的补偿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在从“村”向“城”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城中村社会转型与治理需求复杂化是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产生的前提与基础。在原有集体土地产权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通过治理结构双轨化、治理策略弹性化与治理资源多样化运作,城中村治理呈现如下格局:集体主导的村治结构与社区治理结构并存;综合性治理与专业化治理互动;正式治理资源与非正式治理资源互补。这种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本质上是城乡两种治理要素、治理思维和治理机制的结合与互动,对于避免基层治理体制僵化、缓解转型期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应辩证看待城乡二元结构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在城中村治理中独特的体制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6.
一、对我国"政府主导型"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的反思 "政府主导型"企业集团发展模式是指在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旨意要求下,对企业的产权进行调整,促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来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法国偏政府主导型的党政关系,在其政府人事任命和政策创制过程中得到体现。这种关系模式的成型主要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政治制度安排的结果,对法国政治产生了诸多影响。当前我国进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尽管我国政治体制与法国有着本质的差别,法国党政关系模式仍对我国党政关系构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民主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政策形态随之逐步实现从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的转变。但两种政策形态的单独作用都不足以解决所有的政策问题,在政府与社会共存合作的关系模式下,构建公共政策供需双方互动博弈的制度平台和政策网络,在平等协商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共识显然是调适两者关系并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日本特殊的经济体制,通常被定义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官僚主导、产业保护、企业相互持股和护送船队。这种体制在日本经济起飞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国内经济形势稳定和实现了高速增长以后,日本却未能及时进行体制改革,使得各方效益格局固化,体制性缺陷逐渐暴露,原有优势中的许多方面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一、官僚主导。政府通过财政渠道直接对大企业注入资金,是官僚主导模式的重要手段。政府金融机构——“日本输出入银行”和“日本开发银行”,执行了政府向电力、石化、运输等大企业倾斜…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取向(或主要形式)主要有市场取向的制度创新、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创新,与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制度创新等.中国城市环境治理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创新措施,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垒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并存,两者虽有矛盾,但在法律领域则意味着不同法系、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同程度的融合,全球法治化与法律全球化的趋势俨然存在.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交替作用下形成的"中国法治的民间化障碍"正成为对抗"法治全球化"的巨大阻力.调和这种矛盾的最佳选择是运用"和"的哲学思维和方法论构建强调"和谐"的现代化法治社会,这既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理念在当代的回归,也是融合异种文化后的创新,为中国的法治化建设提供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制度是一种规则或规范的安排,一种人类的理性选择;任何制度都包含着伦理意蕴;政府作为制度设计的主体,由于其公共人的角色与地位,其价值诉求也包含着维护社会公正、公平与正义;政府在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制度的伦理精神,体现制度的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用事业推行市场化之后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政府官员腐败机会增加,公共物品和服务从一种垄断走向另一种垄断,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是政府与私营企业的关系没有理顺,仍然沿用简单的“管与被管”的思路来理解政企关系。要走出困境,必须从政府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来寻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罚款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图书馆不能成为罚款的主体,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形成的是合同关系,因此,图书馆有关规章制度中的“罚款”的性质是“违约金”。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资源或社会财产,它具有经济性和生产性。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建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非常必要。在公共部门对弱势群体提供外在的社会保障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以个人为取向和以社会为取向的社会资本,分别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国家和市场不能解决的“自保障”和“转化保障”。弱势群体积累社会资本的具体路径包括建立个人社会网络、建立公共组织、建构信任与规范以及促进互惠交换。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支撑虚弱、规模小、功能差、布局分散、资源浪费严重。因此,欠发达地区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着力点要放在产业化和规模化上,走产业推动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缩短战线和重点培育相结合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是当今中国政府明智的决策。然而如何实现这一战略,关键在于中国政府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定位及其开发体系的建立,在于如何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与人才资源。因此,本文主要回答什么是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中国政府为什么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中国政府应该构建什么样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市化一般来说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及农村土地转变为城市用地的过程。中国农村城市化在建国后有了长足发展,不同领域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中国农村城市化内涵、背景、动力机制农村城市化研究现状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农转居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城市化过程明显加速.在城市化过程中,当城乡结合部的土地被征用以后,大批的农民转为城市居民(简称“农转居“).这些失去土地的农转居人员今后的社会保障问题将如何解决,是值得政府关注的重大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