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缅边界划定问题的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0年中缅两国签订边界条约,结束了长达六十多年的中缅划界问题争论,并为新中国解决与其它周边国家的边界争端提供了良好开端。中缅边界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关键在于两国在中缅北段未定界问题上达成了妥协,新中国政府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自晚清政府以来对这片地区的领土要求,但这一让步是在历史和现实基础上做出的合理决断,它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接受了"麦克马洪线"。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体现出了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与风范。  相似文献   

2.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中缅边界存在"三段未决的问题",分别是北段尖高山以北的未定界问题、中段猛卯三角地①的"永租"问题和南段"1941年线"问题。1954年至1961年,经过反复沟通和多次谈判,中缅两国最终和平解决了边界问题。根据其特点,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历史过程可划分为提出问题、初步交换意见、直接谈判和签订条约4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极力拉拢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组建针对中国的包围圈,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中国提出了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1954年中印、中缅两国总理互访就是落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举措。在互访过程中,中印、中缅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领导人着力消除了印度、缅甸在华人华侨、边界问题、亚洲国家共产党以及中美关系等问题上的疑虑和担心,从而促进了中印、中缅两国关系,巩固了亚洲国家的中立倾向,为亚非会议的召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1960-1963年,中日两国对缅甸开展了具有竞争性质的经济援助。中国国力虽弱,但政治优先,在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同时,经济外交中不考量相关收益,而是尽其所能,极力维持缅甸的中立地位并增进双方友好。而由于日本经济开始崛起,它在美国的要求下承担起以对东南亚各国提供援助的方式阻止共产主义蔓延的责任。然而,对缅经济外交中,日本注重经济利益,锱铢必较,以期借援助分化中缅关系,争取使缅甸倒向西方阵营。从当时的缅甸政局和中缅关系的发展来看,中国的对缅经济外交达到了预期目的,而日本对缅经济外交却未能如愿以偿。中国对缅经济外交的这段历史对当今中国的经济外交或具有某种值得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高度 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边界问题。目前,中国已经通过谈判和协商与周边大多数国家妥善解决了边界 问题。2010 年4 月,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签署了《中塔勘界议定书》,标志着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 题得到彻底解决。而同样是历史遗留问题的中印边界问题,在经过多年的谈判之后,仍没有得到最 终解决,并且呈现出问题复杂化的趋势。中国与塔吉克斯坦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边界问题比较 复杂,中塔与中印边界问题既有其共同点,又有其不同的地方,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问题是 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中苏边界问题,是中苏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它一向为研究国际问题的人士所重视,是理所当然的。早在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一开始,中国方面就郑重声明不要求收回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去的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意以这些条约为基础解决中苏边界问题。1969年重开中苏边界谈判时,中国政府又一再重申了这个立场。可是,中苏边界问题却至今也没有解决。这是为什么?苏联政府究竟还要求什么呢?这些年来,苏联方面在中苏边界谈判的会场外面相当繁忙。他们围绕着中苏边界问题出  相似文献   

7.
推进中缅两国会计趋同,解决中国与缅甸经贸往来中会计信息不可比问题,进而为带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各国之间的会计趋同,推进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进程,需要研究中缅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本文对中缅两国财务报表列报具体准则的适用范围和基本要求、财务报表的组成和编报责任以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和顺序等方面,对中缅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中缅建交后,受地缘因素影响,缅甸一直担心中国危及其国家安全,中国则力图将缅甸作为突破西方战略包围的突破口。20世纪50年代中缅关系中的华侨问题即是在这一大框架下演变发展的。1954年周恩来访缅后,双边关系发展迅速。随后,中方为消除缅方在华侨问题上的疑虑,在华侨国籍问题、华侨政治、经济作用、与缅人关系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使华侨问题没有成为制约当时双边关系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所谓"边海困局",既应包括"边",也应包括"海"。所谓"边",在近代左宗棠等先辈那里被称为"塞",即陆上疆界。这些年,中国"边"的问题解决得较好,现在主要是中印陆地边界麻烦未解决;中国与不丹的边界问题也未完全解决,但麻烦不会太大。今后中国虽然不能排除陆地边界另生麻烦,但总的看来,陆地边界主要是中印边界问题。"海"的问题,这些年中国一直在努力解决,结果却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初,缅甸遭受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袭击,损失惨重,救灾援助问题使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国际社会各有关方面在缅问题上的立场和利益差别很大。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推行意识形态浓厚的对缅政策,将救灾问题政治化,力推制裁,促缅变革,但未能如愿。中国、东盟等亚洲国家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对缅奉行温和外交等务实政策,效果明显。对照之下,美欧的对缅政策显得激进、偏颇,迫切需要调整。正反两面的事实表明,只有国际社会各有关方面加强协调,才能使缅甸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1.
继1954年中缅政治关系出现突破性发展之后,1955—1966年中缅邦交发展迅速。这一阶段成为冷战期间中缅关系史上最为密切和友好的时期。但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左转和缅甸实行封闭的排外的“缅甸式社会主义”政策,中缅关系开始出现裂痕,最终在1967年演变为中缅关系的破裂。  相似文献   

12.
自2011年3月吴登盛领导的新政府执政以来,着力调整内外政策,迅速开启了“变革”之门。对内,统治缅甸40多年的军政府逐步向文官政府交权,工作重心开始转向经济改革。对外,积极融入东盟,同西方国家关系出现重大“突破”。对华,坚持睦邻友好,两国关系稳定发展。但缅甸的民主改革不会一蹴而就,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任何操之过急的期待或行为,恐将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3.
二战末期,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蒙巴顿在负责缅甸军管时期力排众议,坚决与缅甸民族主义力量实施合作,并吸纳缅甸本土武装加入正规军。缅甸文官政府回归后,蒙巴顿继续关注缅甸事务,举荐新任缅甸总督,并积极推动英国工党政府调整对缅政策。蒙巴顿的主张,顺应了民族自决和非殖民化的国际趋势,对战后初期的缅甸政局、英缅关系和缅甸独立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与中国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从南海争端方国家、非南海争端方国家、东盟3个层次分析了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对于南海争端方国家,重点分析了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南海政策;对非南海争端方国家重点分析了新加坡和泰国的南海政策;对于东盟的南海政策,本文指出协调成员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发表联合声明表达对南海问题的立场,直接就南海问题与中国进行对话,通过东盟地区论坛讨论南海问题构成了东盟对南海问题施加影响的主要方式。在对策思考方面,本文指出中国未来的南海政策应该侧重以下几点:继续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作为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双边协商”的具体策略,力避南海问题的国际化;保持与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沟通,确保东盟不致形成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不利的一致立场;在南海区域安全机制的构建和海洋安全维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孟中印缅”地区合作机制:推动因素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中印缅论坛"已走过五年的探索历程,现已开始步入实质性阶段.随着相关国家经贸合作水平的提高和对区域机制建设的共识日益增强,该机制已逐渐由学术主导的"二轨"层面向政府决策和可行性操作的"一轨"层面靠拢.中国云南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与孟加拉国的经贸和通道建设合作为该机制提供了动力,印度的该地区跨国经济合作的认知也在发生积极的转变,并且该机制业已同其它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互动关联.尽管如此,该机制的运作和深化仍面对某些不可忽视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来说可谓是不平静的一年,5个次区域国家发生了许多事情:越南《反贪污腐败法》开始实施;6月,缅甸昂山素季在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明确宣布竞选缅甸总统,而2008年宪法关于总统候选人或其配偶子女不得是外国人的规定成为她竞选总统的障碍,于是她在这一年走上了谋求修宪之旅;在泰国,2013年上半年政局稳定,下半年发生了反政府示威活动,2014年的泰国政局注定不会平静;柬埔寨首相洪森在7月28日结束的大选中再次当选。  相似文献   

17.
孟高棉语诸民族是操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语言的一个大族群,东南亚的孟高棉语诸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地区。关于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国内外虽然已有一些学者作过探讨,但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本文认为,这个群体既不是过去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从印度迁徙到他们现在居住的地方的,也不是另外一些学者所说的是东南亚的土著,而是从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迁徙过去的。他们与中国史书中记载的濮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用政治学理论,以冷战时期的新加坡、印尼和缅甸等国为例,从移民政治认同、移民政治认同的建构入手,探讨移民政治认同对国家关系的影响。笔者认为,移民的政治认同,如同移民的文化认同一样,如果处理得不好,不能顺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迁,不仅会给移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困难,而且也会引起国家之间的紧张,以致国家关系的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