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我必须冲到第一线"1995年,38岁的胡中富经过村民民主选举,担任村委委员,并兼任调解委员会委员。初出茅庐的他,一上任就接到了棘手的调解事件。当年,接到村民反映,村里有两家人发生矛盾,已恶化至双方约了30余人准备打群架,且都操起了"家伙"。事态紧急,得赶紧控制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胡中富只身一人来到事发现场。第一次干调解工作,胡中富也没谱,只抱了一个心态:自己曾是军人、是党员,无论如何都要让两家人"熄  相似文献   

2.
图片说明     
今年以来,济南市历城区法院以"高、快、好、省"为目标,加大调解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近期,历城区法院仅用7天时间,就调解了一起财产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双方都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东方经验"的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大特色,但近年来,法院调解制度在各个方面暴露出诸多弊端。文章通过对法院调解制度现状的分析,在对比中外法院调解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法院调解制度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岁末竹乡,层林尽染,茶梅吐蕊.2021年12月9日,浙江湖州安吉法院举行"法护绿水青山共建生态文明"系列活动.此次活动将在安吉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宏伟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经浙江高院批准,安吉县环境资源类案件由湖州中院指定安吉法院审理,标志着富有创新传统、曾打造"国字品牌"的环资审判"安吉样本",...  相似文献   

5.
法院调解改革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军 《前沿》2006,(1):115-118
调解主持人员的双重身份、法院的职权主义都不是我国法院调解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强制性是法院调解运作的基础。我国法院改革应以扩大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为导向,设立庭前调解制度,实现诉讼中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的二元机制,在诉讼外另设法院附设调解程序,建立法院内调解程序的二元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动员全社会力量、完善"大调解"网络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由此,法院应根据现实的需求,以司法调解为中心,实现与人民、行政调解等纠纷解决方式的有效衔接,形成有效的"1+多"调解机制。笔者从所在法院的实践出发,分析了基层法院"1+多"调解机制在运行中面临的衔接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在法院内设立常设的专门机构,并根据各种纠纷解决方式及案件的不同特点规范案件分流,同时完善职责、流程等各方面制度。  相似文献   

7.
立案调解,作为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法院处理纠纷的方式,在全国各地、各级法院的审判实务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它不仅有效地把很多争议解决在了审判程序之外,降低了法院的收案数量,有效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而且对于缓解当事人之间的激烈对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真正做到"息诉服判"、"案结事了"。然而,随着立案调解实践的发展,它的一个附加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即立案调解可以促进审判效率的提高。通过某法庭在实行立案调解程序前后各项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从实证角度可揭示出立案调解对审判效率的影响;立案调解能够促进审判效率提高的原因在于立案调解的四个附加功能的角度,即诉前送达程序、繁简分流功能、心理疏导功能、庭前准备功能。在立法中应对立案调解进行必要的确认和规制,以保证其运行的合法性,更好地发挥其功效,促进审判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2021年11月19日,重庆铁路运输法院邀请"代表委员联络站"驻站人大代表邓明鉴参与调解了一起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在人大代表和法官的耐心劝导下,初步达成调解协议. 该案被告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保障铁路工程建设,就近在巴南区姜家镇建有一混凝土搅拌站.为配合工程建设进度,偶有夜间施工现象,产生的噪音影响了...  相似文献   

9.
顶柱 《前沿》2006,(9):153-155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多年来法院调解对我国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处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适应。现行法院调解制度亟需完善。本文试就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弊端予以分析,提出了调审分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古代官民调解联动解纷方式是"三调联动"事实上的传统渊源: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在古代表现为州县中的州县官调解;公安机关委托调解、法院委派委托调解与古代的"官批民调"相似;司法局(所)对人民调解协议的行政确认、法院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与古代官府确认民调协议、在诉讼中采纳民调意见等做法相似;国家机构与民间组织的各种联合调解与古代官民共同调解相似。"三调联动"诸多因素的古今相似反映出国家与民间调解联动解纷具有某种规律性,这一规律的根本机理在于社会和谐的共同追求、化解疑难纠纷中情理法的综合适用。  相似文献   

11.
公证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具有其制度、机构和职业等方面的优势,公证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应当立足本职、抛弃旧的思维模式,提供多样性的公证服务,并通过在公证机构内部设立公证调解的工作部门、在法院立案大厅设立公证服务窗口、参与调解组织的矛盾纠纷调解等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尽管法院调解经历了从解放区、建国后“调解为主”到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注重调解”,再到1992年《民事诉讼法》“根据自愿和合法原则调解”的立法性淡化过程,但迄今为止,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的民事案件半数以上仍然是经法院调解结案的,调解过程中出现了和稀泥、背靠背调解、强迫调解等违法现象。对此,学界近年来提出了不少有关“淡化调解”、“调解制度改革”的有价值的见解。法院调解究竟应当如何改革?呈现何种未来走向?笔者将通过对法院调解的制度分析和过程分析来回答上述问题。一、现行法院调解的性质界定按照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调解已成为各级法院备受青睐的词汇,在当前社会转型和构建和谐社会时期,调解的重新回归所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现实生活中各级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过分强调调解,甚至出现了强制调解等一系列问题,不得不使我们对于重新回归视野下的调解进行理性思考。从法院调解重新回归的历程,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利弊分析进行阐述,并针对现实生活中法院调解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提升法院调解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司法调解经历了从"着重调解"到"调判结合",再到"调解优先"的发展历程。解决当前我国民事司法调解制度弊端,需要我们对民事司法调解在诉讼中的地位进行准确定位,建立单独的人民法院民事调解程序,通过加强监督制约规制法院的职权主义,构建民事司法调解和诉讼外调解机制,构建多元的法官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强制性因素在法院调解中的适度运用具有正当性。强制性因素通常以调解话语的方式向当事人施加影响,而这些话语可以类型化为判断话语、权力话语以及社会话语三种。在法院调解强制性因素话语规范方面,可以从行为规范的角度保证法院调解人员妥当使用调解话语,从模式规范的角度通过确立根据申请的调审分离原则确保审判权不对调解当事人造成威慑,从程序保障方面要求法院固定调解过程督促法官妥当使用带有强制性因素的法院调解用语,从后续救济方面确定调解撤销之诉对法院调解合法性的独立认定。  相似文献   

16.
温岭市大溪镇南城人大代表联络站里,"芋溪和"巾帼人大代表调解室的牌子赫然醒目。墙上挂着16张充满生活气息的照片,细看简介,16位女性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却有着同样的身份——温岭市大溪镇市、镇两级妇女人大代表。被亲切地称为"杨大姐"的杨菊素,是"芋溪和"巾帼人大代表调解室的发起人之一。"我多年参与法院庭前调解,久而久之意识到女性的柔润更能春风化雨,但一个人力量欠缺,需要更多的力量加入才行。"杨菊素和同为人大代表的其他姐妹多次商量,在温岭市大溪镇人大支持下,于2017年10月成立了由11名市级和5名镇级人大代表组成的"芋溪和"巾帼人大代表调解室。  相似文献   

17.
杨世昌 《人民论坛》2014,(9):130-132
被誉为“东方经验”的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大特色,但近年来,法院调解制度在各个方面暴露出诸多弊端。文章通过对法院调解制度现状的分析,在对比中外法院调解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法院调解制度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法院调解不仅是对传统价值的传承发展和一种政治政策的审慎考虑,而且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规范控制的限度,促进对法官职责的反思,同时法院调解对法律的生成和发展具有能动的积极作用。这正是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王丹 《前沿》2004,(1):111-114
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笔者分析了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和弊端 ,指出了弊端的根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审视大调解     
我国的大调解机制是适应社会现实需要、对人民调解理念进一步延伸的产物。它强调的是调解的多方参与、多种调解资源的整合,是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化解社会矛盾的一种工作机制。在我国,大调解机制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具有正当性:它适应了我国社会转型期解决复杂性和特殊性矛盾的需要;顺应了法治发展的需要;缓解了法院的压力;在我国有着深厚的调解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调解资源;它既符合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也符合利益诉求和正义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