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我国当前法学本科教育的现状,本文分析认为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法律学科和法律职业的认识不清、教育定位模糊不准、教育模式选择混乱、办学条件较低、评价机制不科学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滞后,进而提出应采取美国式的"本科后"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入学的门槛、明确定位为职业教育、提高办学的条件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改革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曹泮天 《法制与社会》2012,(21):235-236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目标应当定位为培养偏重实践性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教育.我国现行法学本科培养模式存在培养模式目标定位模糊和过于偏重理论传授,学生法律实践能力培养严重不足的缺陷.完善我国法学本科培养模式的举措包括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的调整,教学实践性环节的常态化、机制化以及教学水平和师生考核评价体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从本科法学教育看公安院校法律专业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科法律教育应遵循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定位方式,公安院校法律专业作为本科法律教育的一部分,应当既遵循法律专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又体现公安法律教育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4.
孙国良 《法制与社会》2014,(10):224-225
随着本科公安院校的增多和教学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公安决策学》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逐渐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如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师资结构不合理及教学质量评价缺乏实效等,严重影响了当前我国高层次公安人才的培养。明确课程建设定位、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效果等措施已成为新建本科公安院校加强《公安决策学》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SCST模式"是一种"自学"、"案例分析"、"讨论辨论"、"司法实践"四合一的法学教育模式,其价值取向是培养具有全球视角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法律应用型人才,践行"SCST模式",必须转变观念,排除思想障碍,转变教师职能,提高教师素质,从法律国际化的角度设置法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法学教育的定位应当是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成体”,其教育模式与内容应着眼于培育“法律人”群体职业素养。我国法学本科教育更为注重传授通识教育和法律基本知识,职业教育内容缺失。在缺少独立的法律职业教育环节的背景下,我国法科院校的本科实践教学“职业化”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内容不仅是注重培养法律实务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形成法律思维、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民办高校法学本科教育面临着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虽为热门专业但就业困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满足实务部门的需求;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存在不协调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确立法学教育本身的职业性特点,明确法学教育的定位,确立法学教育的实用性走向,提高理论教学水平,改善法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借助与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关系提高法学教育的实用性,形成知识结构、思维训练与法律实践三方面改革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改革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中国法学本科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不能成为取消法学本科教育的充分理由。实践表明,法学本科教育在中国社会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定位于通识教育和大众教育。按照这种定位,中国法学本科教育亟待从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法学教材、管理体制、评估体制等几个方面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9.
肖义 《法制与社会》2010,(35):303-304
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必须注重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我国地方一般院校法学本科实践教学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地方一般院校法学本科实践教学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高校自身教育定位,开展“诊所式”实践教学;其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含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目标实施、目标及实施的评价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廖焕国  杨瑞兰 《法制与社会》2010,(15):233-234,237
统一司法考试制度与法学本科教育均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司法考试的实行改善了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的状况,却又给法学本科教育模式带来冲击。法学本科教育模式亟需革新,以促进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模式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1.
对于高职法律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作者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法律研究生教育和法律本科教育为参照,详细地分析了高职法律教育的目的(培养目的)定位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而指出法律高职教育的目的定位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法律诊所教育具有传统的法学教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主要包括教学内容鲜活真实、学生参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的实践操作性等,所以,为克服传统法学教育的弊端,我国的法学教育应该引入法律诊所教育课程。但是,必须认识到,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本科教育对象的具体特性决定了法律诊所教育在目前的本科教育中还不宜普及,只能作为选修课来设置。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卓越、拔尖人才的重要路径与改革突破口,但在实践中二者相互割裂的"二张皮"现象较为严重。文科高校本科教育面临着"专创融合"的特殊难题,但相关实证研究成果颇为缺乏。在"专创融合"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应然命题的背景下,西南政法大学为化解本科教育的"专创融合"难题进行了探索,其所建构的"专创融合"框架、实践举措、激励机制与制度安排为文科高校尤其是政法高校本科教育的"专创融合"提供了值得参考的模式、路径、机制、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以司法考试为契机,促进独立学院法学本科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给独立学院法学本科教育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独立学院法学本科教育应当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实行考试制度改革,从而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级实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廖斌 《河北法学》2011,29(12):11-18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地方性与实务性,并在此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培养具有综合法律素养的应用法律人才。地方高校在具体教学改革探索中应注意研究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建设、授课方法改革、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导师制建设等方面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是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法学教育应当注重法律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法学教育和法律人才素质培养整体状况基本良好,但在一些层面上也存在着应当认真进行检讨和反思的地方。完善法科学生素质培养、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法律人才选拔机制,需要借鉴历史和国外经验,不断更新法学教育的理念,恰当定位司法考试制度的作用,改善办学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革新教学机制,强化各种基础素质教育和各种技能教育,并逐步完善法律人才选拔机制,提高新时期法律人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高职食品类专业《食品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食品工艺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改革思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重点论述了整合教学内容、"理论→实训→创作→应用"渐进式课程教学模式、教研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国现有的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法学教育应该走精英化教育之路,法学本科生教育应属于职业教育的观点。在对法学教育的定位的基础上,对我国现有的法学教育模式应该予以改革。现在,实践中产生比较好的效果的诊所式法律教育,应该予以普及。  相似文献   

19.
叶氢 《政法学刊》2014,(6):107-11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本科公安涉外警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在科学教育理念指引下,贯彻改革创新,整体优化的原则,重点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加强实践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0.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指明了我国法学教育的方向,有利于促进我国法律教育的科学化发展,但作为一项全国性教育公共政策,没有充分考虑民族地区法律人才需求的现实与特点,不能有效解决民族地区法律人才问题,故应增设"民族地区卓越法律人才"类型,在人才标准、培养模式、培养主体、培养机制上有所特殊性,体现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