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课教学高潮,是指政治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感情反应的时刻,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有经验的政治教师进行教学,在成功地导课后,总是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小高潮,并全力推向大高潮,以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振奋的积极状态。 1.情动心弦的感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设法使学生人情以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强烈感情,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开启学生感情的门扉。当然,教师的这种感情必须是真挚的,只有真挚的感情才是感人的,虚假的感情是矫揉造作、故…  相似文献   

2.
教学要“多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态度要传“情” 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借助目光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引起学生的亲近、尊重的情绪体验,促成较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教师坦诚的真实形象,适度的情感变化,亲切而温和的表情,使师生的距离拉近了,感情的通道打开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灵敏度就会随之大大提高。 二、教学语言要有“情”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升华,要通过人体语言恰到好处地表露出来,借助人体语言把教师所领会的教材内容尽善尽美地展示给学生。人体语言所产生的奇妙效应,会带领学生进入境界,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 心理学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3.
乐学教育要求教师把被教育者的要求愿望,以及要让他们知晓的道理,暗含在轻松、愉 快的气氛、情境之中,使其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过程。  “乐学”对教学活动起重要的催化作用。表现在:  (一)“乐学”能亲密感情,是沟通教学双边活动的桥梁。  使学生从空间上、心灵上去缩短与教师的距离,把思想政治教师看作“乐”的偶像,“ 乐”的朋友,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好师生感情,形成十分融洽的师生关系。所以说,乐学是促 使教学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走向统一的桥梁。  (二)“乐学”能激发兴趣,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磁石。 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讨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既是教法,也是学法。教师可以通过不失时机地组织讨论,实现教学意图;学生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讨论,吸取更多有益的东西。一句话,善于运用讨论法,教学双方皆受益,教学效果会有明显提高。那么,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怎样恰当地运用讨论法呢7下边从五个教学环节或形式的运用上加以具体地阐述。(一)布置预习,联系“热点”超前讨论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指导预习时,一方面要明确学生预习的知识能力目惊.另一方面要针对预习的教材内容所涉及到的社会“热点”,设计一两个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争议讨论…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民主教育”呢?简言之,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教育。政治学科作为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学科,应该成为“民主教育”的载体,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精神提升、人的个性发展,应该是政治课的生命。1.民主教育是充满自由精神的教育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创造的基础是心灵的自由;自由本身不是创造,但没有自由就绝对没有创造。因此,政治课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就必须…  相似文献   

6.
在“喜欢的教学方法”调查中,部分学生建议进行师生换位的尝试。他们渴望走上讲台,展示自己。实践表明,学生很想过把教师“瘾”,换位教学很有益。1、转换角色,多份理解。角色互换可引起心灵沟通,感情共鸣,克服考与学分离的理象。学生得到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从容走上讲台,侃侃而谈。同时理解教师的艰辛,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2、激发兴趣,刻苦学习。当听到要举行换位教学时,学生异常兴奋。他们互相讨论,四处查找资料,认真研读课本,积极向老师“讨”教法。厌学者也得到感化,积极参加这项活动。3、敢于竞争,表现自我。谁能上…  相似文献   

7.
做政治思想工作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政治课教学也是如此,“情”与“理”结合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每一个政治教师都想把问题讲清楚,令学生信服。但由于忽略了通“情”达“理”,结果总不令人满意,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教学对象思想活跃,信息量大,对一系列问题产生种种想法和疑虑是不足为怪的,但却是我们政治教师要努力去给予回答和加以正确引导,使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这就首先要求我们理解他们的情感要求,想他们所想,站在爱护的角度充分理解他们,使彼此双方产生“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在“感情溶化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8.
一、氛围要“谐”。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关键在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有信息和情感得到充分交流,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方法要“活”。政治课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在教案的设计、新课的导入、质疑的激发、知识的传授、疑难的化解、情境的创设、高潮的营造以及能力的训练等环节中,能够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在教学过程中,求活求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三、内容要“新”。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我们…  相似文献   

9.
在人际交往中,记住别人的姓名往往能收到始料不及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快记住学生的姓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有利于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从而克服让少数学生包揽教学活动的现象,充分调动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师上课不仅要备课而且要备人,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这首先需要记住学生的姓名。第三,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需要师生双方的互相配合。记住学生的姓名,可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教师感到亲…  相似文献   

10.
课堂十忌     
一忌感情用事。某些教师容不得学生,看到学生捣蛋、“一问三不知”、“讲过还错”时,便怒不可遏,言语尖酸刻薄,甚至体罚学生,殊不知这样会使师生之间出现隔阂,感情产生危机,影响教育效果。二忌生吞活剥。在教学舞台上,各家各派的教育学说可谓精彩纷呈、争奇斗研。然而,不辨菽麦,简单机械地一味摹仿,则会成为东施效颦。教师首先要系统地学习各家理论,并消化吸收,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然后针对班级特点、学生情况、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考纲要求等因素,再选择并灵活运用适合上述诸因素的教学方法。三忌顾此失彼。一些教…  相似文献   

11.
小议提问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两种提问:一种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另一种是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人们把提出一个好的问题,看作是解决问题的先导。教学既然是师生双方的活动,精心设计问题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它是沟通师生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解决教学矛盾的一把钥匙。本文拟就教师的提问,谈一些粗浅的看法。过去,由于有的教师忽略了提问这一环节,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提问缺乏可答性。即设问范围过大或者过小。过大的问题学生三言两语说不清;过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一个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可能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教育学生,达到培养“四有”人才的目的。特级教师斯霞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情感交流,教师把炽热的爱通过言行传给学生,就会激起学生对教师感情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在深厚的师生情谊中,教师的威信得以树立,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如果对学生冷漠、讨厌、歧视、粗暴,那就丧失了教师的基本道德,那就做不好教育教学工作。这里介绍我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几件小事,请看教师的爱对学生产生多么大的影响。第一件许老师怎样对待逃学学生那是去年中秋节之后的事了。有一天下午  相似文献   

13.
一、氛围要“谐”。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关键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民主、师生平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有信息和情感得到充分交流,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方法要“活”。政治课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在教案的设计、新课的导入、质疑的激发、知识的传授、疑难的化解、情境的创设、高潮的营造以及能力的训练等环节中,能够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在教学过程中,求活求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三、内容要“新”。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我…  相似文献   

14.
国有国格,人有人格。人怕伤心树怕剥皮。中学生虽还未成年,但“麻雀虽小,五脏具全”。他们和成年人一样,也具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也有自尊心和荣辱感。换句话说,中学生也是人,他们的人格也需要尊重。特别是处在改革年代的中学生,这种心理显得尤为强烈和执着。如果不尊重他们的人格,甚至有辱他们的人格,往往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将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事情就是这样,不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好心也办不了好事。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放互动”和“主动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它们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因此,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6.
在起始年级的政治教学中,往往在开始时有一个师生互相不适应的过程。其成因有师生两方面的因素。就学生而言,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学校,养成的一些学习习惯不同,再加上原来教师与新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有差异,而使一些学生感到新任课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以及讲课风格不合他们的“口味”。就老师来讲,面对新生,有时会把新生和过去教过的学生(尤其是过去与自己配合得好的学生)相比较,对新生在教学中与教师的配合及和谐的师生关系期望值过高。结果由于新生的知识构成、行为习惯等与教师所想所要求的有差距,使教师感到上课时学生配合得…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情感(外部表现即精神状态)对人的行为活动有发动和制止、加强和削弱的双重作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产生“增力”作用,能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活动的效率;相反,则会产生干扰或阻止作用,抑制人的积极性的发挥,使活动效率降低,甚至出现对抗行动。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精神状态,可直接影响到课堂气氛,关系到教与学的效果。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就如何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促进教学效果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体会。我担任的课程是《犯罪心理学》,其中涉及了大量…  相似文献   

18.
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显得更为迫切。教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要能激发主体,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自身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具备扮演好以下角色的意识。一、公关意识。“亲其师,信其道。”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中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在知识上需求什么,情感上渴望什么,思想上有哪些闪光点,有哪些模糊点。这样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才会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常感受到学生的消极情绪:对所讲内容缺乏信任感,预习、听课欠主动,作业难交。一次高中段教学调查所反映的意见令人吃惊一不少班级提出要减少政治课,有的甚至主张取消思想政治课。如果我们不正一视和克服事:实上存在的教学心理障碍,形成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就难以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动理上协调一致,表现于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政治课教学离不开感情基础。师生在教学中,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  相似文献   

20.
在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在风云变幻的战场上,人们常用巧妙的“示弱”,以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也能巧妙地运用这种示弱的艺术,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一、主动“示弱”,拉进师生距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求教师言正心直,专业素质高,并博古通今,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从而体现师道尊严,达到学生“尊其师,信其道”的目的。而事实上,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的示弱,有时反而更能拉进师生距离,让学生喜爱和接受老师。教师准确讲解,上下皆通,是为了树立为师的形象和尊严。教师“示弱”是为了解除学生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