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既是美国对中国军力的认知反应,也是美国拟定对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2009中国军力报告》总体上缺乏新意,一方面反映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尚处于构建阶段,预示其将延续前任政府的对华政策;另一方面也表明中美关系的发展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然而,就报告出台的背景及报告本身的权威性而言,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2007年1月5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提名退役海军中将麦克尔·麦康奈尔(Michael McCormell)接替内格罗蓬特担任美国第二任国家情报总监,2月20日麦康奈尔宣誓就职。自上任一年多来,麦康奈尔锐意进取,推动改革,进一步整合美国情报界,在政府决策圈中的影响力日增。2008年2月27日,在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年度《中国军力评估报告》之前,作为美国情报界“沙皇”的麦康奈尔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对中国军力发展状况发表意见,认为中国现在发展军力的步骤,是任何正常国家都会采取的正常行为。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际评估与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和《航空周刊》编辑比尔·斯卫特曼联合撰写的《评估中国军事能力》文章出炉,在美国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该文无视近年来中国军队的军事能力在过去基础上有所提高后在参与各国军队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打击海盗、展开国际救援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极度夸大中国军力,竭力渲染中国军事能力对地区乃至对美国形成威胁,宣称美国需针对中国军事能力在军事战略和军事投资项目上做出调整。文章引起的反响反映了美国人那种强烈危机感、民族优越感和以权力为中心的思维特点,或许也是美国政治斗争和军队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以来,美国军方频频热炒“中国军事威胁论”,其声势可谓一浪高过一浪。6月4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亚洲安全会议上率先“发难”。①紧接着,带有强烈军方背景的美国《大西洋月刊》今年第6期推出了题为《我们如何与中国战斗》的文章,煞有介事地宣称中国对于美国将是比苏联更为强大的军事对手。②6月26日的美国《华盛顿时报》则刊载了对美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赫尔特以及数位美国防部高级官员的长篇专访,分门别类地对所谓中国“军事威胁”加以渲染。③此外,据美权威媒体报道,美国防部即将出台的本年度《中国军力报告》更是将中国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解析美国<2008年中国军力报告>,并结合近年来美一系列对华军事动作和言论,可以看出,合作与防范同步加强已成为美当前对华军事政策的基本取向,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展望未来,美对华军事政策仍可能合作与防范并举,但更强调防范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防部于3月25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军力报告》(Military Power Repor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9,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的首份中国军力报告,其出台有着深刻的国际和美国国内政治背景。首先,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呼吁加强合作,共度时艰,尤其是4月伦敦G20金融峰会召开在即,协调中美两大经济体的立场对于解决当前金融危机具  相似文献   

7.
肖晞 《东北亚论坛》2006,15(6):62-66
2006年2月6日出台的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首次称中国是“最具有与美国进行军事竞争潜力”的新兴大国,并指责中国正常的国防建设,称中国对安全事务采取了“遮掩的态度”,“中国军力扩张的速度和范围已使区域军力面临失衡的危险。”五角大楼对中国的这种战略定位,折射出中美冲突的实质,即美国作为霸权护持国,采取一切有效手段防卫“挑战者”,从而引发的竞争、矛盾和斗争。由于中国和平发展的既定战略是明确的,在这一变量确定的情况下,未来中美冲突的发展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最近出台的美国防部《中国军力报告》对当前美国朝野掀起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它对中国的诋毁在美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的,不会改变中美关系的总体框架。中美在加强双方战略互信方面有多方面工作可做。  相似文献   

9.
在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增加以及美国国内濒临大选的复杂背景下,美国国防部于2012年5月发布了《2012年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该报告主要就中国未来发展战略、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目标与进程、中美军事交流以及台湾问题等阐述了美国的基本认知与政策立场。报告反映了美国政府的主要关切,同时也表明中美之间存在重要共识。整体上看,这份报告的主要功能在于传递信息,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0.
今年2月8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海军上将签署并发布了新版《美国国家军事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叭‘战略”以“重新定位美国军事领导力”为主题,共分为“概述、战略环境、持久国家利益和国家军事目标、结论”四部分。从整体看,报告主题鲜明,凸显了美军未来关注的重点,是美军指导未来军力建设和发展的最新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1.
美台军事关系是美台政治关系的延伸和体现。伴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美国国际总体战略的调整,美台军事关系亦相应起伏不定。近10多年来,随着美国“单边主义”思潮的兴起,在潜在的“以华制华”战略思考下,美台军事勾结呈现出愈来愈密切的态势,“台独”势力与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准军事同盟”关系初步成形。  相似文献   

12.
自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台军事关系总体保持了稳定态势,尚未突破以往框架。美台传统的军事互求仍然是双方保持军事关系的重要推手。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出台并未造成美台军事关系在质的方面发生大的变化。台湾对美国“重返亚太”有欢迎与利用的成分,但也有理性的判断,故力图在中国大陆与美国之间采取平衡策略,无意充当美国“马前卒”。在中美关系整体稳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形势下,在奥巴马第二任期内,美台军事关系不会有大幅抬升,但可能会在某些方面作一些“软”突破。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随着保革对立的“1955年体制”的终结,以小泽一郎、桥本龙太郎等为代表的新保守势力迅速崛起。新保守势力主张实行“新保守主义革命”,在历史观、修改宪法等方面持强硬态度,并加快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日本新保守势力的崛起对日本政治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增加了日本政治发展的不可预料性。但由于美国等因素的存在,日本政治不会因而走向极右。  相似文献   

14.
美国2013年《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是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内的第一份中国军事发展报告和对华政策性文件。该报告发布的时机微妙,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但内容更加丰富,其中首次对中国的网络战能力、中国与周边邻国的领土争端作了较大篇幅分析。报告体现出美国对华战略关切的稳定性、变化性与矛盾性特点,从某种程度反映了美国对华战略焦虑的加深。  相似文献   

15.
美国防部2016年《中国军事和安全发展报告》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与邻国领土领海争端、中国国际战略以及影响中国领导层安全观念的主要关系变量、中国对外军事交往与海外军事投射能力、中国大陆对台战略以及中美军事交流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美国在主权争端、台湾问题、两军交流等事务上的政策立场.“报告”显示出美国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包括军事关系,但对中国崛起持警惕态度,尤其是担心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对美国全球和地区领导地位的影响,突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因而,中美两国在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上需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6.
萨本望  喻舒曼 《和平与发展》2012,(1):29-31,76,80,68
2011年美国高调“重返亚太”的实质是从过去集中关注全球反恐战争回归到全面经营亚太。其主要特点有: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倾斜,加大对经济手段的倚重,加大军事上进攻色彩,加强对中国的防范。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具有深刻的背景和出于多重战略考虑,并且迄今已收到一些效果。但也应看到,美国“重返亚太”也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阻力和制约因素,这些因素既有亚太地区内和外部的,也有美国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军事工业及其对战争支援潜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受“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军事工业走的是一条“寓军于民”的发展道路。然而,这支潜藏于民间的军事工业,为战后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高、精、尖的军工技术水平,使日本的主要武器装备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难怪美国报刊称:“海湾战争可以没有日本人参加,但是没有日本的技术,美国的尖端武器难以奏效。”由引可见日本军事工业的水准。当人类迈入21世纪这个和平与战争共存的时代时,对日本军事工业及其对未来战争的支援潜力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8.
布什政府对伊朗政策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维华 《亚非纵横》2005,(2):22-26,79
美国总统布什在2004年8月9日的竞选讲话公开、明确地承认,美国正在试图改变伊朗政权。为此,美通过多种途径企图支持伊朗境外反伊朗政权的力量谋求改变伊朗现政权,公开鼓动“对现政权极为不满”的伊朗人起来推翻“奉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神权政治”。与此同时,美也有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的设想,但是进行军事打击存在不少障碍与困难,决策层内部看法也不一致。美伊之间的冷战还会继续,但在短期内还不会很快发展为热战。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进行接触与对话,使两国紧绷的关系暂时得到舒缓,但“时紧时松”的局面难有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9.
奥巴马治下的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仍将是“大中东”。从伊拉克撤军,与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协议方面作出规划,以解决美国在伊拉克长期利益和军事存在;可能与伊拉克进行谈判.但难度很大;中东和平进程有可能取得进展;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将成为美国的反恐重点地区;中国因素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决策中的军工"铁三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工“铁三角”是国防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的特殊体现。这种三角关系不同于一般的“铁三角”关系结构与运作 ,对美国国家安全 ,尤其是军事安全战略调整有较深的影响 ,但受国内政治因素和自身实力的影响 ,这种利益集团的运作仍受到制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