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狱行刑价值是以观念形态表达的国家以监狱进行刑罚执行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根据社会需要预先设计的关于监狱行刑所达目的的理想模式。它是我国监狱行刑的出发点。目前,我国监狱行刑价值理念不清,在多方面均有所表现。由于缺乏现代监狱行刑价值理念,监狱行刑实践在立法方面、在监狱行刑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澳门监狱法吸纳了兼容报应刑与教育刑的“一体论”的行刑观,追求行刑的公正价值与功利价值的动态平衡,并以使罪犯回归社会为监狱行刑的最高理念?在此理念导向之下,澳门监狱法设计了一套富有法治精神和人性色彩的行刑制度。程序正当化、处遇人道化、行刑个别化、劳动法定化、处分多样化、矫正社会化,是澳门监狱法制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不断发展完善刑罚执行工作。随着循证矫正理念的引进与应用,各地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湖北省襄北监狱于2013年选调基层民警和7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尝试运用循证矫正理论、方法和技术,对监狱"顽危犯"进行个别矫正和持续跟踪研究,罪犯改造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一、循证矫正理念在"顽危犯"攻坚转化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刘洪 《犯罪研究》2006,(5):30-34,42
监狱行刑理念是监狱行刑活动的灵魂,是监狱行刑的内在精神和最高原理,对监狱行刑的趋向性起着指引和引导作用。从当前我国监狱的行刑工作考察,主要存在监狱行刑的功能、罪犯权利保障、监狱行刑的模式等方面的理念冲突,影响制约着监狱行刑的文明化、法治化。监狱的行刑理念采用国际标准还是国内标准或是折衷标准,应该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民主和思想文化意识结合起来,综合各因素的共性,切中监狱行刑的契合点,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狱行刑理念。  相似文献   

5.
翟中东 《河北法学》2012,(10):39-60
20世纪70年代由于监狱人满为患,重新犯罪率持续不降,很多国家开始在行刑领域进行改革。其基本内容包括:拓宽行刑目的,从矫正目的论发展到矫正、惩罚、帮助罪犯重返社会与剥夺多元目的论;改革监狱管理制度,从实施累进处遇制发展到推行危险管理制度;变革矫正制度,将"传统矫正"制度发展为"项目矫正"。我国需要研究国际社会在行刑领域的行刑变革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高汝成 《行政与法》2012,(12):118-122
监狱行刑理念是整个监狱制度的核心和灵魂,是监狱文明发展强有力的引擎。监狱行刑理念创新就是以实现行刑公正最大化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为主线,对传统监狱行刑理念与实践进行审视与反思,经过新旧互动、中外兼容和优胜劣汰,逐步建立与不断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要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统一的现代行刑理念。目前,我国传统的监狱行刑理念存在的弊端日益凸显,因此,需要超越传统行刑理念,以促进行刑理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构建符合我国罪犯改造的循证矫正模式与体系十分必要。特别是在司法部推进循证矫正工作试点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规范循证矫正工作,确保循证矫正科学高效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内涵的循证矫正模式与体系,这是循证矫正中国化的本质所在。一、我国监狱循证矫正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思路与定位西方循证矫正的研究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理念与样态,尤其是矫正实践严格按照专业化的研究成果进行推进,保证了循证效果的取得。但是,我们在引入循证矫正的理念、方法和体系时,需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需要从我国监狱押犯的具体现状与特定  相似文献   

8.
如何突破矫正效益的局限,是当前中国监狱学界关注的重点,更是监狱矫正的灵魂所在,本文从多个角度简要介绍了《矫正技术原论》、《矫正质量评估》、《监狱民警执法质量评估》、《矫正激励统论》的理论根据、研究方法和目标导向。在现代行刑理念和矫正哲学的指导下,《21世纪监狱管理创新丛书》围绕如何帮助罪犯重新回归社会,在研究矫正罪犯的方法、途径和措施上,取得了突破,特别是对行刑的模式和矫正的方式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张丽 《政法学刊》2010,27(5):73-77
监狱是自由刑行刑的主要场所。基于刑罚的目的的二元性,监狱兼有惩罚与矫正的双重行刑目标。同时监狱行刑作为特殊的行政权力,具有被滥用的高危风险。为了完整实现行刑目的,保障服刑人员的权利,各国均对监狱的行刑权力设置了相应监督机制,对极易被滥用的行刑权力进行规制。在我国由于报应观念的深植和行刑个别化社会化色彩不强,尤需借鉴先进经验完善对监狱的监督,以确保罪犯改造的效果和行刑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10.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的刑事法治理念,是适合我国当前社会综合治理实际的新思维和理性选择。在借鉴西方监狱理论和寻求中国特色的矫正范式平衡中不断发展的中国现代监狱,正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当我们把监狱的教化功能想象和抬高到不切实际的高度时,刑罚其实正在偏离它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应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吸收当代西方监狱以行刑社会化为主题的监狱改良运动成果,积累西方监狱制度发展中的科学要素,谋划中国今后监狱矫正工作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吴涛 《法制与社会》2010,(22):41-42
当前,我国的监狱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前提是寻找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在理解传统监狱行刑理念的基础上,用全新的行刑观念指导监狱工作,推进监狱体制改革与创新。本文首先对传统监狱行刑制度进行了反思,分析了现代监狱行刑制度形成的外在环境,并揭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监狱行刑制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监狱行刑符合行刑社会化思想;符合人性发展的需求;有利于监狱行刑效能的发挥。我国在社会力量参与监狱行刑方面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主要有:监狱、社会与罪犯三者关系的发展滞后于时代进步;对犯罪被害人的忽视,表明了行刑结构的失衡,影响了行刑效益实现;监狱行刑的信息意识不够强,在利用外界信息促进监狱行刑方面做得不够。应加强监狱与社会的联系,建立一种有力高效机制,形成行刑的"合力",促进行刑机能的增强。应健全行刑社会参与机制。包括:建立地方刑罚执行协调委员会,完善"罪犯就业保障体系",建立监狱行刑与社区矫正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行刑社会参与评价机制,增强信息意识,加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循证矫正是循证实践理念在罪犯矫正领域的应用.美国在探索循证矫正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将坚持循证实践原则、实现矫正机构变革、加强合作等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建构了循证矫正运行的综合模式.循证矫正具有科学、高效、民主等鲜明特征.我们需要深化罪犯改造质量的评估研究、加强国外循证矫正的借鉴研究、创建功能齐全的协作网络,为我国监狱等刑罚执行机构推行循证矫正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一是资本主义国家监狱行刑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认为,以保卫社会为首要任务,以罪犯回归社会为行刑目标,在分类关押的基础上,实行教育、矫正和累进处遇制度,同时坚持三种行刑方式,即从封闭式行刑到开放式行刑,缩小监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距,邀请社会力量参与监狱行刑,并做好出狱人保护工作,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监狱行刑社会化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二是当今俄罗斯的监狱行刑社会化状况。研究认为,俄罗斯与前苏联相比,在关于刑罚目的的规定上,取消了代表着行刑社会化目标的“再教育被判刑人”内容,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而在关于剥夺自由刑行刑制度的规定上,行刑社会化精神明显,且种类多样,功能齐全,值得研究学习三是我国监狱行刑社会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向。本文在从行刑理念、行刑制度和行刑方式三个方面对我国监狱行刑社会化状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又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向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法治目前已经成为监狱行刑的一个基本理念,而判断监狱行刑是否体现了法治的精神,不仅在于其实体规定的合理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行刑程序的正义性,设立良好的监狱行刑程序是实现监狱法治的一个重要前提。我国监狱行刑程序建设历经三个发展阶段,逐步走向合理。但是,我国监狱行刑程序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予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监狱局专家组在《上海警苑》2005年第1-2期上撰文《发挥五项社会功能,实现监狱工作的新一轮改革发展》指出,监狱的社会功能是指监狱本体及其行刑存在与运作对社会表现出来的能力、效力和作用。监狱的功能主要有行刑功能、矫正功能、保护功能、警示功能、科研功能。这五个功能并不是同一层面的概念。其中行刑功能和矫正功能早已为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监狱行刑理论思想也逐渐由原始复仇性质的报复刑向改造罪犯实现再社会化的教育矫正刑转变,我国罪犯劳动改造之性质、内涵、功能及价值取向也随之在不断向前发展和变迁。从罪犯教育矫正视角,探究罪犯劳动改造之功能迁移,以及现时期罪犯劳动改造教育矫正之价值趋向,以期正确引领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真正实现罪犯劳动之改造功效。  相似文献   

18.
美国监狱制度发源于17世纪80年代的宾夕法尼亚州。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创立的“独居制”和“沉默制”的理念和规则,在世界范围内对监狱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世纪之交,美国监狱制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改造或矫正罪犯成为主要行刑目的之一,罪犯享有更广泛的权利,监狱和押犯数量不断增加,私营监狱占了一定规模,看守所行刑质量很差。女犯和老年犯未受到应有的关注,矫正措施越来越丰富,监狱经营活动活跃,重犯率上升。  相似文献   

19.
孙龙 《法制与社会》2010,(19):282-283
监狱建筑作为西方狱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监狱的行刑水平与行刑理念,西方监狱建筑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初成规模。本文通过对西方监狱建筑背后所体现的行刑理念的阐释,对西方监狱建筑设计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行刑社会化所体现出的人道主义、行刑效益和行刑民主化的价值理念与现代罪刑法定原则的民主主义、人权主义理念并行不悖。但我国目前行刑社会化观念还较为淡薄;监狱的整体布局缺乏合理性;监狱基本上沿袭着传统的封闭性管理模式,存在沟通途径不畅、社会帮教不力等问题。我们应该从行刑观念社会化、场所社会化、主体社会化和内容社会化等方面促进我国行刑社会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