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化”是现代历史变革的过程,启蒙理性主义是推动变革产生的关键思想因素。而“现代化”的结果造就了现代世界,人们在享受富裕的同时,深陷控制之中难以自拔,“虚假需求”使人们在资本主义的控制下成为“单向度的人”。资本主义现代理性用“虚假共同体”贿赂大众,马克思提出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的“真正共同体”拯救“自由的奴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向何处去”的回答,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符合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规律,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一脉相承,为世界发展提供世人所共向的优选路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矛盾论》所讨论的"对立统一"的宇宙观以自我决定的思想为精髓,它构成了毛泽东自由理论的本体论维度;《实践论》等著作将"必然王国之变为自由王国"的过程描述为"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的循环过程,构成了毛泽东自由理论的实践论维度;"自觉的能动性"等范畴将自由理解为人的本质,构成了毛泽东自由理论的人学维度。  相似文献   

3.
"理解"是爱因斯坦科学认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在爱因斯坦的科学认识论中,世界的可理解性是一种科学的信仰,这种世界可理解性的信念是科学的前提。求理解的永恒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质特性,在求理解的过程中获得的乐趣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一份美好礼物。爱因斯坦通过对日常思维领域中的客体概念的批判性考察,论证了由人的思维自由发明或自由创造的科学概念所具有的客观实在性,揭示了世界的可理解性和人的感觉经验世界的可理解性的奇迹,是由创造性的科学认识活动创造的。  相似文献   

4.
托克维尔在19世纪前期正确预言了民主时代的不可避免和普遍到来,更重要的是将民主研究指向民主对人性的深刻影响,将一种依据人人天生有平等权利观念而人为设计的政制,放置在现代人的自我理解中来探究,从而在现代社会与人之自然本性的复杂关系中揭示出民主的"双重面孔";但从社会状态入手理解民主社会人的心灵特征,最终目的还是促使人们意识到政治自由的重要,并真正掌握自由和政治行动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化中都有关于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自觉意识和观念形态,都并存有绝对自由和相对自由两种传统观念:以亚里士多德、老子为代表的绝对自由观念和以毕达哥拉斯、西塞罗、洛克、孔子为代表的相对自由观念;都有关于民为国本和执政为民的政治思想。在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观念是一种国家政体观念,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观念是一种国家治理观念;都把人权理解为与生俱来的东西,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生存权,西方近现代文化则强调人的自由权。生存权可理解为"天赋人权",自由则不能简单纳入"天赋人权"范畴。人权是一种自然历史权利,在现实性上就是人的劳动权利。在知识经济时代,建立一种人人共享信息资源的社会制度,是人权赖以充分实现的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6.
思想是人的属性,而"人总是他思想的奴隶"。思想作为生命的精神现象,使人在生存于物质世界的同时,有了一个精神世界,有了"自我"的思想谱系,有了"认识你自己"、解释世界进而改变世界的能力。一部人类思想史昭示我们:思想的力量在于求真,思想的理性贵在质疑,思想的生命重在信仰,信仰与自由同在。自由、尊严和幸福是历史哲学的根本价值和现代人的终极关怀,但富裕的"幸福危机",使人不知所措。这就是"人本困境",它使人产生思想焦虑。当下的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失范的社会风气呼唤精神救赎,呼唤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文化自觉,也呼唤思想的理性话语和学术守护。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文本中,马克思曾反复论及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过程,对历史的研究应该成为一门"科学"。阿伦特认为马克思在黑格尔的基础上推进了对历史观念的现代理解,但这是一种思考世界的危险方式,其对必然性的揭示最终必将带来对自由和行动的否定。阿伦特准确把握了现代历史意识的基本特征,但她没有认识到马克思唯物史观是立足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理论,实践辩证法预示了自由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鲁迅处在“旧者已亡,新者未立”的过渡时代,在沉闷而苍茫的精神氛围里,启蒙者难以逃脱“中间物”的尴尬处境,这决定其精神角色的多重性。鲁迅的伟大首先来自其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鲁迅的声音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依附性。鲁迅不是中国第一个启蒙者,却是启蒙思想表达得最充分的现代思想家,他对中国人麻木、愚昧的品性有着最痛切的描述。人们把鲁迅当作认识自我、剖析自我的一面镜子,通过不同的视角审视鲁迅的精神世界,其中不乏“同情之理解”,也有不少世俗成见。  相似文献   

9.
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规定性,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同在的自由。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关键是要认清实践是自由的基础;理清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理解自由实现的过程性和目标性。  相似文献   

10.
金钱伟 《传承》2009,(14):136-137
"现代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兴起的新文学革命以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反思精神、自由博爱等建构了"现代性"核心内涵,启蒙现代性"人的觉醒"倡导"人的文学",审美现代性反思中国文化群体、民族国家、个体等的价值关系,可以说"现代性"贯穿了中国整个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11.
"启蒙与救亡"的变奏:孰是孰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与救亡"的变奏,所言说的本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在发展逻辑,同时它也成为近代思想史的基本主题之一.该学说的发明权之争其实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哪种理论对历史和现实更有阐释力."启蒙与救亡"的历史逻辑,一方面依赖于从严复、邹容到陈天华这些历史当事人的创造,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李泽厚、舒衡哲和史华兹这些历史阐释者的阐发而获得.实质上,"启蒙与救亡"所面对的是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国家富强与个人自由何者更重要?如今"救亡压倒启蒙"理应转向"启蒙就是救亡",国家富强与个人自由应协调一致并相互补充,这也正是当代中国走独立发展的道路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兴起的新文学革命以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反思精神、自由博爱等建构了"现代性"核心内涵,启蒙现代性"人的觉醒"倡导"人的文学",审美现代性反思中国文化群体、民族国家、个体等的价值关系,可以说"现代性"贯穿了中国整个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13.
康德道德哲学诉诸理性批判,以主体人为基础,以自由与平等为核心价值理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启蒙现代性道德理论体系,使得自由与平等、权利与义务等道德价值理念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理解.康德的道德理论是深刻的,更是具有前瞻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康德对我们今天的现代性是持批判态度的.在现代性的发展面临困境的当下,对康德道德哲学展开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主战场。启蒙学者们的思想存在保守或激进程度的差异,但在崇尚平等自由这一基本点上是相当一致的。他们还在东方的中国儒家文化中发现了自由和平等的精神,并备受鼓舞。18世纪法国何以会发生这么一场"中国热"?这和法国启蒙主流崇尚"开明专制主义"的倾向有关。"开明专制主义"的主要鼓吹者伏尔泰,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迷。  相似文献   

15.
孙亮 《长白学刊》2007,(6):18-21
形而上学蕴含着"乌托邦精神"、"启蒙开拓精神"与"反思批判精神",这使得人类在向往与迈进"崇高"的"完美世界"的道路上有着积极的价值。而与其狡计在一起的又是"绝对主义"、"非历史性"和"单极一元化"思维范式。这种形而上学的抽象理论样态在"人对物的依赖性"的现代社会中,则成为了"资本逻辑"统治社会存在的"症候",马克思在对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的共谋作现实性批判中,自觉地实现了"改变世界"的哲学变革,从而开辟了一条走向人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解放道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意义世界理论是一个科学完整、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凸显了马克思对于人的生命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的统一。马克思的意义世界以人的"生命本体"为理论前提,将生命理解为具有自然属性的具体的人、具有精神属性的主体的人、具有社会属性的对象的人;"内圣外王"是马克思意义世界的生成方式,具体包括:在自我批判中修炼德性的向内求索、在变革现实中实现本质丰盈的向外开拓、改造自我与世界统一的内外和合;马克思的意义世界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人成为"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公共性"思想以人的理性运用自由为核心,以个体的启蒙为手段,以促进理性政治为内容,以关注人的基本尊严为目的,具有深厚的政治学意蕴.其对于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当从解决关涉人的基本尊严的财富保护和分配、关涉体制及其正常运行的执政者批判、关涉人的理性政治素质建设的个体启蒙等问题人手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8.
包国祥  包桂芹 《前沿》2011,(2):50-54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从人的一般生存困境出发,以深层的文化批判精神为动力,对启蒙以来的技术理性主义至上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行反思与批判。揭示了从前一直被视为自由和解放意识的理性和启蒙,原来不是一种自由和解放意识,相反倒是一种极权主义。因为它并未建立起一个真正合理的世界,反倒确立了人对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和无限的统治权。人类只能以痛苦为代价来认识事物的真相,只能把自己置于坚定的社会批判的位置上,才能寻找到一条通向人类和自然世界和谐相处的道路,实现真正合理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是五四时期一位特立独行的启蒙思想家,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中国启蒙运动的传世之作,其富有原创性的中西印文化比较理论,集晚清以降启蒙运动中西文化论之大成。梁漱溟的比较文化理论,表征着五四启蒙运动之一种辩证的批判思维。一方面,他以现代性批判传统,肯认第一路向西方现代化的成功及其科学、民主和工业化等现代文明成果,承认中国在第一路向上现代化的失败,批判古典中国的专制主义、家族主义、三纲礼教,并坚持中国必须进行第一路向现代化的补课;另一方面,他又以传统批判现代性,以孔子"仁"的人生哲学会通柏格森、倭铿等的西方现代生命哲学,批判西方现代性之工具理性膨胀、生命偏枯、精神空虚、天人对立的深刻困境,并预言世界未来文化将是以孔子人生哲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之复兴。这种中国与西方、现代与传统双向批判的辩证批判思维,具有中国启蒙运动集大成之理论气象,并表征着一种现代中国的新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以"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为立脚点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是关于人和人类世界的哲学,它是从广义人类学维度和哲学高度对于人和人类世界的把握,因而可以称之为人类学—哲学。这是一种关于每个人与一切人如何合理生存与健全发展的新哲学。它的从自然界出发的人与自然界的生态一体性原理;以"社会人"为本理解人和人类世界的一切问题以及人的自由解放原理;以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的"合理的物质变换"作为人类世界的最高生态价值的原理;以"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为根基的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共人本主义价值立场等等,都是如何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界的合理关系的哲学原理,它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