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情回放 季某于2006年12月在B物资公司内退,由B物资公司为其缴纳社会保险.2007年6月20日,季某到A通信公司工作,并告知该单位其为内退人员,保险由原单位缴纳.2011年2月15日,A通信公司与季某协商一致,于当日解除劳务关系.季某在A通信公司工作期间,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A通信公司向季某支付的工资未达到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且未向其支付延时和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资.2011年12月,季某到仲裁委提起仲裁申请,要求确认与A通信公司之间建立有劳动关系,要求该单位支付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差额、加班工资、2008年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和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2.
案情回放 赵某于2010年6月1日到某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2011年6月1日,双方签订的合同到期,但公司并未提出与赵某续签合同,赵某继续在公司工作至2012年4月28日.离职后,赵某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原告支付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4月28日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仲裁委支持了赵某的仲裁请求.公司不服该裁决诉至法院.  相似文献   

3.
正从2018年11月1日入职到2019年7月2日离职,某经贸公司一直未与刘健(化名)签订劳动合同,而且只承认与他存在两个月的劳动关系。无奈,刘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经贸公司支付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2019年5月1日至7月2日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及被拖欠的工资。经工会法律援助,刘健的维权请求获得支持,仲裁委裁决公司向其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及拖欠工资等共计3.2万元。  相似文献   

4.
黄鹂鹂做了一年销售员,用人单位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她离职后要求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赔偿.这本是一起普通的劳动争议案件,单位却坚称不认识黄鹂鹂,否认与她存在劳动关系,拒绝工会调解,从仲裁走到一审、二审,近日法院终审判决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单位支付2.5万元未签订劳动合同赔偿金.  相似文献   

5.
案情回放张某原系A公司员工。1996年9月,与A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3年12月,A公司以分公司资产与他人合资成立了B公司,张某也随之到B公司工作,但二者未签订劳动合同。2004年6月23日,张某向A公司提出解除双方之间劳动合同,同  相似文献   

6.
案情回放 袁某自称其2011年2月15日到A公司工作至2011年5月31日,作为销售部主管负责公司销售管理培训工作,底薪4000元.公司老板拖欠5月工资4000元一直不给,工作期间袁某曾多次索要,但均被以各种理由推拖.另外,自进公司以来一直没签劳动合同,承诺的保险也一直没有缴纳.因此,袁某申请仲裁,要求A公司支付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工资4000元、2011年3月15日至2011年5月31日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共计10000元.  相似文献   

7.
案情回放 北京某商贸公司于2005年4月25日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其中孔某出资51万元,韩某出资49万元.孙某2005年7月入职北京某商贸公司,2008年2月至2008年7月期间实发工资19779元,北京某商贸公司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期间其存在加班,北京某商贸公司未支付加班费,北京某商贸公司于2008年7月31日口头通知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盛荣 《工会博览》2012,(36):15-16
案情回放 单某于2011年6月30日入职北京某物流公司,担任人力行政部员工,其月工资标准为税前4000元,税后实发金额3652.94元.物流公司于2011年8月30日解除与单某的劳动关系.单某以要求物流公司支付2011年7月30日至2011年8月30日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等为由,向海淀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如下:自本裁决书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北京某物流公司向单某一次性支付2011年7月30日至2011年8月30日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3652.94元.物流公司不服上述裁决,于法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9.
正职工提问:陈某于2017年10月9日入职某游戏公司,从事市场推广工作,双方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到期后,陈某选择不续签劳动合同。结算工资时,陈某要求公司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陈某向公司提供了  相似文献   

10.
[案例1] “在校生”兼职 小李为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读书期间,一直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任兼职语文老师.后双方发生纠纷,小李以教育培训机构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提起劳动仲裁、诉讼,要求教育培训机构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赔偿.结果是,小李主张的“劳动关系”未被仲裁机构及法院采信,索要二倍工资也未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11.
案情回放 送餐员小石是外来务工人员,在一次送餐途中受伤,无法上班,后被所在的北京某快餐有限公司以擅自离职为由辞退.因公司还存在其他诸多违规用工的行为,小石提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公司确认双方劳动关系,支付小石被拖欠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未缴纳养老保险赔偿金、一次性生活补助等共计3.2万余元.  相似文献   

12.
案情回放 某劳务派遣公司于2010年4月8日至2011年1月4日陆续与袁某等15人签订劳动合同,将其派遣至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某劳务派遣公司与袁某等15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和国家及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如劳动者违反有关规定,应在违约行为发生5日内向劳务派遣公司支付赔偿金2000元.2011年2月初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因业务经营不善,将该业务转让给另一同行业公司,在转让洽谈过程中,北京某科技公司全体人员停止工作接受培训.  相似文献   

13.
案情回放刘某于2009年3月10日入职北京市怀柔区的A劳务派遣公司,双方签订了终止日期为2010年2月28日的劳动合同。合同签订后,刘某被A公司派遣至同样位于怀柔区的B啤酒公司担任装卸工。  相似文献   

14.
案情回放 陈某刚刚参加工作缺乏社会经验,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半年后才发现合同中少了关于休假、休息以及社会保险的相关内容.陈某向劳动仲裁委提起申请,要求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劳动仲裁委裁决驳回陈某的申请请求.陈某不服诉至法院.  相似文献   

15.
案情回放 2006年6月田某到A公司上班.A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制造木包装箱、塑料制品、模具等,销售家具、胶合板等.2007年4月1日,双方签订第一份劳动合同,约定终止日期为2010年3月31日.合同约定田某的岗位是喷漆工,执行计件工时制度.2010年3月15日,双方续签劳动合同,终止日期为2011年3月30日.2010年6月21日,A公司通知田某从探矿机械厂调至黄厂铺信达车间工作,田某不同意调动.2010年6月30日,田某离职并申请劳动仲裁,请求解除与A公司的劳动关系,后因A公司通知其被辞退而撤回该请求.  相似文献   

16.
案情回放 张某于1996年到某公司工作,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双方又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签订了两次一年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最后一份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至2008年11月15日.2008年10月14日,张某向某公司提交书面申请,称其在公司已经连续工作12年多,希望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被公司拒绝.2008年10月27日,某公司向张某送达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告知张某于当日至2008年10月31日不必再来公司上班,并于2008年11月3日至2008年11月5日来公司办理相关手续.届时,公司会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此后的2008年11月10日,某公司向张某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接着,2008年11月15日,某公司再次向张某发送提前办理离职手续及结清相关费用通知.  相似文献   

17.
正《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当劳动者林爽将原单位某融资租赁公司告上法庭索赔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时,公司却以该员工写申请放弃签订合同为由,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最终,经过工会法律援助,法院判决公司仍须支付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及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18.
案情回放舒先生2003年与北京某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工作岗位为财务经理,约定岗位工资3000元/月。2006年6月合同到期后,双方均没有提出续订劳动合同,但是一直保持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史策  邱岩 《工会博览》2010,(16):24-24
案情回放 王某于2009年7月入职A公司,双方同日签订期限至2010年7月12日止的劳动合同。约定岗位为质量体系专员,属该公司办公室人员。后A公司根据经营需要要求为王某变更岗位,在双方协商期间,王某认为双方很难达成一致意见,随即停止工作。后A公司以王某旷工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关系,但王某认为其离职原因系A公司给其调换岗位所致,A公司应当向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20.
一、讨要双倍工资要留心诉讼时效 案情回放 王某于2009年8月24日到被告甲公司工作,一直未签合同.2011年9月底王某跳槽,并在2011年10月12日向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甲公司支付其2009年9月24日至2010年8月23日的双倍工资.仲裁委以超过仲裁时效为由,向其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王某遂将甲公司诉至人民法院.在审理中,王某未提交过时效中止、中断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