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以新自由主义非议中国特色经济民主,是新时期美国对华进行民主输出的战略手段之一.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或经济发展理念,新自由主义是以个人主义和私有制为基础的,从根源上来讲,美国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特色经济民主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所有制问题.居于当今国际经济体系核心地位、拥有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与主导权的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侵犯中国对本国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自主选择权,威胁到中国经济主权安全.面对美国的民主输出,一方面,中国应超越“冷战思维”,避免中美走向对抗;另一方面,中国要坚持“渐进性”的经济体制改革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民主之路.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民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任何实践成果都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的产物,离不开相应的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民主建设正是在经济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在与世界资本主义并峙、共处和竞争的过程中开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社会主义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创造性探索,更是中国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融入世界经济民主化进程的过程,必然内在地具有国际价值。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成果与实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新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地位与作用重新定位;用民主的方法解决思想领域内复杂的理论问题;把民主机制引入国家经济生活中,选准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归根到底来源于人民基于自由的创造。在人民基于自由的创造背后,中国进步的深层理念源于邓小平同志经济民主的思想。经济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实质是对经济权力或权利的重新配置。经济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经济自由是经济民主的重要内容。经济民主对基于自由的创造的意义就在于它为基于自由的创造提供了经济自由的空间。为了人民群众能更好地基于自由的创造,我们必须大力发扬经济民主: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尊重人民群众追求财富和幸福的自由;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为发扬经济民主构建平台;三是加强法制建设,保障人民基于自由的创造。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其中蕴涵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仍然有着长久的指导意义。“大民主”是毛泽东在晚年提出并付诸实践的民主理论,存在严重误区。考察“大民主”的思想及其实践,总结其得失,对探究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井冈山道路,不仅是一条将中国革命引向成功的胜利之路,一条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和革命形势的科学发展之路,而且是一条艰辛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的民主实践之路。井冈山时期的军队民主建设、政权民主建设、经济民主建设不仅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为以后的根据地建设、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和适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求,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面临的新挑战,是人民群众的公民权利意识与民主求普遍增强的新期待。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时代性、实践性和渐进性的有机统一。以党内民主引领和促进人民民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的本质是生产力的解放,现代化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要求,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处于经济腾飞阶段,这个阶段需要相对集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并推动国家发展,民主要以增量为目标。普选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民主的实现有其阶段性和多样性,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民主进程与经济腾飞是同步的,英国、美国、日本等大多都是如此。无视民主的阶段性和多样性就会背离民主发展的方向,引发社会内乱。  相似文献   

9.
民主价值观具有普适性,而民主模式具有特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模式体现了人类民主价值观的共性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性。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普遍的民主价值观,党的领导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依法实现民主是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模式需要不断完善,其现实路径就是坚持和完善执政党自身的党内民主、党际间的协商民主、人民代表的选举民主、基层自治民主和民族自治民主,这一多样化民主形式并进、以党内民主引领社会民主的民主发展模式。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绝不能照搬西方模式,要根据国情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的民主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10.
肇始于西方1980年代的协商民主理论不仅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样可延及至经济领域,尤其是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在企业的管理领域和分配领域引入协商机制,另一方面大力创新工会工作,不断提高协商质量,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这是协商民主在经济领域有益的民主实践。  相似文献   

11.
农村房屋不是商品,但可以转化为商品并上市交易。农民拥有自己的房屋所有权,但并不拥有土地的所椒;农民买卖自己的房屋,并不能买卖属于集体的土地。因此,农村房屋买卖应该实行“房地分开”;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可以购买农村旁屋,但除了支付房屋价格以外,还应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地租,地和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城乡资产融合,城乡房屋同地同房同质同价,政窬在整个城乡房屋的开发环节、持有环节、交易环节都能收取税放,这种税放收入量大、稳定,应该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昆明市公安局不间断地组织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拐卖儿童犯罪案件的多发势头。但此类案件还是边打边发,难以有效根治。原因:1、买方市场巨大的需求,刺激着拐卖儿童犯罪的滋生与蔓延;2、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违反计划生育,子女“放养”现象普遍。建议:1、从立法上加大对拐入地买方市场和买主的打击、惩处力度;2、对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家长制定具体的处罚条款;3、出台打击拐卖儿童犯罪协作工作机制;4、建立全国性的失踪被拐儿童父母DNA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不仅大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也大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从深层看,就是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民族认同是民族产生和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成员所认同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也不断发展,从而推进民族认同的变化,并制约着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民族认同的程度、民族凝聚力的状况。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对民族领导核心的认同程度。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提供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拉开了建设民主、自由、富强的现代中国的序幕;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改变了中华民族政治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当前,我国社会有两个“认同点”(或“凝聚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民生问题,二是腐败问题。只有坚持全面的改革开放,才能推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消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使国家的界限变得模糊 ,对国家的职能和作用产生冲击 ,对国家的主权地位提出严峻挑战。但这并不能得出民族国家过时甚至消亡的结论。因为 ,无论从一国之内还是就世界范围来看 ,政治的冲突、经济利益的差异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对立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全球化并没有创造出使国家最终消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民族和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人们的生活、工作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研究网络对青年的影响 ,积极制定对策 ,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应围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这一主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现象进行客观全面地评述,并且敏锐地捕捉和紧跟思想文化界的前进脉络,与时俱进,大力推动思想文化界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构建和谐、创新型社会的一项非常必要的、刻不容缓的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政治导向的过程。这一工作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历史发展沿革之阐述、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本质上的权力与权利之分析、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法律控制的法理内涵棗法律与权力关系之阐发、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诉讼价值和目的的评价,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层面上,批判与分析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基本理论现状,提出相关认识,以促进刑事强制措施理论的完善,推进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刑事强制措施实施民主化、人权化、进步化之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9.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理论品质,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共命运,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发展相一致。现代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不会改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会发展和丰富其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不会过时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指导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司法机关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又破坏了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本罪客观方面是实施了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作伪证的行为,"威胁"和"引诱"的认定一定要慎之又慎;本罪犯罪主体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实践中多数是律师构成;犯罪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是行为犯,因而必然存在未遂形态。要关注本罪的刑罚适用,免于处罚的情形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