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痕迹检验是刑事科学技术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安专业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其中涉及的各类痕迹的发现、提取、保管、分析和鉴定方法,对于案情分析和司法诉讼等具有重要作用,“痕迹检验学”课程也因此成为公安技术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痕迹检验学”课程发展中,改革和创新贯穿始终,特别是近几年,在教育部积极推进的高校教学改革的引领下,“痕迹检验学”课程更是立足于公安院校教学实践和公安人才实际需求,以“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为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工具痕迹线条接合比对的方法,检验被砍果树断面砍切痕迹,为破获破坏“三高农业”大案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3.
对工具痕迹分类方法及有关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工具痕迹是工具 (造痕体 )在外力作用下 ,于承痕体接触部位上形成的立体痕迹。对工具痕迹分类体系这一理论问题的认识至今未完全统一并达成共识 ;对许多重要名词术语无明确统一定义。笔者赞成将工具痕迹的第一层次分为动态痕迹和静态痕迹两大类。动态痕迹区别于静态痕迹最显著的特点是造痕体接触部位的凸凹点在承痕体上发生变异———点状痕迹变成了线状痕迹。这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 ,因而在这一层次按“动态”和“静态”分类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玉兔号”月球车于2013年12月成功登月行走,首次在月球上留下了中国痕迹,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5.
《警察技术》2008,(5):59-64
刑事犯罪现场遗留的指纹称为指纹痕迹,是警方追捕疑犯的重要线索和侦查破案的直接依据,在侦破案件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世界各国的司法部门都把指纹作为“物证之首”。而在进行指纹痕迹鉴定时所使用的工具产品将直接影响到最后的鉴定结果。本文拟对国内外指纹痕迹检验设备进行梳理。希望能为公安、司法等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犯罪信息是犯罪现象和揭露犯罪的中介,犯罪现场有“有形痕迹”和“无形痕迹”,“有形物证”和“无形物证”,犯罪信息就寓存于其中。优化现场勘查,充分发掘潜在的无形的犯罪信息是当前侦破刑事案件特别是疑难案件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0,(8):82-82
也许没有哪座城市、也没有哪座建筑群能像南京“总统府”,如此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现代史。“钟山风云”、“天朝风暴”、“辛亥风云”,这几个时代的历史,在这座中西台壁的大型建筑群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一例“五四”手枪发射的枪弹弹壳底面上的特殊痕迹入手,通过分析该痕迹的形成,提出检验的思路和方法,探讨痕迹的稳定性、特定性,揭示该痕迹的利用价值和作用,以扩大痕迹检验鉴定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警察技术》2008,(5):75-76
北京市刑科所于1996年参与国家“九五”攻关计划《枪案物证检验分析技术研究》专题中《射击弹壳痕迹图形输入和模式识别方法的研究》工作,成功实现了弹壳痕迹图象的显微光电输入及百量级数据库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初步建立了弹壳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并于2001年3月按期通过公安部验收。之后刑科所在此基础上又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套大容量级、多枪种适用的《KLB—C2000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弹壳部分)》。该系统采用德国高精密光、机、电一体化采集及比对设备,双镜多采集通道和单镜双采集通道。用数据库服务器、比对工作站对弹头、弹壳痕迹进行采集和比对。  相似文献   

10.
胡延峰 《前沿》2008,(7):191-193
民初至“五四”这段时间,是我国近代心理学翻译吏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由于以留学生为主体的翻译传播阵容的参与,此时的翻译既留有清末民初的历史痕迹,又开始显露出“五四”乃至以后时期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1.
拜读《公安大学学报》1988年第5期中登载的冯剑刚同志写的“谈‘痕迹物证的发现和提取’的位置”一文(下简称冯文),笔者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与冯剑刚同志商榷。冯文认为,“痕迹物证”(暂且借用,下同)的发现和取提,应属于现场勘查的内容。笔者认为,将“痕迹物证”的发现和提取,简单地或笼统地划入现场勘查的内容,是不妥当的。这是因为:一、“痕迹物证”的发现和提取的内容,是物证检验科学体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公安院校痕迹实验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升本”后公安院校痕迹实验教学,要达到教育部的本科办学要求,培养出合格的本科生,实验教师必须改变专科时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必须改革痕迹实验教学大纲和痕迹实验教材;必须加强痕迹实验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现代侦查观念是侦查现代化的关键。它包括:立体把握案情的思维方法;整体、联系、动态、择优地认识证据的系统意识;“从人到案”为主的“人本主义”破案方式;“物质痕迹检验”与“心理痕迹检验”并重的科技精神;兼顾效率与正义的法制理念;打击与预防并行的警务职能等。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至今,我们一直跟踪研究中国特定社会阶层的发展状况,并特别关注了贫困阶层问题。显然,包括“贫二代”在内的所有“二代”群体,都具有特定的时代涵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二代”现象终究会淡去。但是,这些现象和由此带来的问题,将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留下深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赵献荣原来是山西省左权县东,沟村人,在大山里生活了50多年,“没想到现在住进了两层的楼房,有清洁的卫生间”,厨房里现代化的装饰褪去了农民生活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痕迹学是公安专科学校刑侦专业的重要的必修课程。但是由于痕迹学在我国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自身发育尚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痕迹学教学也面临一定困难。到目前为止,痕迹学教学仍没有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缺乏专业师资(近些年才有痕迹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这使得多年来痕迹学教学几乎在克服困难中“摸黑”前进。为深入研究和改革痕迹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谨就痕迹学教材和痕迹实验教学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小禾: 遗留也好,痕迹也好,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过后,肯定会留下些许东西。 也许,我们还有些偏颇,也许,我们视角还不够宽,但是,普通残疾人眼中的“后残奥”,本身就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一宗“绑架勒索案”。叙述案件侦查过程及说明“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侦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论状态痕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痕迹物证传统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状态痕迹”的概念。并从状态痕迹的特点、内容与功用以及各种相关问题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证与探讨。这无疑对客观反映与全面认识现场物证大有裨益,对现场勘查实践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仲秋融 《求索》2011,(11):182-184
南朝齐梁新体产生前夕,刘宋著名文学家谢庄的诗文创作于音律运用等方面已有元嘉体向永明体过渡的痕迹,其形文的“典之繁,对之密”,声文的“别宫商,识清浊”及情文的“唱颂风习,清雅可怀”等特色明显。作为元嘉干将、永明先驱及谢氏后起之秀,谢庄的诗文创作已渐开南朝初年文坛声色气象,尤其“声文”一环,启永明创作之先,意义颇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