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结合地方立法实际对不抵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方立法应当体现地方特色,这是地方立法工作者的共识。地方特色主要指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能够反映地方的特点,解决地方的实际问题。但是,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前提是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较大市的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2.
徐平 《人民政坛》2012,(6):43-43
合法性原则,也称不抵触原则,是指地方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确立和遵循这个原则是法律对地方立法工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是地方立法机关进行立法工作所要把握的“底线”。笔者认为,地方立法把握和坚持合法性原则,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立法权限是指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的范围界限。设定立法权限是《立法法》的重要任务。《立法法》用了3个条款分别就哪些“事项”制定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出规定。其中,第8条规定全国人大制定法律的事项采取了列举式,列举了10项属于专属立法权,即只能制定为法律的事项。第56条规定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主要为“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宪法》具体列出的事项共有18项,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种间接的列举式。第64条规定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则不同于列举式,而是较为原则地归纳为三类事项:一是“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二是“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对地方立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地方立法机关必须依照行政许可法,对以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中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清理;另一方面地方立法机关在今后的立法中,必须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中关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权限的规定执行。在前一阶段清理法规和地方立法实践过程中,对行政许可法部分条款的理解和执行遇到了一些问题,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本文仅就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许可的几个具体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如何理解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规定行政许可法…  相似文献   

5.
立法机关在地方性法规制定过程中,既要扩大法规制定中包括部门在内多元社会利益主体的立法参与程度,同时也要注意防范一些部门所提出的那些单纯为本部门特殊利益服务的意见和要求,防止异化后的部门利益渗入到地方性法规当中。  相似文献   

6.
崔立文 《人大研究》2006,(11):21-22
地方立法空间是指地方性法规可以作出规定的事项和内容。随着立法法对地方性法规制定范围作出明确规定,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对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作出限制,法律、行政法规逐渐完备,法律、行政法规条文趋于细化,地方立法的空间已被压缩。本文拟对此做一点分析。一、立法明确了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从整体上缩小了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范围在相当长时间,我国对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限没有作出明确划分,特别是没有规定哪些事项属于法律专属立法权,只能制定法律,地方立法不能涉及。因此,有不少应由国家制定法律的事项,有的地…  相似文献   

7.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内容和重点议程。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包括: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地方立法的实践和地方性法规的性质来看,地方立法主要有创制性立法和实施性立法两种形式。所谓创制性地方性法规,是指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除国家专属立法权事项以外的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在坚持法制统一的前提下,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先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用以调整地方社会关系、解决应当由地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一方面要按照立法法的规定,不与宪法、法律和行政  相似文献   

10.
<正>执行性地方法规是指立法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在整个地方性法规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我国立法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执行性地方立法在整个地方立法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对制定执行性地方法规一些问题的探讨,对现阶段加  相似文献   

11.
作为法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性法规在保证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贯彻实施,保障和促进地方的改革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和地方工作大局中,地方立法只有找准位置,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在地方立法工作中,应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许可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那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如何做好涉及临时性许可的政府规章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的工作?对此,笔者有两点看法:一、正确理解《行政许可法》的立法原意《行政许可法》遵循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现代理念,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府规章之间(即中央与地方、人大与政府之间)的行政许可设定权限作出了专门规定。其中,关于省级政府规章的许可设定权限,一方面考虑到立法的初衷就是要解决行政审…  相似文献   

13.
南易 《人民政坛》2006,(10):36-36
根据宪法、立法法等规定,省(市、区)和较大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我觉得,扩大代表对地方立法工作的参与,是防止立法工作中部门利益法律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从我当市人大代表这几年来的经历看,我感到由人大代表主动提出的法律案很少,特别是能够进入立法程序的,要远远少于政府提出的法律案。我想知道,人大代表怎样才能提好法律案?  相似文献   

14.
《辽宁人大》2010,(9):28-28
宪法赋予较大的市立法权 错误。宪法并未赋予较大的市地方立法权。宪法只赋予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是宪法、地方组织法和立法法赋予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之一。20年来,我国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新制定的法律法规已基本覆盖了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早期制定的法律法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地方性法规同新制定的上位法不一致或者不能适应社会管理实际需要的情形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地方人大立法中的应有之义。创新始终是地方立法机关考虑和规划立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评判地方立法质量与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地方立法权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执行性立法权,即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执行性规定;二是自主性立法权,即可以相对独立地制定针对地方性事务的法规;三是先行性立法权,也称"实验立法",也就是对国家尚未立法的空白地带,在一定  相似文献   

17.
欧修权 《人大研究》2006,(12):30-33
大量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使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两个问题,即如何保持法规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立法工作,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400多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900多件行政法规,地方各级有立法权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8000多件地方性法规。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根据宪法、立法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所有的…  相似文献   

18.
执行性地方性法规是指立法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中规定的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执行性地方性法规在整个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中 ,占的比重较大 ,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本文拟结合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实际做一些分析。  一、根据法律规定制定的实施办法这是典型的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截至 2 0 0 3年底 ,我国现行法律有 18部明确规定省一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可以根据该法制定实施办法。其中大多数规定 ,实施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制定 ,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义务教育法》《城市规划法》《人民…  相似文献   

19.
第一,凡属于应由人大讨论、决定的本行政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事项,由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或作出决定;凡属于政府行政管理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由政府制定规章。第二,凡涉及平等主体之间民事关系调整的事项,由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属于政府内部各部门相互关系调整的事项,由政府制定规章。第三,凡涉及对政府实施监督或者规范政府行为的事项,由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属于应由政府自行决策的事项,由政府制定规章。  相似文献   

20.
用开门立法取代部门立法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地方性法规由相关行政部门负责起草,立法机关负责审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立法模式有其合理性,因为行政部门在相关领域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对问题的把握较为清楚,能够对法规、政策的制定提供很好的参考意见.但是,这种由行政部门负责起草法规的模式带有不可避免的弊病,即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