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三元协同"即"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与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关键是界定清楚相关公众、确定论证专家以及明确政府决定的方式方法。要真正建立起"三元协同"行政决策机制,还必须健全和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机制嵌入行政决策过程,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制度化的决策程序,大力推进"智库"建设,畅通公众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2.
论创制性行政规范听证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制性行政规范指行政主体未启动行政立法程序而为不特定相对人创设权利义务的行政规范。行政机关和公众在创制性行政规范听证程序中各有优缺点,分别有各自适合的角色。据此,由行政机关制定草案,由公众行使否决性决策权的听证制度设计应为结合各方参加主体优势的创制性行政规范听证程序的理想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代国家职能与角色的转变及公众对行政民主化的期望,行政合同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国家事务的方式已成为现代国家所具有的一个普遍的日趋增长的现象。行政合同是一种富有弹性的管理形式。但是行政合同中的契约精神与行政权力产生了矛盾。通过对国外与国内行政合同特权之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行政合同中的特权是建立在分共利益之基础上。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通过对行政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之设计,从而达到了对行政合同中的特权进行了初步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4.
刘妤 《人民论坛》2012,(35):128-129
目前,我国行政立法的数量远多于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的数量,行政立法对社会公众影响深远。行政立法既能防止行政裁量权滥用,也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渗透最深的领域。通过扩大行政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可以对行政立法权进行有效控制。文章分析了公众参与对行政立法权制约的可能性,探索扩大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公众满意是公共行政的根本目标,在实现公众满意的过程中,应秉持服务行政、法治行政、效能行政、民主行政、责任行政、诚信行政、公平行政理念。当前,树立让公众满意为取向的政绩观、还绩效评估权于公众、制定公众服务标准、引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公众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忠 《理论月刊》2013,(2):116-120
"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是我国的行政决策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行政决策的特质要求参与论证的"专家"必须是相关决策领域公认的品德高尚的专业权威。专家参与行政决策具有决策正当化、风险防御、利益平衡以及民主控权等功能,基于刚性的决策规程以及决策风险责任机制、专家缺乏独立性和专家约束机制的缺失,专家参与功能难以有效发挥,致使实践中专家参与被形式化、荣誉化以及专家为利益集团所俘获。专家参与行政决策的功能的实现必须建立重大决策强制论证制度和错误决策行政问责制、健全专家遴选制度和专家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7.
张华民 《桂海论丛》2009,25(5):97-101
现代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代表公众利益、提供公共服务、接受公众监督、承担公共责任的政府.行政决策法治化是行政决策体现多数人意志、实现和保障多数人利益并使之规范化的过程.行政决策法治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根本动力和价值追求上具有一致性,即二者根本动力在于公众有效的参与、二者价值追求在于公众权利的实现,行政决策法治化是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深圳市、温州市、苏州市、沈阳市的法治政府指标体系,不难发现当前我国行政决策主要存在制度设计较为抽象、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具体体现为欠缺公众参与、听证事项不明确、合法性审查与专家咨询论证影响力不足等。另外,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存在监督不明确、责任难落实等问题。因此,增强行政决策的透明度、扩大公众参与,提高合法性审查和专家咨询论证的影响力,明确监督主体和方式,强化责任落实等将是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正一、公众参与行政过程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公众参与已成为现代国家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而作为改革关键的行政体制改革,对这一过程的公众参与,则成为依法行政的不二路径。由此,公众参与获得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成为回应公众维权诉求、化解社会转型风险的最佳途径。政治过程的公众参与在中国的民主体系中由来已久,主要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及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及民主法治化  相似文献   

10.
对规范性文件多重审查监督的体例安排在实践中经常遭遇权力机关监督疲软、行政内部审查滞后、司法外部审查被动,以及社会公众监督乏力等尴尬。异议审查,作为公众参与行政的一种新思路,其本质在于保障相对人的参与权,以弥补规范性文件制定、颁布和实施等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不足。当前,我国多地区规范性文件的异议审查规则在提请事由、受理机关以及审查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制定统一的异议审查规则,对受理机构、审查标准和纠正程序等拟作一体化规范,并辅之以提高公众行政参与程度和拓宽规范性文件公开广度,扬异议审查之实质功效。  相似文献   

11.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具有人权保障的功能。基于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关系以及环境公共事务的特殊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仅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要想实现环境法治,首要的是尊重行政机关在环境公共事务中的主导地位,避免司法权对行政权的不当干预。其次是要尽快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保证环境司法对环境行政的有效制约,保障公众在环境公共事务中的参与权,最终达到保障公众环境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对新时期行政文化的重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社会文化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对公共行政具有突出的作用。突显行政文化大发展,不仅可以缓解行政效率低下以及公众对行政机关的信任危机等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效率与服务质量,改善公众对行政机关的信任,为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3.
行政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努力提升行政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的程度,是我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真正实现行政信息公开、建立透明政府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我国的行政信息公开在内容、方式以及监督等方面公众参与都呈现缺失状况。明确行政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和权利主体,拓宽公众参与行政信息公开的渠道,以及提高公众参与行政信息公开的能力成为完善我国行政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印度政府2005年实施的《信息权利法》是行政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该法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没有及时回应公众、缺少责任追究等问题。这些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各级政府更好地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雪彬 《前沿》2006,(8):144-146
行政生态理论认为,行政模式及政府角色是由行政生态影响、决定和塑造的。行政生态中的主要要素有: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络、符号系统和政治构架。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上述行政生态要素与传统社会和过渡型社会相比,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这些要素直接或间接、单一或混合地影响、决定、塑造着现代政府的角色,要求现代政府扮演企业型政府、有限政府、有效政府、电子政府、服务型政府和责任政府等角色,使得现代政府角色呈现为一条“色谱”谱系。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农业工业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的集聚,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必须通过土地的重新配置来实现。如果土地问题解决得好,就可以在消费社会建设、社会公正稳定、中产阶级、政治合法性等方面有所作为,为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土地问题事关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近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协调。为此,本刊特邀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如何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7.
哲生  姚建莉 《浙江人大》2012,(11):26-29
2008年,大部制改革起航。4年过后,这场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改革,依然走在探索的路上。从或进或退的步伐中,公众试图看清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行政架构的未来。专家指出,大部制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政府自身的突围与转型,最终目的在于为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论公众参与及其行政立法的正当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行政立法虽然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但是由于行政立法机关不是由民选代表组成 ,缺乏民意基础 ,因此需要公众参与行政立法促进行政立法的民主化。只有公众参与 ,行政立法才能获得民主正当性 ,行政立法程序才可能构成正当程序。公众参与必须符合自愿、平等、有效的实质要求。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应当提高立法层次 ,强化公众参与制度 ,提高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正一、文件修订背景2010年,我市出台《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将科学、民主、依法的行政决策机制固定下来,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办法》(穗府办[2014]59号,以下简称《听证办法》)作为规章的配套制度,自实施以来,充分保障了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规范了行政决策的听证程序,促进了我市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20.
黄德林  郝发辉 《理论月刊》2007,1(12):125-127
环境保护的制度安排主要是在三个领域中构建:政府行政强制、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强制的传统思维方式在有些国家的某些方面已经有些过时,并且受到了有关学者的批评,而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则是国际上的前沿领域,因此,应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湖泊和人们生活的密切性,在湖泊保护中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就尤为重要,效果也会更加明显。我国法律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规不完善,在湖泊保护方面的公众参与机制的法规就更加的少,很难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因此,我们就更加要努力建立与完善我国公众参与湖泊保护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