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阐释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意义,考察各国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规定,分析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必要性,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不能对其进行司法监督,这严重限制了司法机关监督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建立中国特色的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3.
位景会 《传承》2010,(15):144-145
在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中,要加快步伐全方位地建立对行政立法的行政审查制度和包括规章在内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使行政立法更加符合当代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中,要加快步伐全方位地建立对行政立法的行政审查制度和包括规章在内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使行政立法更加符合当代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抽象行政行为是各国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于司法审查的范围之外,使得抽象行政行为的实施得不到有效的司法监督。为此,本文提出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构想,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发挥社会管理作用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证广大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的有力屏障。但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却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法院受案范围之外,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不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借鉴国外对抽象行政行为诉讼制度的有关规定,尽快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可诉范围内。这既具有必要性,又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吴凯 《岭南学刊》2011,(3):69-74
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德国行政行为司法审查范围各有可借鉴之处。根植于中国法治土壤,可以从审查的假定原则、行政行为的明确定义、抽象行政行为审查的具体范围、合法性与合理性审查的双重标准、所有合法权益的诉权保护范围、肯定概括与否定列举的确定方式等方面,完善与构建我国行政诉讼受案制度。  相似文献   

8.
张树华 《前沿》2006,(1):122-124
抽象行政行为是当今各国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一项最重要的手段。长期以来,由于对抽象行政行为存在不同认识,也由于我国行政诉讼法一直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司法审查的受案范围之外,其带来的消极后果显而易见,因此有必要对此加以深入研究。本文从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特点入手,分析其纳入诉讼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借鉴其它国家的做法,提出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9.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是人类法制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美国和日本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比较完善,较好地解决了环境行政侵权问题。我国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当突破传统诉讼理论,拓宽原告资格,把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实行责任转移原则,设置诉讼前置程序,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设立诉讼激励机制,对解决当前国内环境侵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两大法系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之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两大法系均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其国内存在的环境侵权问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当突破传统诉讼理论,拓宽原告资格;把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设置诉讼前置程序和保证金制度;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和诉讼激励机制。这对解决当前国内环境行政侵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双轨制模式的利弊,学界多有讨论。很多学者主张应当将行政强制执行权收归行政机关,但在制度设计上多有不同。在现行国务院机构改革及法治政府建设的大背景下,可将行政强制执行权视为行政机关的本源性权力(应然权力)和司法机关的延展性权力(实然权力),并在此分析框架下,寻求该种权利在应然性和实然性之间的平衡,由此探讨将各级政府的司法行政部门作为行政强制执行机构,并使得司法权回归至监督权的本质。建立以行政机关为主、司法机关为补充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可以改变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中司法机关沦为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的尴尬现状。  相似文献   

12.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时。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然而,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时机一直是行政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执法困惑和难题,行政执法实务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和做法。对此。我们从刑事先理原则、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及附属刑法规范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得出的结论是:对于涉嫌犯罪的案件,行政机关应当先行移送给司法机关,而不能在作出行政处罚后再移送,这是行政机关必须履行的法定程序义务。  相似文献   

13.
从表象上看公安行政责任书,具有行政合同的某些特征,但从本质上看,公安行政责任书是一种假合同,它是公安机关进行内部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内部行政行为,对公安行政责任书的救济仍应以行政内部救济为主,随着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因公安行政责任书而引起的行政纠纷有可能纳入司法审查范围。  相似文献   

14.
入世后,WTO的各项规则对我国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法审查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必须对司法审查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司法审查的主体、对象、依据在实务界及学术界尚存在一些分歧,本文对他们一一进行了透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构我国行政法院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中存在民事诉讼及民事诉讼中存在行政诉讼的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相互交叉问题常常会在在司法实践出现,对这一问题能否处理得当直接关系到能否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司法权威,使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以保护。本文试通过对一起案件的分析探究处理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性审查标准迫切需要重构。比例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通过判例和理论发展起来的相当成熟的审查原则和标准,可资我国借鉴。本文研究比例原则的概念、渊源和适用领域,分析其在司法适用上的局限性,并就其在我国行政诉讼中运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创新:比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应对多发多样的行政争议,世界上多数国家纷纷创设并不断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以分担传统上由司法机关承担的纠纷化解职责。创新是行政复议制度的天然属性,也是其存在的常态。我国统一的行政复议制度确立时间不长,作用发挥积极但还不够充分,面临着体制机制等现实创新需求。这种创新,需要审慎把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其探索方向在于,以行政复议委员会为载体,以规范性和因应性为基点,以权威性、专业性和公信力为价值取向,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与域外成功经验为一体的行政复议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申诉的受理机关是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但在实践中,这种多头管辖的规定容易造成管辖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申诉人多门申诉、无人受理的不良结果。因此,我国急需建立一个刑事申诉的筛选机制,并通过这个机制将冤假错案输入到再审系统。国外立法例中的刑事申诉筛选机制有三种类型:司法机关型、独立机构型和民间团体型。比较而言,在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下,在权力机关下设申诉案件复查委员会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舆论监督的重点是权力组织和公职人员。对拥有执法权力的公安机关而言,新闻媒体的监督发挥了不同于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的效力,极大地推动了警察队伍建设。但是,也要看到,有一些媒体的监督没有把握好尺度,给警察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应正确分析涉警舆论监督的误区,以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